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手机“变色”简史 >

手机“变色”简史

转载时间:2022.06.07(原文发布时间:2019.04.26)
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脑极体”(ID:unity007),作者:藏狐。36氪经授权转载。

今天的小盆友如果挑选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绝对可以安心做一个“颜控”。

各种颜色都有无穷选择,比如黑色就有星钻黑、幻影黑、精灵黑、无垠黑,金色有原子力金、魔幻金、璨光金,落日金、流光金,还有冰原银、雪晶白、雪域白、镜像银、元素白,红色系也有女王粉、樱粉金、波尔多红、勃艮第红、法拉利红,绿色有冰玉蓝、青川绿、薄荷绿,小众色诸如知更鸟蓝、蓝楹紫等也是应有尽有。一种色太单调?那渐变色、特供版、定制版了解一下吧。

在这么多幻彩机身的影响下,贴膜、套壳已经快要古早的像是上世纪爷爷辈才会干的事情了。

可以预见的是,色彩必将成为为手机市场带来活力最重要的一道视觉大餐。这也引发了我们的好奇,手机颜色的推陈出新,真的是靠设计师们信手拈来或“工匠精神”的灵感迸发吗?

经过一番历史性回溯之后,我们认为或许可以用时尚圈的逻辑来解释这一切。

在时装剧《穿普拉达的女王》中,时尚主编女魔头米兰达面对身穿蓝色毛衣的小菜鸟安迪,说了这样一番话——

你以为你是按自己的意思认真地选出了它(蓝色毛衣),但你不知道,从2002年Oscar de la Rent 的发布会第一次出现了天蓝色礼服后,天蓝色就出现在随后的8个设计师的发布会里,然后才风行于全世界各大高级卖场,最后大面积的流行到街头,最终才有了你会在廉价卖场里买了它。而且,它其实不是蓝色也不是青绿色或琉璃色,是天蓝色。


手机“变色”简史

在普通人眼里,手机颜色并没有什么重要,无非是顺眼或者不顺眼。但在手机厂商眼里,却是意义重大的。

今天我们不妨就戴上“有色眼镜”,一起来找一找令智能手机“变色”的那只“无形的手”。

一部“变色”史,半部硬件泪

放眼整个手机市场,早已是个色彩斑斓的花花世界。不过将时间倒回到十年前,那个时候“看脸党”只能在手机造型设计上做文章,想要点黑白灰红之外的颜色,对不起,出门左转买个座机吧。

太古老的手机,比如当年杨幂唐嫣等明星美少女人手一只的夏普翻盖手机等等,咱们就不过多展开了。就从2008年一代功能机霸主诺基亚推出全触屏手机5800开始吧。

风靡一时的诺基亚5800一共推出了三个颜色:银黑色,红色和蓝色。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黑色精英版”。全屏触摸的直板设计,采用了windows系统的“智慧”属性,连续播放音乐35小时等娱乐功能,足够让手持5800的用户成为街上最亮的仔,颜色什么的,还要啥自行车。事实上,当时的国行只推出了黑色一个选项,但销量依然很好。

手机“变色”简史

自此,智能机市场正式开始。

受限于整块屏幕, 手机外观也只能在各种触屏滑盖旋转盖之间闪转腾挪。于是手机厂商们纷纷把主意打到了颜色身上。

一贯擅长以颜色取胜的索尼,在当时就不负众望,推出了粉色、酒红色、浅蓝色等迷倒无数少女的稀有色。甚至还有绿色和紫色版本。

2009年,朵唯女性手机横空出世,更是将“女性手机”这一概念,以及各种明艳色彩带入了功能机市场。顺着这个思路,靠颜色争夺女性市场也成为手机厂商的核心卖点和增长策略。

手机“变色”简史

LG的棒棒糖、冰淇淋系列,联想的“水波纹四季旋转”,TCL的宝石系列,天语的胭脂手机,诺基亚210系列,各种特殊色汹涌而来,可劲儿地朝“少女心”上招呼,将一贯主导商(老)务(气)精(横)英(秋)范儿的手机市场装点得五彩缤纷。

手机“变色”简史

随着3G、4G的迭代,很快乔布斯在2010年推出了iPhone 4。这款真·智能手机,配备了500万摄像头,采用苹果A4处理器,支持双频HSDPA/HSUPA3.5G基数,最高下载速度可以达到7.8Mbps。

