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天微星”(ID:commsat),作者 波粒,36氪经授权发布。原题目《盘点20世纪最强的铱星系统,最终被0.042折贱卖始末》
01完美的铱星星座
大家好,我是九天波粒。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20世纪最牛的系统,铱星系统。
铱星系统,原名Iridium SSC,现用名Iridium Communication Inc,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1990年代部署的低轨卫星通信星座。其一代系统伊始于1987年,1990年对外发布,1996年开始部署,1999年宣布破产,2001年完成重组。部署耗时13年,在轨运营66颗卫星,部署成本60亿美金。
二代系统(Iridium NEXT),2017年1月开始部署,2019年部署完毕。替换一代系统,耗时2年,部署成本约30亿美金。
在波粒看来,铱星系统是全球最完美的低轨卫星星座。她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提供无缝实时语音通信卫星系统。她是第一个在卫星上用相控阵天线的卫星系统,她是第一个用单星四向星间通信的卫星系统(当时铱星差点应用星间激光通信),她是第一个把通信交换系统(Switch)带到太空的卫星系统,她是目前造价最贵在轨运营卫星数量最多的低轨卫星星座。
毫不夸张的说,铱星系统的复杂度堪比制造原子弹的复杂度。随着Iridium NEXT部署完成,公司目前估值25亿美金,2018年总用户量112万,2018年总营收5.23亿美元。
但是谁能想到,在20年前(1999年),铱星一代如此完美的卫星星座,如此昂贵的一个卫星星座,花了上千人心血部署了13年的卫星星座,却在正式运营了仅仅9个月后就宣布倒闭,停止运营。并且收购这个系统只花了区区2500万美金,按原有成本只花了0.42%。按照现有估值投资回报率已经高达100倍。
2500万 VS 60亿,0.0042 VS 1.00,而且这次收购也不同寻常。除了抹去了铱星系统40亿美金的债务,还涉及到中国、苏联,以及18个全球伙伴的投资。这次收购涉及到了拉登家族,涉及到沙特王子,涉及到美非基金,还波及了Teledesic,ORBCOMM、GlobalStar,ICO global Communications,等诸多低轨卫星星座相继破产。
所以波粒一直在猜想,为什么只花了2500万美金就可以完成这次收购?,为什么收购者是名不见经传的69岁老头Colussy,而不是其他五百强企业?
Dan Colussy铱星这波操作到底是商业上的迫不得已,还是史上最大的商业骗局?怀着这些疑问,波粒最近阅读了John Bloom写的:The Iridium Story。
近期,波粒将分多篇文章跟大家分享铱星的始与末,本篇文章从铱星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的基因关系分析铱星的开始。看看这总投入超过200亿美金的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
02摩托罗拉
说到铱星,不得不提摩托罗拉Motorola(MOTO),也就是铱星的爸爸(母公司)。摩托罗拉成立于1928年,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末,在汽车电子和通信电子领域,处于绝对垄断地位。Motorola由Galvin家族创立,但是现在来看富不过三代,三代掌门人分别为,Paul Galvin(白手起家),Bob Galvin(做大做强),Chris Galvin(败家子)。
Bob Gavin 铱星时期MOTO的掌权者,在Bob Galvin掌权的70年代,MOTO就像现在的华为,是通信工程师认定的殿堂级公司。
世界上第一台移动电话,是摩托罗拉在1946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Power Transistor,是摩托罗拉在1947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BP机,是摩托罗拉在1956年发明的。1969年的阿波罗工程里,用了13个摩托罗拉的通信设备。阿姆斯特朗就是通过摩托罗拉的设备回传给地球那句划时代的话: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1983年,摩托罗拉推出了划时代的DynamicTAC 8000X,也就是我们经常提的“大哥大”。
定价3995美金,横空出世,震撼世人,当时的电话是模拟电话。
后来MOTO没有布局数字电话,被诺基亚反超,再后来诺基亚没有布局智能电话,被苹果反超。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也并不是本篇文章涉及的内容。
03疯狂的铱星计划
1980年代末期,随着冷战的结束,柏林墙的倒塌,以及后续苏联解体,全球化经济成为主流。当时萌生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市场自由是个人自由的基础。“liberality in markets provided the foundation for individual liberty”,促使很多全球化技术尤其是通信技术迭代,突飞猛进,大红大紫。包括PC,互联网,地面蜂窝网,海底光纤,广播电视卫星,以及通信卫星(Iridium)。
