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时代来临,不看个付费专栏,参加个线上沙龙,都不好意思说是互联网人。不过,你付费过后,真的将这些知识完全理解吸收了吗?
在36氪的付费专栏「开氪」上线以后,我们遇到了一位让人十分佩服的「学习者」。她订阅了导师李倩的「300天品牌思维训练」专栏(点击订阅),并持续的将自己的思考写成了学习笔记发布在公众号上。除此之外,她还会将李倩的专栏读者群里定期讨论的话题也整理成文。
我们摘录了一篇她的品牌思维学习笔记与你分享,与所有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者」共勉,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你一个思考,从生活中发现品牌思维的能量
文|吴晗
要学习品牌思维,理论的东西最简单,难的是理解并应用。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刻意练习。
我们需要从生活中刻意去发现身边的例子,来判断它的好坏,如何改进。通过这样的刻意练习,才能真正的有所提升。
这就是一个生活中真实案例:
“慢生活、深呼吸、到池州”,这个高铁车厢广告效果好吗?为什么?
相信看到这个广告的人,多少有点困惑:给我一个去池州的理由!
那么,这个广告不好在哪里呢?
首先,投放地点欠考虑。
坐高铁的人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地,就算注意到了你的广告,到下次再出行的时候,早已经忘了池州是什么地方了。
其次,就是广告自身的问题,包括文案以及设计。
1. 文案没能突出差异化。
无差异化,没有突出自身价值。池州到底哪里好?为什么值得一去?
概念泛滥、陈旧无新意,口号感强烈(慢生活、深呼吸)
文案指向不明确,造成困惑(仅仅说慢生活、深呼吸,不知道是旅游广告还是地产广告)
2. 文案与图片不搭,关联性弱
宣传图和文案不搭。湖对面是高楼,怎么慢?感觉深呼吸一下,全是水泥味儿
图片的选择不够吸引人,不足以让观众产生去的欲望
3. 广告内容缺失方向感,无明确指向
大部分人对池州这个地名没有概念,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不知道在哪里。
有冲动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怎么去
没有任何一种联系方式,即便有兴趣深入了解也接触不到
如果要用品牌思维来提升效果,针对以上广告自身的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改进呢?(以下来自李倩及读者群中同学们的讨论):
1. 文案的改进:突出差异性。比如:
突出交通便利性:如北京到池州,3小时能抵达的最佳静心地
抱大腿(次级品牌杠杆的运用):黄山沿途新地标,0雾霾新去处
突出杀手级吸引力(差异性,大IP):比如,杏花村出处,看十万人赏花饮酒
2. 促进转化与传播,增强活动的参与感:
二维码,联系方式等(明确指向,提供完成后续操作的路径),扫描即送荣誉村民证,凭证免费进入景点
晒晒看(娱乐化、参与感),你朋友圈知道池州的有多少人?
以上就是这个案例从发现不足到改进的一个完整过程。
其实给我最大触动的不是这个案例最后改进后的样子,不是说改进后到底有多好。而是李倩老师从生活中发现案例,并且进行改进的这么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或者说这种思维是嵌入在了生活当中的,这可能是一种天性,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刻意练习的结果。
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好的天分,那么刻意练习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非常感谢李倩老师《300天思维修炼》(点击订阅)带给我的收获,也感谢读者群里众多大牛对这个案例提出的看法。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的品牌思维,欢迎订阅李倩老师的开氪专栏,加入我们的读者群,一起讨论、学习生活中的品牌问题。
购买专栏以后,可以添加微信号:qianjie625为好友,拉你加入品牌思维群(仅限开氪专栏订阅用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