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医和医联出场时间差不多。两者定位相似,都是为医生提供内部使用的社交工具,从功能细节上看,云医更倾向于工具+新闻,比如医新闻、搜文献和病历分享;而医联则偏重病历分享和类知乎问答的交流环节。
云医的功能主要分为六个部分:新闻资讯、文献、Pubmed、问答、病历讨论和匿名吐槽。其中问答、病历讨论和匿名都是后来从工作台搬到首页的。
其实,云医曾经做了比较大的改版,创始人程李涛向我介绍,通过一段时间运营,他发现医生普遍认为工具台里的功能应该放在首页,其中新闻、病历和文献检索成了首页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三大块。在下一个版本中,工具台将被彻底拿掉。
除了打磨产品,云医打算如何推广呢?
程李涛说,云医的推广最近才刚开始,线上不外乎通过多种渠道,线下主要通过在学术年会上做宣传,可能会借助医学院学生帮助向医生推广,而团队本身,会为这些学生做培训。
关于线下推广,听来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现在大部分医生都非常不喜欢药代脸,所以很多互联网产品在推广时,都选择刚毕业的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但事实上,医药代表在销售和推广上的经验非常丰富,于是大家开始找药代作为推广人员的Trainer。
云医所定位的用户,是有社交需求的中期和上升期医生,他们希望通过平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不会去主推广大医院和明星医生,后者成本太高且不属于目标用户。
云医官方透露,平台上注册用户在2000人左右,活跃率10%。
为什么不从大热,且离钱更近的医患产品入手呢?
其实在云医之前,程李涛曾经做过医患对接产品——御医在线。但后来他发现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1.国家鼓励多点执业和医患对接产品,但配套政策并没有出来,且浙江虽推出办法,但要等到明年才会实行,对于医生来说这个自由竞争的市场还不明晰,他们动力不足。
2.国家的医疗体制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核心素质——利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走向。对于医生而言,时间不足,回报不高的平台并不具备吸引力。
云医的策略和很多做医生专线的产品一样,“只要我的平台上网罗足够多的医生,之后接入任何合作,或者药物推广/医患对接,都不是问题”。
当然,平台上的医生也会分为“学习者”和“专家”两种,如何黏住专家呢?程李涛发现,病历分享对于后者来说也许不是打造专家品牌,提高粘性的最好方式,相反行业新资讯精准推送才是。云医会以科室为区分每天推送5条新闻,偶尔也有全科资讯,编辑由自己团队完成。
最后,从个人体验来说,产品“问答”内容可能还需要精细化,其次就是设计方面和交互还可以变得更好些。
现在云医团队共有17人左右,已经拿到梅花创投和华璟海纳资本联合投资的300万人民币天使轮,正在接触PreA轮融资。
新版36氪iOS 客户端正式上线。该有的都有了,你想要看创业资讯,你想要分享,想看视频,想来活动现场,下载36氪iOS 客户端,即氪触达。点击链接下载:http://t.cn/RZhjm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