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作者 陈亮、王斌斌,编辑 施智梁,36氪经授权发布。
如何结合造车和地产,这才是许家印需要思考的重点。
未来三年投入450亿元,许家印亮出了造车的阶段性投入。
恒大汽车品牌——恒驰推出两个半月后,中国恒大(03333.HK)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11月12日表示,恒驰计划明年上半年亮相首款车,2021年实现量产。恒驰品牌定位覆盖中档、中高档、高档和世界顶级。
为此,恒大集团让206家全球汽车顶级供应商的CEO和高管,共计1000多人齐聚广州,在现场,恒大新能源汽车与60家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出行一客独家了解到,恒大正在尝试布局共享出行领域,在获得相关牌照后,恒大未来有可能推出基于社区场景的共享汽车。
▲ 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 出行一客记者 摄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表示,当中国地产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时,地产商如何运营存量是一大挑战。从长远来看,地产业务和出行业务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业务。
在新造车势力纷纷因为缺钱哀鸿遍野的今天,以房养车不差钱的许家印入局前景受人关注。
许家印得想明白几个问题。
不一定。
许家印的造车逻辑是“买买买、合合合”:把能买的都买下来,不能买的都合作。
与供应商的合作不难做到。今年1月到10月,许家印的足迹遍布斯德哥尔摩、伦敦、特罗尔海坦、首尔、斯特加特、法兰克福、日本。上述只是许家印考察的一小部分。据出行一客了解,一年内许家印遍访23国、47城、参观了58家供应商,最终在11月12日签下了60家供应商。
其中包括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麦格纳、大陆集团、采埃孚集团,全球最大的汽车独立工程技术公司爱达克、天窗系统排名全球第一的伟巴斯特集团、空调装机量排名全球第二的马勒公司等等。
加上此前收购的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NEVS),控股电池厂商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恒大已经在整车制造、底盘架构、动力总成、轮毂电机、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上完成布局。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相对成熟,通用性强,许家印找到供应链上最好的伙伴,后者自然不会拒绝新增订单和送上来的支票。出行一客从部分零部件厂商处获悉,对新造车势力采取“先款后货”的方式(即主机厂先把货款打给供应商,后者再出货),在现在的世道中属于行规,也不愁风险。
关键是采购、整合整条供应链的人才。从设计、研发到CEO,恒大现在最缺顶级的汽车人才。
今年9月9日,一则广告出现在朋友圈:“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诚邀海内外8000精英,共筑未来。”
▲ 恒大新能源汽车在朋友圈中的广告 / 微信
恒大将实施全球一体化研发模式,遍布全球九个国家。从其招聘信息来看,涉及汽车研究院、动力研究院、电池研究院三套体系,包括院长、副院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设计师、高级总监等大量中高层职位。
以汽车研究院院长为例,其工作地点涉及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沈阳、及海外的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要求45-55岁,博士学历,要有20年及以上的乘用车研发管理经验,十年以上的国际一线车企同岗位工作经验,为海内外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军人物。
除了这些硬性指标,更要求其洞察全球汽车发展趋势,掌握新能源汽车顶尖技术,具备超强的管控能力。
现阶段,恒大汽车在技术领域的话事人是整车研究院院长黄向东,这位63岁的老兵原是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同时,原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性怡也已加盟恒大,任动力集团副总裁兼动力研究院院长。
但是,要找到更多的人并不容易。
两年前,新造车势力掀起挖人潮,大量体制内的汽车人才被蔚来、威马等公司以两倍、三倍的薪酬挖走,但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创业热的逐渐冷却,传统车企人才“出走潮”正在慢慢退去。
有多位传统汽车企业人士对出行一客表示,现在即使新造车企业开出数倍薪资,他们不太愿意离开。因为他们对这些新公司没有信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失业了,高薪不知道能拿几年,再回原公司也不容易。即使可以回去,个人信誉也会减值不少。