这款真·智能机很快展现出它所向披靡的“网上冲浪”魅力,即使续航时间并没有显著提升,电池能耗仅能支持通话7小时,双面玻璃机身的设计也在一篇塑料彩壳中独树一帜。也许是“五色令人目盲”, “性冷淡风”的黑与白,很快随着iPhone 4 的热销,成为逼格的代名词。自那以后,苹果就开启了手机界“带货女王”的时尚人生。iPhone 5s土豪金出现之前,市面上的高端手机几乎就只有保险的黑白。

爱玩颜色的索尼不服输地从初代 Xperia Z 就试图将红色、紫色放进玻璃+金属中框的设计上去,但都在IOS阵营的庞大攻势下不成气候。

手机“变色”简史

2013年9月,iPhone 5s 问世,依然采用了蓝宝石玻璃设计,并在黑白灰之外,推出了第一款“土豪金”。2015年, 伴随着iPhone 6s的到来,玫瑰金再一次风靡全球。

这期间,金色作为“土豪”+“科技”的代名词,成为时尚弄潮儿的专属配色。当时还涌现出了许多同款,比如香槟金,玫瑰金,流光金等等。

手机“变色”简史

但是,总让苹果出风头也蛮令其他厂商郁闷的,更何况玻璃面板实在加工难度太大,成本也高。“苦苹果久矣”的安卓厂商就试图开始抗争了。

既然玻璃面板上已经玩不出更多花样,消费者还总是为了防摔而给它套上千奇百怪的壳与五彩斑斓的膜,那么咱们换一种材料怎么样呢?

塑料是不行的,虽然可以实现花式上色,但那岂不是再开历史的倒车?更何况质感也确实差了一点。于是,以铝合金和不锈钢为主的金属材质就正式上位了。最早使用全金属机身的是HTC在2013年就发布过的机型M7。不过,材质的改变给机身颜色带来的惊喜,最终还是落到了苹果身上。

iPhone 6采用的全金属外壳,使得手机背部的上面和下面不得填充了两条塑料带,这个被网友戏称为“白带”的配色设计,很快又被“拿来主义”的中国手机市场广泛采用。

手机“变色”简史

当然,金属机身也带来了着色的难题。苹果曾通过阳极氧化工艺对铝合金的 iPhone 5 尝试煤炭黑色设计,结果以“掉漆门”的失败而告终。到了2016年iPhone 7上市的时候,苹果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推出了媲美陶瓷质感的 Jet Black (亮黑)外壳,以及爆款“中国红”。

“中国红”风靡之后,OPPO R11、努比亚Z17、荣耀V9、一加5T等也都推出过红色的版本。这次,手机上千篇一律的白条可算是消失了。

手机“变色”简史

飞速进入2017年,此时铝合金材质仍是主流。但颜色却前所未有地丰富起来。除了红色之外,OPPO在当年春季推出了褪色版的R9,华为P10则一口气推出了金兰黑白粉绿六种颜色,红米的“初音绿”也斩了不少二次元粉丝,热爱在颜色上搞事情的索尼,推出的静谧蓝和冰蓝也足够独特。

不过,纯色手机的好日子至此也就快终结了。2017年,也是5G开始悄然萌芽的历史性时刻。而金属材质对手机天线布局的影响大大妨碍了5G信号的传输。于是,很快玻璃材质再一次回到了历史舞台。

但是,已经用过的材质如何才能重新激发起消费者的购买欲呢?更加“出色”的渐变跻身就成为刺激消费升级的一大动力。这一次,苹果没能赶上“科技以换壳为主”的潮流,“时尚icon”变成了中国手机厂商。

渐变色的“初体验”是2017年OPPO发布的一款R11王者荣耀特别版,采用了红蓝渐变色系,但由于是限量版,并没有大范围流行起来。

真正让渐变色掀起潮流的,是2018年初华为在 P20 上推出了由紫和绿组成的极光色机身,此后又在Mate 20 系列的翡冷翠配色中,为玻璃机身加入了特别的雕刻纹路,来增强美观度。很快,又推出了蓝紫绿渐变的Twilight(暮光色)。此后,魅族、OV、小米等迅速跟进,将纯色手机送进了“OUT”的行业。

手机“变色”简史

当然,在手机“变色”的潮流中,还有一些小众的独特设计。比如摩托罗拉在MOTO X上采用竹制背壳,土豪手机品牌VERTU上各种稀奇古怪的珍稀皮质,还有小米MIX上尝试的一体式陶瓷机身与透明背板……

