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美国71年反垄断看点:摁住3个巨头,收获3波创新浪潮 >

美国71年反垄断看点:摁住3个巨头,收获3波创新浪潮

转载时间:2022.05.29(原文发布时间:2020.11.02)
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8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魔铁的世界”(ID:jiangpeiyu0916),作者 魔铁,36氪经授权发布。

10月21日,美国司法部和11个州对谷歌提起诉讼,指控硅谷这家科技巨头利用其市场主导地位打击竞争对手,违反了公平竞争法。同时,针对苹果、亚马逊和Facebook等公司的反垄断调查也在发酵中。

如果对美国反垄断历史稍有了解,就会发现,上一场反垄断风暴卷沙扬尘已经是22年前的事了,当时全球最大的操作系统公司微软被送上了审判席。

71年来,尽管反垄断在美国争议不断,但有一点却毋庸置疑,给科技巨头们戴上镣铐后,美国确实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产业创新浪潮。

.“贝尔章鱼”变“贝尔大妈”.

1949年,也就是晶体管被发明不到一年,美国电信巨头AT&T被司法部盯上了。司法部长托马斯.克拉克提起反垄断诉讼,理由是AT&T依靠市场垄断抬高了电话费,侵犯了消费者利益,因此要求拆分AT&T。

AT&T的总裁勒罗伊.威尔逊一时感到压力山大。

早在40多年前,时任总裁西奥多.韦尔就未雨绸缪,为公司制定了“技术的贝尔”战略,以此提升公司形象,以便让AT&T摆脱垄断的恶名。但40多年过去,AT&T依然戴着垄断的帽子,还获得绰号“贝尔章鱼”。

这个“贝尔章鱼”和制作铁板烧的章鱼是两回事,意思是贪婪、邪恶,和美食中的Q弹完全不沾边,反映了当时普通美国人对AT&T垄断电话市场的深恶痛绝。

美国71年反垄断看点:摁住3个巨头,收获3波创新浪潮

如果司法部的垄断指控成立,AT&T将被肢解,不仅贝尔帝国将轰然倒塌,还会影响贝尔实验室的未来走向。毕竟没有AT&T每年持续大量输血,实验室一天都撑不下去。为求自保,贝尔实验室和AT&T的高层主管们最终达成一致,通过开放晶体管专利许可授权,换取拿掉套在公司脖子上的反垄断绞索。

晶体管专利属于AT&T压箱底级别的核心资产,1948年5月初(晶体管发明不到1年),贝尔实验室将晶体管确定为机密技术,每个了解它的人都收到一份长长的保密协议。贝尔实验室还给晶体管以及相关工作取了一个代号“表面态现象”,以便掩人耳目,足见这项专利的核心地位。

美国71年反垄断看点:摁住3个巨头,收获3波创新浪潮

贝尔实验室的老板默文.凯利认为晶体管将是一项改变世界的发明,他在1951年对AT&T的众多经理人演讲时说:“这(晶体管)是电信领域新时代的开端,谁也没有远见能够预计其规模大小。”

1956年,贝尔实验室正式对外开放晶体管专利授权,美国公司可免费获得,国外的公司只要花2.5万美元。专利授权放开后,AT&T还承诺不制造晶体管,等于完全退出了这一领域的竞争,于是IBM、德州仪器(TI)、雷神、RCA和飞歌(Philco)等公司蜂拥而至,半导体时代正式开启,随后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之地硅谷出现,信息时代翻开篇章。

如果没有反垄断压力,AT&T必定会抱紧晶体管专利不放,信息时代可能会晚来几十年。

“懂事”的AT&T果然赢得了美国司法部的好感,垄断指控被撤回。后来,“贝尔章鱼”的人设逐渐变成“贝尔大妈”,甚至获得“孤儿寡母公司”称号,意思是如果哪个美国人无依无靠,那么可以买入AT&T的股票,它每季度都有稳定的股票分红,让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也能获得经济上的依靠。

.PC为何吃百家饭.

