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卖 3D 打印制品,总让人感觉有些噱头和玄乎。毕竟对于普通用户来讲,花钱买的是设计和材质,跟是否是3D打印技术做的关系并不大。“马良行” M-Lab 是36氪最近在上海接触到的一家从首饰切入的 3D 打印定制平台,用户无需支付高昂的费用,通常花个三、四百元左右的价格就能买到中意的定制饰品。
在创始人胡周斌看来:由于 3D 打印技术较新,从首饰切入,可以减少与顾客间的距离感,也比较符合人们对于定制服务的预期。因此,平台希望利用 3D 打印技术让个性化定制首饰更贴近普通用户,主打“买得起的好设计”。
流程上,用户在网站中挑选合适的款式后,可选择是否进行定制(比如修改大小、文理、材质、字母等),马良行后台会实时生成渲染效果供用户不断调整、修改,直到最终确认下单。而另一边,用户确认的模型文件会自动传至工厂的数据库,工厂负责接单、加工和生产,之后统一发货到公司总部。最后由平台进行统一的包装和配送,送达用户手中,整个过程在7个工作日里完成。
3D 打印运用到首饰制作的原理是:工厂用 3D 打印机来创建一个特定首饰的模子,然后将贵金属(包括金、银等)倒进模具里制成饰品。胡周斌介绍说,传统蜡模是用人工去雕琢的,这样它的产量和精细度都会发生问题,“马良行”其实是利用了 3D 打印和建模技术,把这个步骤给代替了,从而实现批量化的生产,而且将复原度做得更为真实,精密度达到 0.14 毫米。除此之外,传统定制化还有个瓶颈在于:尚若用户对产品不满意,重新修改的成本就会很高。而 “马良行” 可以直接在模型上做调整,时间和人力成本能大大释放。
胡周斌介绍说,目前平台正在邀请更多的外部设计师入驻,3D 打印的技术可以把他们的想法(比如手稿)落地、制成产品,等于是提供了设计师一个渠道平台,帮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团队的判断是,未来用户对商品的需求会越来越碎片化,小规模个性的商品会是个大趋势。传统生产方式里,首饰的单件成本会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因此 3D 打印技术对于中、小批量生产更适用。其次,传统饰品制造业由于需要背库存、铺渠道,周期往往很长,相比之下,结合互联网和 3D 打印的线上首饰能更快速、高效地响应用户需求。
最近刚获得64万美金种子轮融资的美国初创公司 Trove 做的事情和“马良行”颇为类似,除此之外还有36氪此前报道过的“得音”。“马良行”目前客单价在400元左右,SKU近100个,平均毛利在60-70%,合作工厂有三家,今年计划在上海地区开设线下体验店。
网站去年上线,今年1月份获得了美特斯邦威集团的天使轮融资,未来会与旗下的“有范” APP 进行深度合作,来获取C端用户。团队规模 30 人,胡周斌英国留学背景,本科学工业设计,研究生念的是艺术摄影,有天猫的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