至此,我们可以从手机“变色”史上,看到手机话语权的转移,消费市场的变迁,供应链技术的升级、通信网络的更迭等等,这些艰涩的技术名词和复杂的产业巨变,其实最终都落地在了一部手机的流行色身上。

被色彩串联起来的那些产业密辛

某种程度上,了解了那些影响手机颜色的关键因素,也就明白了,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近20年手机市场的风云变幻。

1.材料工艺的影响。

从手机颜色的发展史中不难看出,机身材质对于手机制造的重要程度。实际上,手机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在材料学的桎梏下起舞。从塑料(聚碳酸酯)到金属再到玻璃,材料的着色性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古早时期普遍采用的塑料材质,就呈现出了五彩斑斓但手感较差、散热性低的用户体验,现在,塑料机身也会被应用在一些低端的千元机身上。而玻璃机身则很容易出现易碎、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导致稀有色在厂商的营销策略中被放在了后面。金属机身虽然扛造,却容易引起电磁屏蔽,阻挡信号,也很容易掉色,正在变得越来越鸡肋。其他如竹木、陶瓷、皮革、橡胶等等也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为了最大程度地“趋利避害”,手机设计和工程部门不得不绞尽脑汁研究这些材料性能。比如初代 iPhone 也曾试图将铝合金与塑料拼接起来,提升机身的质感。HTC One的设计部门还努力将注塑天线控制在了 1.5mm 以内,解决金属机身会对 NFC 和信号发射产生干扰的问题。OPPO在机身镀了一层厚 15μm 的氧化膜来保证色彩牢固度……

早期,材料工艺解决不了的视觉问题,可以让消费者通过贴膜、戴套的方式来“凑活”。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裸奔”的当下,寻找综合实力更强的新材料,并为其赋予工程化意义,就成为手机厂商无法规避的技术性问题了。

手机“变色”简史

2.技术边际的触顶。

智能手机刚开始还能凭借技术进步迅速转化成市场口碑和销量。比如双核处理器第一次用到手机上,屏幕指纹识别的第一次出现,AI技术的流畅度加持等等。但近两年智能手机的“边际效应”已经越来越明显,弧面玻璃、一体化金属机身、人脸识别解锁、物联网操控等等,再高端的工业设计都很难在引起用户的惊叹,因为很快相似的东西就会出现在其他厂商的旗舰机发布会PPT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全新配色之于手机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不仅能让消费者重新产生换机的热情,还能够通过独特的配色工艺与其他厂商拉开差距。比如玫瑰金配色,就使得在新品设计上创新性了了的iPhone 6s卖出了新高价,亮黑配色又帮助iPhone 7打破了苹果的出货记录。不过这种玩法搞多了也容易被反噬,很多人就嘲笑苹果那几年是在走诺基亚(科技以换壳为本)的老路。

手机“变色”简史

3.产业话语权的迁移。

颜色,从来只是“权力”的附属品。从这个角度来看,手机流行色的主导者,本身也就掌握着产业话语的核心权柄。举个简单的例子,魅族和OPPO都早于苹果推出了红色版的手机,华为曾经推出的“清新绿”也非常特别,索尼更是将色彩玩到了新高度。但这些都没有办法改变,10s年代始终跟在苹果身后亦步亦趋的事实。

但苹果真的那么强大吗?现实是,如果技术和工艺没有提升,苹果也只能在产业链的限制下选择那些成熟的颜色,比如“深空灰”。

消费者之所以愿意追捧并为苹果买单,比如iPhone 5s带火了“土豪金”,iPhone 6s带火了“玫瑰金”, iPhone7带火了“中国红”,本质上还是苹果在软硬件创新上的先发优势以及成功的品牌塑造。这一点上,安卓手机厂商当时几乎无人可出其右,反映在“流行色”上,自然只能一次次地选择跟进。

手机“变色”简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流行色icon”其实代表了一种权力,一种对于智能手机消费市场的权威定义。孵化这种力量需要复杂的水土条件,比如对底层材料技术的投入,对供应链的掌控和输出能力,AI软硬件的极致体验突破,品牌高端化的上探,全球市场的综合影响力……

如此多的影响因素,才能最终投喂出一个产业的“流行色”。如何利用好色彩创意,来重新构建新的产业逻辑,或许是今天摆在所有手机厂商面前的机会与挑战。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手机“变色”简史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