现在很多人感觉不到IBM的存在,但在1980年代,IBM是一个巨无霸公司,尤其1970年代,一直是大型电脑主机市场霸主,其S/360、S/370型电脑横扫企业级市场。

美国71年反垄断看点:摁住3个巨头,收获3波创新浪潮

1981年8月12日在信息科技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IBM发布个人电脑IBM/PC。这是一款被称为微型机产业的巨人,由IBM在1979年8月组建的12人团队研制,项目是在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附近一座不显眼的大褛秘密进行的。这没什么好大书特书的,因为IBM的脾气就是保密措施严格,和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有一拼,对新产品的研发实行严格的封锁政策,甚至公司内部的一般职工也无法知道机器的全部技术细节。

美国71年反垄断看点:摁住3个巨头,收获3波创新浪潮

更重要的是,多年以来,IBM一直独揽研制、生产和销售的大权,创办的分公司或其他企业绝对保持百分之百的投资,以排除外人的干预。看起来,严格保密的IBM/PC也会成为IBM的独食。

但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IBM/PC发布仅两个月,IBM宣布把新产品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标准完全公开,于是市场上出现大批IBM/PC兼容机。“吃百家饭”的技术大开放政策,加上IBM的威信和实力,个人电脑(PC)大获成功。

前面已经说过,IBM喜欢在市场上吃独一份儿,但为何在IBM/PC上,却愿意和其他厂商分享呢?IBM当然不是公益心爆棚,而是被反垄断的大棒打怕了。

早在1967年秋,IBM就接到反垄断调查通知,两年后在纽约州南部地区联邦地方法庭开庭,世界反垄断法史上规模空前的诉讼大戏正式上演。其中,仅控制数据公司提起的反垄断诉讼,资料最多就达1亿2千万页,精选出的文件重达87吨。在整个诉讼过程中,IBM调集了1000多名法律专家,证人多达400余人。

从开庭时算起,针对IBM的反垄断诉讼持续了13年时间,直到1982年才得以终结。尽管反垄断诉讼是一场马拉松,但IBM在一开跑时,就策略性地服软。被司法部起诉5个月后,IBM宣布一项重大举措,把向用户捆绑式销售软件和服务的模式,改为分别计价销售,史称“价格分离”。“价格分离”明显是IBM在向司法部示好,因为捆绑式销售正是其指控IBM垄断的理由之一。

随着反垄断诉讼大战向纵深推进,IBM又改变过去软硬件生态闭环的做法。由于S/360、S/370等大型电脑主机产品是公司的利润支柱,IBM还没傻到让肥水外流,于是选择开放公司政治斗争的产物IBM/PC,CPU采购自英特尔,操作系统由微软编写,同时开放软硬件技术标准,允许中小企业制造IBM/PC兼容机。

后来,IBM/PC消失了,但IBM/PC的兼容机(我们今天熟知的Windows电脑)却进入千家万户,成就了微软和英特尔,顺带使戴尔、康柏(后被惠普兼并)、联想等厂商,从中小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头羊,一个全新的个人电脑时代降临,硅谷也随之进入2.0时代。

.摁住巨头的收获.

美国反垄断法《谢尔曼法案》自1890年颁布实施后,到现在已有130年,期间涌现无数反垄断诉讼,但影响最深远的要数针对高科技新兴产业的反垄断,这其中又以对AT&T、IBM和微软的反垄断最为突出。

美国71年反垄断看点:摁住3个巨头,收获3波创新浪潮

从消费者的视角看,垄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同样的服务,价格畸高。在AT&T垄断北美电话市场后,1892年从纽约到芝加哥的通话费是1分钟2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00美元。23年后也就是1915年,从纽约到旧金山的电话费仍高达1分钟7美元。如此高昂的电话费,煲电话粥是不可能的。

上述话费定价隐含多少利润呢?2002年,当国际长途电话费降到平均1分钟30美分时,AT&T仍然有10美分的毛利润,所以可以想象在被指控垄断前,公司攫取的暴利有多惊人。

