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Excel 永不死,它带给我们这些启示(一) >

Excel 永不死,它带给我们这些启示(一)

转载时间:2021.06.10(原文发布时间:2021.04.02)
33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32次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软件蚕食世界。每天都有无数的新软件出现。在这波软件浪潮当中,总有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但是,在它们当中,Excel却是个另类。这个软件诞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生命力却越来越顽强,每天仍有7.5亿人在使用。尽管不断被模仿,但却不见被超越。是什么让Excel有这么大的魔力?我们又可以从Excel身上学到些什么?Packy  McCormick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原文发表在其个人博客上,标题是:Excel Never Dies。篇幅关系,我们分四部分刊出。此为第一部分。

Excel 永不死,它带给我们这些启示(一)

划重点:

Excel也许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软件

Excel为B2B软件行业设定了广泛的路线图

Rory Sutherland的营销书《炼金术》(Alchemy)很受欢迎,里面有句话说:“电子表格已经不给奇迹留任何余地了。”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强烈表示不同意,没法再强烈了。

我们工作当中使用的软件大都属于以下两种类别之一:

  1. 一类是新软件,我们现在很喜欢。

  2. 一类是旧软件,我们讨厌它,但是我们没法不用。

不过这当中有个软件是1985年就诞生了,那时候很多人还没出生呢——那个软件确实自成一派:虽然它已经很老了,但我们还是很喜欢它,将来永远都会喜欢它,你别想从我们手里撬走。当然了,这个产品就是Microsoft Excel。

任何从事过金融或咨询工作的人都是摸索着它成长起来的,并在数千小时的实践和改进中学会爱上了它。不管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但其实他们已经是程序员了,或者至少在无代码运动开始之前讲究已经是无代码的实践者了。“精通微软Office套件”已经毫无意义到变成了模因,但能够让特定的Office程序,Excel听从自己的摆布,仍然是一种荣誉。

但是,坚韧持久、热情似火的用户对这款产品的热爱甚至都不是它最独特的属性。Excel最持久的影响已经超出了电子表格本身。

Excel也许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软件。这是史蒂夫·乔布斯的思想的自行车的典范,它为用户提供了一般为专业软件工程师所保留的计算超级功能。拥有这些超能力之后,用户就可以用简单明了的电子表格的形式开发出功能齐全的软件,从而解决数量似乎没有限制的各种领域域的问题。这些程序往往充当了领域相关应用的高保真原型,只需要打磨得更好看些就能推向市场。

如果你想了解B2B软件的未来,看看当今的Excel用户是怎么折腾电子表格就行。Excel的成功激发了企业价值令Excel相形见拙的各种软件的诞生。这几十年来,Excel为B2B软件行业设定了广泛的路线图,而且还将持续到今后数年,其主要手段有两种:

  1. Excel的解绑。有成百上千家的B2B初创企业都是靠抢Excel饭碗成立的,它们的创立就是把原先由Excel干的事情优化,专门化。每当你听到创业者说:“我们正在用专用的软件来替代烟囱式的电子表格以及过时的流程”时,你听到的其实就是对Excel解绑。很多流行的SaaS应用都属于这一类。但是,尽管被“解绑”了,Excel仍越来越强大。

  2. 受到Excel的启发。Excel的这种弹性促使创业者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是什么让Excel有这种表现,原因是什么。一些喜欢冒险的开发者开始开发不是解绑Excel而是受到Excel启发的新软件。自从Excel首次在屏幕上大放异彩以来,在过去三十年间开发出来的流行无代码和低代码产品当中,都能找到Excel身上的那种在可用性与灵活性之间做出的平衡。这种灵感来源没那么直接,更多是吸收它的精髓。这类与其说是重新开发Excel做的任何具体事情,不如说是抓住了让Excel之所以如此成功的本质。

我们都喜欢Excel,但是,它的影响仍然被大家极大地低估。这篇文章将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让大家充分认识到Excel的价值:

  • Excel的历史

  • 作为语言的Excel

  • 林迪效应(Lindy Effect)

  • Excel的局限性

  • 无代码与对Excel的解绑

  • 为什么Excel永不死

一点点的竞争对Excel来说并不陌生。它天生就是来战斗的。

电子表格大战

史蒂夫·乔布斯要感谢微软的Excel,微软的Excel也要感谢苹果。电子表格软件是Mac和家用PC上第一个真正的杀手级应用,Mac的图形界面帮助把电子表格普及到大众。这两者都相互推动了彼此的成长。

