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又称为“探究式学习”,即在教学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完整引入中国不过19年;
研学旅行,将探究式学习融入旅行中,出现在中国的时间更短,不过8年。
作为泛游学概念中的细分领域,研学旅行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其产业链条也还在逐步补充完善中。36氪近期接触了一家研学旅行机构——重庆探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探程」),市面上所有关于研学旅行的市场分析都不适合她。
武隆天生三桥研学教材原创插画(小学生版)
研学旅行市场到底有多大?
研学旅行市场到底有多大,受众有多少,一直都难以有一个清楚的数据。这是因为研学旅行最初是一个政策市。
研学,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素质教育”——探究式学习(HIBL),探究式学习促进了美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被美国认为找到了一条基础教育成功的道路;1995年“探究式学习”引进法国叫“动手和面团”;2001年8月教育部、中国科协首次将完整概念从法国引入中国,简称“做中学”。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素质教育”的一种。
研学旅行,出现得更晚。2012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在包括重庆在内的8个省(区、市)开展试点。自此以后,利好政策不断,市场的扩充一直被政策推动。
其中最大的政策利好,就是2016年12月教育部、发改委、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要将研学旅行纳入学习教育教学计划。
研学旅行相关政策回顾
《意见》明确了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也定调了其公益性。“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研学旅行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因为整体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很难估算:
有人按某些地区贫困生每学年最低800元补贴测算,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将近1500亿;
2017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估算,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在300亿-500亿之间;
2019年母婴商业研究院估算,2018年研学旅行的规模或为597亿;
业内人士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乐观预测,2020年我国3-16岁人群规模为2.3亿,随着研学旅行渗透率继续扩大,未来3-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风口。
「探程」创始人、总经理左登琴说,“哪怕是千亿级市场,也跟我们没啥关系,我们跟传统的研学机构不太一样。”
左登琴说,“目前研学针对中小学生,可我们也做成人;说是做研学旅行的,但我们从来没拉过一个C端客户到某个景区或者研学基地学习。”
如果,把“研学”从学校教育扩展为终身教育,把产业链再往上游拉伸一下,也许就能看清楚「探程」到底在探究什么了。
首先来看由母婴商业研究院2019年9月制作的一张产业链图谱,「探程」没在其中任何一环:
母婴商业研究院绘制的研学旅行产业链图谱
「探程」目前所做的事情,是上述图谱中“基础服务”中研学教材的研发,可并不TO B针对“承办方”,如果一定要跟图谱中的市场主体挂钩,那就是“旅游景区”。准确说,是自然资源旅游景区的上游机构。
左登琴在创办「探程」前,从事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多年,苦于产品、师资或渠道总是受制于人,一直想转型做上游。2016年教育部11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给了她灵感:传统研学门槛低,有没有可能找到一条市面上没有的路径?
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后,左登琴锁定了从自然资源切入,做地质研学。
探程编制的重庆研学旅行大纲
在还没有一个业务的时候,「探程」就斥资100余万元实地考察编制了《重庆市精品自然文化研学旅行线路及大纲》。这是重庆首部研学旅行资源路线与规划大纲,也是国内企业首次针对省级地质地学资源开展的系统、专业、全面的研学规划。
这相当于“作战地图”。重庆哪里自然资源丰富?哪些资源具有研学价值?可以做哪些产品规划?都一目了然。由此,2018年8月「探程」进行了第一个项目试点——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的研学产品和课程研发,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与肯定。一年后相关教材通过评审,被专家认定为重庆第一部专业研学教材。
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研学教材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在转交运营权前,由綦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打造。从一开始,「探程」要解决的市场痛点,就是在产业链图谱里还没出现的政府的痛点:传统景区文旅融合、提档升级,缺乏优质内容抓手。
通俗的说,当年政府斥巨资建设了景区硬件,后续缺乏优质“软件”的植入。特别是在景区门票收入将会逐步取消的大趋势下,很多景区缺乏含金量高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进行高复购率的深度游。
因此,「探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不仅限于中小学生,还包括成人。
“我们的模式,主要是TO G针对政府的,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所以你问这个市场有多大,我也不知道。”左登琴对36氪说。
疫情之后,来找「探程」的政府部门和景区反而多了起来。按将景区人流量控制在核定承载量的30%的要求,景区得找到含金量高两、三倍的项目,收入才能与往年持平。地质研学项目,可错峰进行,无明显淡旺季,能很好地平衡旅游资源。
「探程」进入的,是一片无人的蓝海,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被追赶。
全国自然资源景区占比约六成,占一个就少一个。以2019年7月,「探程」与重庆市武隆区政府、武隆喀斯特集团签署的武隆区“研学旅行”项目为例,全域、10年、独家。
基于现有自然与文旅资源,未来武隆将建设3条主要研学旅行线路、3个研学核心基地。探程承担包括研学资源调查、课程研发、导师培训、市场运营等在内的全体系建设任务。
示例:武隆芙蓉洞研学教材。结合课本知识,小学、初中、高中内容具有延续性及递进性
组建强大的专家团队:聘请了1名学科带头人、2名院士。行业顶级专家、中国旅游地学学科创始人陈安泽,担任首席顾问和专家委员会主任;中科院李廷栋院士将牵头建设重庆首个地学科普院士工作站;国内外学者誉称“喀斯特卢”的著名地质学家、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提供指导。
搭建自然与文旅资源增值技术平台: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由成都综合矿产利用所、「探程」等联合成立的西部(重庆)地质科技创新研究院,于2019年落户重庆沙坪坝区,将为地质地学产业研究成果的转化源源不断的提供支撑。
成立西科院的新闻页面
建立研学与科普内容出版体系:2019年7月,「探程」与地质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地质出版社将承担探程的研学教材出版工作;双方将在重大项目联合申报、研学旅行与地学科普标准制定、研学课程研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地质出版社、「探程」还将共同打造一个“地学研学精品课程全国(重庆)示范基地”。
拥有多项数字化新技术:提出I2P资源重构数字技术体系概念,建设重庆市自然文化资源数据库,研发数字教材体系、3S与自然实践教学技术、自然景观数字模拟演化技术、异构重建云视景等。
目前,「探程」已签约5个景区,其中3个5A、2个4A;计划用两年时间,与全国10个顶级景区建立合作,量身定制,形成当地特色研学教材、科普系列产品,构建全新教材体系及研学产品链。通过学生用户、游客流量导入,形成以当地核心景点为特色的研学品牌,以及独有的旅游新IP、新招牌。
「探程」有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