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正值热潮。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等技术的涌现,让医院信息系统更具科技力,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医疗信息化更加引人注目。
「微诊集智」是36氪近期接触到的医疗PaaS+SaaS平台,面向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医疗信息应用服务。
微诊集智认为,医疗信息系统的关键指标是标准、框架、稳定性和信息安全性。微诊集智医疗PaaS平台以Docker虚拟化云原生为基础,标准采用的是FHIR医疗互操作数据;稳定性和速度方面,微诊集智做到每秒万级,可支持千家医院同时使用;信息安全方面,OAuth2协议为安全认证,信息使用的授权详细到字段级别,并提供一个公有云与私有云并存的混合医疗云平台。
微诊集智医疗SaaS平台则是基于PaaS的一系列微应用经服务编排后的一个集成应用体系,可以理解为数据枢纽,帮助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医院内部各同构和异构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统一数据元和数据集,统一各业务系统与平台的接口标准,无缝集成,实现插拔更换系统的能力。
举个例子,在某三甲医院,微诊集智Health PaaS接入超过50个实际系统应用,极大减少医院系统的接口费用, 降低了更换系统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总计节约成本约500万。
微诊集智系统示例
行业中,传统医院软件服务商基本都是从事HIS服务,如东软集团、万达信息等,属于典型的从传统HIS逐步转型为医院信息平台。而腾讯投资的长亮科技与东华软件,阿里投资的卫宁信息则是比较标准的以SaaS云端服务模式切入。
区别于上述竞品,微诊集智的最大特点是提供开放共享平台,不再由一家公司面面俱到地开发所有定制应用,而是将平台开放给各类微应用软件,类似于“医疗信息系统的App Store”。这些软件之间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即插即用、一键部署。目前已具备280余个专业医疗应用系统。
这样做的好处是,微诊集智可以更低成本地提供细分类别的功能,为医院提供了灵活的流程再造能力。另一方面,软件开发商以往进入医院需要经历专家论证、招投标、安装部署、系统对接等等步骤,接口费达数十万元,而通过微诊集智应用市场一键部署,医院无需任何费用就可以先试用后走招标流程,微诊只抽取一定比例的渠道费用,就把开发实施周期从3个月减少到3天,大大降低了软件开发商的入局门槛和商务推广成本,这样一来,可以接入的“微应用”也更广泛。
2018年以来,医疗信息化的利好政策频频出台,给行业带来更多机遇。尤其政策规定到2020年为止,二级以上医院需要普遍提供预约、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三级医院要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因此今年内二级以上医院有信息化改造的刚需。新冠疫情让医疗信息化更受重视,各级政府提供的传染病控制、医共体等专项拨款也间接扩大了医疗信息化产品的盈利空间。
当前,微诊集智主要收取医疗机构一次性软件实施服务与后续维护费用,单家医疗机构收费在300-3000万之间,视医疗机构规模大小与实施难度不定;后期维护费(微应用接入、设备接入、云存储等)按照初始金额10-20%收取。
上文提到的“微应用”开放平台,让微诊集智可以与大量企业合作,也更容易积累大规模数据。因此,未来微诊集智还会将盈利重点放在这两个部分:
一是收取专业医疗设备商、服务商等接口费与数据流量费,或通过合作产生衍生产品,如通过各种传感器,比如温湿度传感器、体温传感器,或者体征检测床垫等,为医务人员提供多维度的管控,让医生护士形成全闭环的管理;二是在隐私数据脱敏前提下,与药厂和医疗服务供应商深度数据合作,产生科研成果和相关创新产品。
对于微诊集智而言,支撑盈利的核心是要扩大医院覆盖面。截至目前,微诊集智已经服务于18家医院,主要是北京、上海和西南地区的大型三甲医院,服务患者数4800万人,储备竞标医疗机构27家,地域横跨7个省。
微诊集智认为,近两年正是扩大版图的关键时刻,计划2年内再覆盖40家医院,以三甲医院为发展重点。
当前,微诊集智正在寻求新融资,目标融资额2000万,资金将主要用于现有已入围竞标项目夺标、扩建商务团队全国竞标、扩建交付团队、扩建数据与开发团队。
其中,微诊集智已入围的竞标项目包括某省级区域医联体医疗信息平台建设、3个地市级区域医联体医疗信息平台建设、5个⼤型三甲医院改扩建信息平台建设、4个大型三甲医院新建信息平台建设;总竞标合同金额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