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智力、资金,而且风险很高,这种高投入、高风险得到的收益,往往不如垄断来得轻松,甚至创新会打破垄断,所以大公司为了维护垄断利益,常常将创新弃之如敝履。

IBM前董事长、CEO路易斯.郭士纳(Louis V.Gerstner)在上世纪90年代加盟这家公司时,惊讶地发现,关系数据库、网络硬件、网络软件、UNIX处理器以及其他更多的成果,都是在IBM的实验室中研制出来的,但就是进不了市场。很快,他找到了答案,原来一旦新技术商业化,就意味着要拆IBM的S型大型主机产品的台,而这个市场恰恰被IBM垄断,为了维护垄断利润,IBM宁肯雪藏新技术,也不愿将它商业化。

垄断巨头缺少创新的动力,还会想方设法扼杀别人的创新,将其据为己有。网景公司于1994年发布浏览器,震惊市场,搞得微软措手不及,因为Windows 95没有配备内置的上网方式。微软于是从小公司望远镜娱乐公司(Spyglass)购买了授权,推出IE浏览器,通过提供免费下载、操作系统捆绑IE浏览器的服务,削弱网景公司的商业模式,同时威胁试图在Windows系统中将网景浏览器设置为默认浏览器的用户。微软的内部邮件透露,公司的计划就是要“切断网景的空气供给。”

最终网景被打垮,浏览器这一创新产品的果实也被微软攫取。

美国71年反垄断看点:摁住3个巨头,收获3波创新浪潮

不过,网景悲壮的失败引发了针对微软的垄断指控。1998年至1999年,微软站到了被告席上,受到法庭严厉斥责,法院的判决认为,微软利用其Windows系统的垄断地位,试图获得对其他领域的支配地位,是违法行为。

反垄断审判对微软产生了巨大冲击,一方面,很难再吸引到最优秀的程序员,因为大家认为给微软工作就是缺乏道德底线,另一方面,微软内部也开始反省自己的“强盗行为”,直接导致它在与谷歌的搜索大战中,不敢把对网景浏览器的套路用到谷歌搜索引擎身上。谷歌度过了最危险的成长阶段,赶上互联网开始繁荣的风口,很快成长为互联网巨头,硅谷也迎来3.0时代。

.美国式反垄断看点.

需要明确的是,美国反垄断反的不是市场垄断。实际上,在美国,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并不违法,而且也不一定招致惩罚,微软垄断了桌面操作系统和文字办公市场,谷歌垄断互联网搜索市场,英特尔垄断X86 CPU市场,Adobe垄断数字图像处理市场,它们都好好的赚钱赚到现在。

那么,美国反垄断反的是什么呢?如果巨头公司利用自身在某一领域的垄断地位,实施在另一领域的垄断行为,这种行为就会受到垄断指控。从AT&T、IBM、微软、英特尔等受到的垄断指控来看,莫不如此。

而且和欧盟的真金白银罚款不同(对微软开出16.8亿欧元罚单,英特尔的则是10.6亿欧元,谷歌的罚单更是高达82.3亿欧元),美国的反垄断大棒往往是高举轻打,如果被指控垄断的巨头能及时认怂服软,再加上一定的交换条件,大棒就不会砸到头上。前面提到的巨头,除AT&T外,均安全着陆就是明证。

说到底,美国的反垄断不是要打死巨头,或割巨头的肉,而是摁住巨头,给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机会。所以,每次反垄断之后,往往会有一波创新浪潮。

美国71年反垄断看点:摁住3个巨头,收获3波创新浪潮

这次针对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巨头的反垄断,说白了,也是美国期待能反出下一波创新浪潮,收获下一个苹果、谷歌、亚马逊式的巨头,甩开竞争对手。所以,这一波反垄断的大戏,真正的看点不在垄断指控本身,而是那一波创新浪潮是否会来,以及什么时候会来。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美国71年反垄断看点:摁住3个巨头,收获3波创新浪潮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