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主打项目协作的 Relink:轻量化产品的背后是人驱动任务不断向前走 >

主打项目协作的 Relink:轻量化产品的背后是人驱动任务不断向前走

转载时间:2021.06.21(原文发布时间:2017.07.31)
32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20次

项目管理越来越需要跨组织、跨部门、甚至是跨公司的协作。现在一个项目很有可能不是一个企业单独完成的,上下游、顾问方、供应商等越来越多参与到同一个项目当中。组织间、部门间配合协作的需求越来越突出。目前来讲,企业跨组织协作的能力不够充足,没办法满足各方需要,包括专业人才、管理者自身没有意识到协作的重要性,导致协作机制和流程还停留在邮件、通讯等手段上。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都在寻找能够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方案。数据显示,企业当中不管是采购软件,还是自己去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比例很高,已经采购或者开发的比例超过50%,有的行业更高,超过了70%。但是真正用起来的比例很低,不超过10%。很多公司为了寻找合适的系统甚至重复投资。

现在市场上普遍使用的信息化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项目管理软件,比如微软的 Project 和 Oracle 的 P6,这类软件的缺陷就是价格高、太重、使用太复杂,不符合使用习惯,很难满足跨部门和跨组织的要求。另一类是近几年一些以人物为特征的工具,比如钉钉、Teambition、明道,但都没有解决核心需求:项目最终要落实到人,人要推动项目往前走。

Relink 基于项目管理的需求开发了一套 SaaS 软件系统,Relink 是轻量化产品,定位就是面向有协作需求的项目管理团队。产品形式上,Relink 有移动端,用户并不需要安装其它软件,微信上就可以使用。

在 Relink 中,有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 WBS,比如进度计划、责任矩阵、分析统计图表、周报、月报自动生成等,项目管理中的部分工作可以基于经验的模板实现。Relink 有常见的模板,比如要完成某一任务A,负责人可以在模板库中找到与 A 相似的 B 的模板,负责人可以在 B 的基础上拆解任务,做微小的调动即可。相当于好几天的工作压缩到了几分钟。用户保存文件的时候可以选择开放还是不分享。

在做任务过程当中,系统可以按照需要存档,相比以往的任务管理方式,Relink 将任务当中的经验财富和知识财富保存起来,之后的项目可以参考,可以回顾整个过程,预算、计划表等都能看得到,积累的越多,数据的价值就越高。多人协作下,负责人也可以把相关人员邀请进任务当中,项目当中的决策、身份、分工、权限都有相应的设计。

很多协作软件都是从一个细分模块切入,然后开始打通或者接入其它所有模块,对于 Relink,CEO 杨述认为项目管理相对独立,只是针对某个做任务的团队,相对灵活,对 OA、CRM 等模块的需求不会太强烈。有的企业希望打通,打通也并不复杂。

截止2016年上半年,Relink 上有项目数量有2万多,用户数在2万-3万。用户包括富力地产、中国移动、掌阅等。

创始人杨述是清华大学项目管理专家、博士,有15年项目管理研究与企业应用经验,所以Relink早期的推广多数是他自己的学生。杨述认为,产品早期会依据用户反馈不断改进,将来则希望有规模化的运营推广力度。

项目管理思想其实是责任到人,人驱动任务不断向前走。那么需要的是人有动力,一款项目管理产品应该将人不想做、费时间做的工作代替人来完成,所以 Relink 尽量用归档、模板、拆解任务等工具减轻人的工作。

国外的企业管理软件向来是行业标杆,可是国外软件到了中国总是“水土不服”,之前在写可卓的项目时也探讨过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西文化和管理思想的差异。西方人是按照规矩来,推行阻力小;中国企业不太讲究机制,工作流程不够标准。国外的软件基于文化开发,国外产品占领国内市场还是很难。

Relink 盈利模式主要是 SaaS 模式,20人以下的创业团队基本够用,20人以上是企业版本,每年不过千元的费用。

团队现在有12人,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均专注项目管理专业,博士师从国际项目管理大师 Rodney Turner 教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证研究”。团队技术骨干均有6~8年企业信息化开发和实施实战经验,并掌握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主打项目协作的 Relink:轻量化产品的背后是人驱动任务不断向前走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