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知识产权的发展历史 >

知识产权的发展历史

36氪企服点评小编
2021-07-02 18:49
1495次阅读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汇聚了全体中华儿女的信心和勇气,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过多年建设,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根本转变。回首我国发展的辉煌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已逐步实现历史性的跨越,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不仅成功地赶上了时代,而且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详细看看知识产权的发展历史。

知识产权的发展历史知识产权的发展历史

1.巩固基础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早在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面对国内艰巨重建和国际封锁,但中国仍制定了《发明权和专利权暂行条例》《商标注册暂行条例》等知识产权法规,对实施专利、商标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然而,在接下来的30年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基本上是空白的。

       转机出现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中国共产党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部署的背景下,中国知识产权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98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前身中国专利局成立,中国也在今年正式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商标法,开创了中国知识产权立法的先河,标志着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当然,作为舶来品的IP制度,其最初的发展也绝非一帆风顺。这种矛盾在专利法制定实施过程中尤为突出。

      事实上,早在1979年,专利法起草团队就比中国专利局成立了。但是,专利法起草工作的困难不仅仅是时间的紧迫和经验的不足,还有时代的限制引起的激烈争论。当时,有人认为我国技术水平低,实施专利制度缺点少,也有人认为专利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与国家制度不相容。在这样的争论中,经过5年的波折,增删了24次,1984年,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一锤定音,作出了专利法最好早通过的决定,终于为中国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铺平了道路。当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专利法,从1985年4月1日开始实施。

      从那以后,作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基础,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建设进入了高速公路。改革开放后,我国相继加入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领域的多项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知识产权制度与国际接轨。1992年,中国与其他相关国家签署了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为了履行其约定,中国相继修订了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2000年前后,为了满足世界贸易组织《贸易相关知识产权协定》的规定,中国修订了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已加入大部分主要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建立门类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全面履行知识产权保护责任。

       在与法律制度建设平行的另一条发展轨道上,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机构设置也在不断完善。1998年3月,中国专利局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是我国政府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采取的重大措施,也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0年后的2008年6月5日,随着《国家IP战略纲要》的出台,我国将IP升级为国家战略。此后,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间联合会议制度,批准建立了全国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建立正规软件工作部间联合会议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知识产权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尤其是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场合,在向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会议致贺信中,明确了中国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原则立场和重要政策方向,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良好的顶层设计。当年全国两会后,我国成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组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版权管理体制,不仅实现了商标、专利、原产地地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还实现了商标、专利的综合执法。

       现在我国正在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思路和战略措施逐渐明确,波澜壮阔的宏伟蓝图逐渐展开,推进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2.蹄疾稳定的事业发展成绩很好。

       时间指针回到1985年4月1日,是新中国实施专利法的第一天,北京、上海、沈阳、济南、长沙共有5个受理处开始受理来自四面八方的专利申请。当天,中国专利局收到国内外专利申请3455件,刷新了当时世界专利史上的日申请记录。但是,当时可能很少有人意识到这3455项专利申请只是我国专利事业发展的起点。32年后的2017年,中国的专利相继实现了2个100万件的重大突破。一是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二是有效发明专利所有量突破100万件,中国

3.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

       实际上,专利创造领域的这一飞跃发展只不过是我国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水平蹄疾稳定、成绩优异的典型案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持,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也随之上升,为我国的大发展、大跨越、大提高打下了精彩的注意力。

       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第一百万件花费15年,第二百万件花费4年2个月,第三百万件花费2年3个月,第四百万件花费1年6个月,第五百万件花费1年4个月。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所有权为174.0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所有权为12.5件,有效商标注册量为2274.3万件,平均每5.2个市场主体有有效商标。目前,中国每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和通过《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议》提交的国家商标注册申请量已分别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持续优化的商业环境,外商在中国创新创业也产生了知识产权的硕果。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96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1兆美元。2013年至2018年,国外申请人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累计超过79.8万件,年平均增长3.9%的申请商标累计超过108.8万件,年平均增长10.5%,充分体现了外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如前所述,在陆续制定完善商标法、专利法、版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国进一步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在此过程中,我国不断完善行政和司法保护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部门连续多年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我国还探索设立了多个知识产权法院和一批知识产权法庭,今年年初又设立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负责审理专利等专业技术强的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上诉事件,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断加强。

       据国内调查,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12年的63.69分提高到2018年的76.88分,提高了13分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表的《2019年世界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4位的世界银行发表的《2019年商业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商业环境在世界排名从2017年的第78位大幅度上升到了2018年的第46位。这是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充分认可。

4.更上一层楼有力地支持经济发展。

      2018年10月,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座连接中国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港珠澳大桥再次证明了中国卓越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人们可能不知道,在这座桥的背后,相继实施了300多项课题研究,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提出了454项专利申请——只是桥,但我国在超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等全面突破,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嫦娥上天舒广袖,蛟龙潜入深海。从遥远的宇宙到深远的海底世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也在重大科技创新、重大国计民生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中,知识产权不仅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还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在战略新兴领域形成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专利导航工作可以说是知识产权有力支持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目前,我国已在17个园区、13个行业协会和115家企业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作,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国家战略性新兴领域,已组建91个行业知识产权联盟,综合运用市场信息、专利分析等手段,掌握行业知识产权布局和竞争态势。以全国首个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形成了专利布局对纳米产业竞争地位有力保障、专利创造与纳米产业创新能力高度匹配的良好局面。通过对相关产业专利数据信息的深入挖掘、综合分析,帮助企业、行业、场所掌握相关产业专利布局和市场竞争态势,明确发展方向,优化发展路径,积极规避风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多年来,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得到培育,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已实现利润总额2.6兆元,比上年增长10.1%,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持地理标志产品产值超过1兆元,有力支持特色产业和正确扶贫专利、商标、版权年质押融资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我国在许多领域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了中国制造向中国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制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重视数量转向提质,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因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知识产权将在其中释放更大的发展动能。

        七十载春秋正好,同心追梦开始新的旅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感叹伟大祖国的繁荣,同样感叹知识产权事业随着祖国的强大而成长。现在我们又开始了伟大的新旅程。我们有理由相信,从2020年到2035年,经过15年的努力,中国将基本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使中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进入国际先行列,使知识产权成为推动创新发展和支持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我们将全面打造中国特色、全球级IP强国,使我国IP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使IP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技术和制度供应。  

        总的来说,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的财产形态,是商品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增强了知识产品创造者对知识产品的权利意识,也为知识产品的市场流通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科技的发展为知识产品的利用和价值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就是说,知识产权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法律上出现了产权。以上就是知识产权的发展历史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

文章标题: 知识产权的发展历史

文章内容为网站编辑整理发布,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沟通。发送邮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关注 36氪企服点评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为您推送企服点评最新内容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