一位猎头公司人士告诉出行一客,他们曾经帮恒大进行招聘,但很多人一听说是一家跨界造车公司,就产生犹豫,“后来也没招到。”
一位传统主机厂的高管对恒大有这样的顾虑,“许家印似乎造车决心很大,但我还是很难看出汽车业务在地产公司的独立性如何,进去后会受到怎样的掣肘。”他告诉出行一客。
这对亟需汽车人才,特别是中高层的研发、制造以及管理人士的恒大新能源汽车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恒大更需要外部技术公司的支持。例如恒大组建了“恒大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专家委员会”。
相较于以往国内车厂聘用国外设计总监的举动,恒大则是与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15位世界顶级汽车造型设计师展开战略合作,以委员会的形式参与设计。
此举虽然让恒大拥有了世界顶级的设计团队,但是,这些设计过奔驰、宝马、路虎、本田、法拉利、阿斯顿马丁等系列车型的设计师们能够形成统一的意见吗?恒驰的设计理念与语言究竟是什么,依然是个谜。
即使有了供应链准备,那么恒大要造怎么样的车?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要同步研发15款新车型,覆盖顶级型、超豪华型、豪华型、尊享型、舒适型、经典型等全系列产品。
▲ 图 / 恒大新能源科技集团官网
上述这么多概念让人头晕,许家印自己总结,恒驰品牌要研发15款覆盖中档、中高档、高档和世界顶级。
如果从十几万的中档车做起,那新造车势力恒驰将走入死胡同。
在成熟的汽车行业内,没有品牌背书的新造车势力做高端产品比做低端产品来得容易,做情怀比做跑量车容易。这也是蔚来、理想、小鹏等新造车势力一上来都推高档产品的原因。
购买低档产品的消费者往往是首次购车,消费能力不是很高。他们对汽车有很多理性的思考,比如这车是不是可靠、是不是实用、残值率是不是高等等。
能够消费得起中高档汽车的消费者,往往都是中等收入阶层以上人群。他们有消费力,对产品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是否可靠耐用,他们更需要的是产品气质、品牌价值观以及圈层归属感。比如马斯克和李斌带来的潮感。
对于没有规模效应和长期积累的新造车势力来说,在成本上他们完全处于下风,传统车企通过低成本实现的高品牌溢价的模式在新造车势力上无法复制。
这些要求会让新造车势力如履薄冰,一旦出现产品瑕疵,将是毁灭性打击。而以新造车势力的制造工艺而论,出现产品问题并不是小概率事件。
同时,销售低端产品讲究的是跑量。跑不起量,那就是慢性死亡。在有丰田、本田等产品力极强的外资车企面前,在吉利、比亚迪、上汽等国内老牌车企竞争下,这片红海将会吞噬新造车势力。
特斯拉就是一个很好的自上而下的案例。在推出60万朝上的Model S、Model X,完善了供应链和整车制造能力后,特斯拉才敢进一步下探价格再到30多万的Model 3。
尽管特斯拉出现过燃烧、自动驾驶情况下相撞等问题,但是全球特斯拉忠粉无数。国产特斯拉下线,依然收获众多订单。
因此,土豪味的广告下,恒大必须要做中高档产品,才有进一步竞争的希望。
如果恒大造车只是为了造车的话,格局未免太小。
“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共享智能出行”,这是恒大在共享汽车海报中的口号。目前恒大还没有透露过自动驾驶方面的计划与布局,但是这明显是瞄准了基于自动驾驶的智慧城市。
不过短期他们还是得从有人驾驶的共享出行进行布局。在很多人看来,社区是共享汽车最好的场景。在试验期,恒大可以给小区提供自有车辆和固定车位,考虑到车位有限,一开始车辆可以不用多,先投放十来台,业主可以免押金进行租赁使用,培养业主们使用习惯。
这个模式在初期更像是一个按天租赁方案,毕竟不可能如分时租赁一般在不使用车的时候,分享给其他人。而且习惯短期难以养成,投放汽车数量决定小规模难以满足大量用车需求,“租车”靠抢是一个必然经历的场景。
这个模式未来能否行得通,需要时间检验。但在方寅亮看来,这个布局反映了恒大从应用场景思考产品的路数,非常符合当下趋势。现在移动出行商、零部件企业都在思考如何打造符合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
与此同时,小区出行这个场景和恒大的核心业务地产紧密挂钩。当中国房地产增速放缓,从存量市场向增量市场转变的时候,地厂商们如何运营存量市场,这是一个大课题。
传统物业模式肯定不符合未来趋势,那么引入出行,引入自动驾驶,将智能用车变为小区物业服务,或许是一条新路径。
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已在今年喊出“买楼送车”的计划,当时在外界看来这是恒大卖房噱头。但细想一下,这个送车既可以是所有权,也可以是使用权。一旦以后恒驰作为恒大业主标配,自动驾驶技术更为成熟之后,可以成为未来出行的载体,打通家庭与工作或者购物目的地等场景。
同时,拥有土地资源的恒大可以在智慧停车、智慧充电方面展开布局。例如,恒大集团与国家电网正式成立国网恒大智慧能源服务公司,双方各持股50%。合资公司聚焦社区智能充电桩建设运营、智能充电桩销售等业务,破解社区充电难、充电贵难题。
方寅亮表示,恒大未来可以通过地产业务和出行业务融入到整个智慧城市建设中去,结合房地产销售、用车、停车、充电等等。毕竟“汽车是移动的智能空间和分布式储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