热门文章> 私域流量前景,私域流量是做什么 >

私域流量前景,私域流量是做什么

36氪企服点评小编
2021-08-17 15:08
518次阅读

       私域流量作为企业运营客户的能力,其概念已被泛互联网领域广泛推崇,有足够营销实践证明它的有效性。它作为当今企业和品牌发展所必需的服务营销一体化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企业和品牌的无形资产之一。拥有私域流量运营能力,可以使企业不需要再向其他第三方平台付出昂贵的营销费用,还可以更加自由、直接的向客户输出品牌理念、传递营销策略。

私域流量前景,私域流量是做什么私域流量前景

私域流量是什么

       那么,我们在谈论私域流量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什么?私域流量究其本质是什么?私域流量又是怎样助力企业的服务营销一体化布局并引领营销的未来趋势的?针对以上疑问,我们进行一下针对私域流量这一概念的梳理。
       首先,私域流量是指从公域(internet)、它域(平台、媒体渠道、合作伙伴等)引流到自己私域(官网、客户名单),以及私域本身产生的流量(访客)。
私域流量是可以进行二次以上链接、触达、发售等市场营销活动客户数据。私域流量和域名、商标、商誉一样属于企业私有的经营数字化资产。几年前,不少互联网公司觉得客户增量已经产生了瓶颈,要想保持企业的持续增长,要么就是继续持之以恒的获取新客户,要么就是让老用户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私域流量前景

       未来的市场会更加从一个以公域为王的市场向私域为目标的市场进化,而且这个变化在加速。保护数据隐私等问题其实不是主要推手,而是大部分企业的客户复购率都变得很低这个客观事实。复购率的问题不解决,加上流量红利减退这个确定性要素,企业必然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私域的发展,会围绕微信打造的生态为核心持续展开。微信目前禁止泛滥的用户触达、在产品上的各种克制,特别是小程序对用户的隐私保护,例如给用户的选择是否留下手机号的权力、公众号仅能周度推文等设计要素,会给用户与企业间的交互保留一个柔和的空间,这对企业和用户来说是长期关系建立是一种利好。

       有认知和资源的企业会逐步走向自主可控的自建路线,主要的目标是要坚决直连客户、逐步去除中心化平台的“隔离层”。有规模和认知的企业会成为先导,其他企业会逐步跟进,之后会逐步形成一种围绕CLV(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为核心的稳定经营模式。

       企业必须要越来越尊重用户的数据隐私,而且保证客户的数据不被滥用于不相关的用途。企业有使用数据服务用户的权力,但是数据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应归属于用户。这类条款在欧洲保护消费者数据的《GDPR》和美国加州《加州消费者隐私法CPRA》都已经有相应的约定。甲方企业也应该建立在企业内部的数据检查和约束的机制,符合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因此贩卖数据的公司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管控和清理。

       企业的第一方数据应该继续可用于用户运营,用于提升服务质量、客户体验和经营转化效率。增加用户忠诚度和复购是核心任务。对于这类工作,甲方或者开始逐步自己做,或者请专业的厂商辅助自己来做。虽然人工运营的成本和复杂度都高,不过这是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必然阶段,未来已来,无法逃避。

      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数据系统,例如CDP,来直接服务自己的客户。但中国市场真正需要的CDP不是“全渠道”数据的CDP,如广告平台投放等DMP系统(那不是真正的CDP)。随着隐私保护的提升,缺乏直接链接用户的数据收集和聚合,数据没有太多长期保存价值。明智的企业应该避免被“伪CDP”厂商割韭菜。CDP使用应该围绕一方可控触点展开,数据是企业连接自己用户的一种“折射”,只有直接连接自己用户的公司,CDP里面的数据才具有高的价值。

      企业也会走向一个新“CRM”需求阶段。它不同于传统会员系统。“新CRM”是企业员工或者经销商用企业微信来直接服务客户和经营客户的载体。它是一个供内部员工使用为基础的系统。企微有可能让人人都是客户服务、人人都是客户成功、人人都是sales or marketer,并且将这些流程逐步沉淀为既定事实。但是企业要意识到,这个新“CRM”系统沉淀的不是“数据”,而是企业员工和用户之间的连接。这是在本质上“CRM”和CDP的重大区别。CRM是员工用来直接服务用户的系统,而CDP是自动服务用户的大数据系统,并且能够产生深入分析洞察的系统。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私域流量从诞生之初就是构筑在互联网流量生态思维之上的,也可以理解为整个服务营销一体化链条中的一个渠道环节。既然是流量,就存在着流入和流出两个方面。那么争取加大流入减小流出,保存量找增量,才能达到流量的储存,流量的储存就是私域的基础。那么以上就是私域流量前景,私域流量是做什么的全部内容了。

[免责声明]

文章标题: 私域流量前景,私域流量是做什么

文章内容为网站编辑整理发布,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沟通。发送邮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