其实Excel并不是第一款数字化的电子表格。当哈佛商学院的学生Dan Bricklin被迫决定是人工还是到学校的大型机上为了一项案例研究去折腾电子表格时,他跟很多的创业者一样,意识到必须有更好的方法才对。1978年,他推出了VisiCalc,一个“可视化的计算器”。两年之后的1980年,Computer Associates推出了SuperCalc 。同年,Mitch Kapor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将VisiPlot / VisiTrend卖给了VisiCalc的母公司Personal Software,并加入VisiCalc担任产品经理。

Excel 永不死,它带给我们这些启示(一)

早期的电子表格软件

1982年,Kapor离开公司,开始开发一款尚未命名的产品.这款产品把电子表格跟图表结合到了一起。不知怎的,他说服了Personal Software把自己的产品从竞业禁止中剔除出去。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同意这个,也许是他们觉得我不大可能做这么有野心的东西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就低估我了。”

1982年,Kapor成立了Lotus,并在1983年推出1-2-3。公司开张的第一年,Lotus的收入就达到了5300万美元,而且还进行了IPO 。第二年,它的收入增长了两倍,达到1.56亿美元。现如今,SaaS已取代零星销售成为软件首选的商业模式,因为前者对客户更好,还可以创造经常性收入,并带来更高的生命周期价值,但是没有一家SaaS公司能够像Lotus那样迅速地创造出如此可观的收入。

Kapor创立Lotus的同年,比尔·盖茨以及微软帮推出了自己的收款电子表格软件:Multiplan。值得注意的是,它用的是R1C1寻址(先行后列)而不是A1(我们习惯的先列后行),目标是成为可移植性最强的电子表格应用,可在50多种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仅此而已。

Lotus 1-2-3完全碾压了Multiplan,而微软则用“奥德赛项目” (Project Odyssey)另起炉灶。他们的初衷是把Odyssey做成为比Lotus 1-2-3更好的电子表格(在PC上),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他们做了两件非常关键的事情,这使得项目发展迅速,并在36年后的今天仍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首先,是他们团队的座右铭:“要么重新计算,要么去死。”(Recalc or die)Mutiplan的产品经理兼Office负责人Jeff Raikes表示:“我们有位非常出色的程序员,叫做Doug Klunder,他想出了如何同时在两个维度上执行计算的算法,这样我们的重新计算速度就超过了Lotus 1-2-3的。” Klunder的创新意味着Odyssey不需要对每一个单元格都进行重新计算(recalc),而只需要对受影响的单元格进行重新计算。跟1-2-3相比,它具有巨大的速度和性能优势,从而制造出任何Excel用户都很熟悉的神奇体验:输入改变后,马上就能看到充满输出的工作表立即做出响应。

其次,盖茨和Raikes认为他们需要利用好图形界面,所以他们中途把项目项目、、从针对(命令行界面操作的)PC开发,切换为专为Mac开发

Odyssey 项目的参与者Jon Devaan认为,乔布斯的机器有这广泛的可用性:“把软件从博士学位论文模式变成平常人家就能使用,这在当时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Excel 永不死,它带给我们这些启示(一)

Microsoft Excel 1 for Mac(1985),资料来源:版本博物馆

有了这两项创新之后,1985年,微软推出了专门针对Macintosh的Excel。当Lotus 1-2-3还在MS-DOS上驻足不前时,正是这种有违直觉的,跑到其竞争对手的计算机上推出产品的决定,让Excel成为了主流。

Excel迅速成为Mac上最受欢迎的电子表格程序,然后成为微软的第一个图形界面操作系统,Windows上最受欢迎的电子表格程序。伴随着Windows的发展,Excel也成为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电子表格软件,无论是按收入(1991年)计还是按出货量(1992年)计。

Excel 永不死,它带给我们这些启示(一)

资料来源:UT达拉斯

但Excel并没有留恋过去。由于Excel跟Office捆绑在一起,而Google的Sheets跟GSuite捆绑在一起,今天的电子表格市场已经很难突破,根据大多数的估计,Excel占据着主导地位(约80%以上),在诸如财务建模等更集中的用例上几乎处于垄断地位。

36年后,很难想象一个没有Excel的世界。如果明天就把Excel从地球表面抹去的话,有可能唯一一个会造成最大伤害的应用。全世界最大的公司和金融机构当中有很多都要靠Excel模型来经营业务,而如今,Excel不只是电子表格软件;它还具备多种功能。这是一门语言。

译者:boxi。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Excel 永不死,它带给我们这些启示(一)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