而从通信行业来看,那时的全球化网络聊胜于无,但天地网络都萌生出了全球化的趋势。1987年,铱星概念提出。1987年,GSM第一版协议固化。1988年,第一条跨洋海底光缆布成,天网地网都按照自己的步调,迅速发展。
但是当时摩托罗拉大哥大的通信质量,却是烂的要死。不仅电话体积大,而且还经常掉线。究其原因,是地面微波基站密度不够导致的。
而那时候的地面基站,和现在华为中兴免费赠送相比,建设成本极高,而且部署难度极大。因为蜂窝网络的基因特性,根本无法达到全球覆盖。
于是摩托罗拉工程师们,提出了一个大开脑洞的解决方案,“有没有可能把地面基站搬到天上?”。
而这个天上,指的不是飞机飞行的天上,这个天上指的是100KM以上的太空。
当时已经有一家企业在提供卫星电话服务了。
用GEO(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实现全球语音通信的公司。AMSC,由休斯和McCaw Cellular成立,(McCaw在后面的故事还有很强的存在感,先埋个伏笔),但是高轨卫星因为离地球太远,以当时的技术根本无法做小型化终端,因此他们的终端产品被称为,“BriefCase phones”。跟公文箱一样大小,还要设置对准卫星,特别不方便。
04星球大战与三个火枪手
这个时候摩托罗拉内部的一个神秘部门出场了,Chandler Lab。这个实验室是摩托罗拉最高级工程师的聚集地,里面有三个人,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Ray Leopold(RL):前美空军军人,Ken Peterson(KP):数学家,Bary Bertiger(BB):微波通信学家,他们仨就是后来铱星的发明者。
铱星系统的专利,铱星计划的前身,来自于一个特别虚幻,但是一直在被秘密执行的项目:星球大战计划Star War project。另一个官方名词是:战略防卫先制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星球大战计划
是美国在1980年代研议的一个军事战略计划,目标为建造太空中的激光装置来作为反弹道导弹系统,使敌人的核弹在进入大气层前受到摧毁。该计划源自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冷战后期(1983年3月23日)的一次著名演说。
其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
其技术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等)或常规打击武器,在敌方战略导弹来袭的各个阶段进行多层次的拦截。该计划的着眼点在于当苏联发动大规模核武攻击时,相当数目的美国导弹能够存活下来。
1980年,美国就提出过如此虚幻的项目,而且美军方着实落地了大量的技术和产品,为后续的商业航天无心插柳,铺垫了道路。而随着美苏冷战的降温,随后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不再。但是这些技术却因为星战项目初见雏形,而摩托罗拉作为当时的电子器件巨头,参与了大量的星球大战计划产品和系统的研制。上文提到的三个主人翁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当时Leopold就提出了多个非常先进的理念:
1、 一定要让卫星在太空中实现全自动化!
2、 一定要实现软件上注,在轨更新卫星系统!
3、 大胆采用摩托罗拉现有的商业器件!
这些理念完全是从星球大战系统中提炼出来的,而且这些理念到现在都是商业航天的基本逻辑。可见星战项目对美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影响,也佐证了铱星开启了商业航天的新纪元。
05和大象起舞
冷战结束让摩托罗拉有了危机感,如果军队的订单减少了,那摩托罗拉的下一站在哪呢?
当时的摩托罗拉战略,和现在华为的战略是一样的:
只做设备供应商,不做通信运营商。
只做硬件,不做软件。
只提供系统,不拥有和运营系统。
先管政府要钱要项目,再做产品或系统。
但是Bob Galvin,其实一直在提倡两条企业文化:
1、Do not fear failure!不怕失败!
2、Recognize the signs!如果失败,快速撤退!
而这两条其实和铱星的命运紧紧相连,第一条促发了铱星的诞生,第二条促发了铱星的猝死,这是后话。Chandeler Lab几个工程师Geek合计着,说干就干。先做项目的初步设计,在1988年初的一天,第四个人关键人物,部门负责创新的Durrell Hillis(DH)告诉他们,初步设计预算,只有2.5万美金。
别嫌预算低,Chandler Lab这几个工程师,可是完全违背着摩托罗拉的企业文化在做事情。因为他们计划让摩托罗拉自己、制造卫星、发射卫星、运营卫星、运营终端,而所有的东西没有一个是政府出钱。
铱星系统设计的第一篇手稿
06小虎队和少数派报告
摩托罗拉有几个著名的工作法,除了控制成本的six sigma外,Tiger Group。小虎队,是他们另外一个工作模式,有点类似与现在的OKR。目标很难,但是不达目标,提头来见。
在经历了数月的系统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后,包括低轨卫星的初步设计,规避粒子的发射轨位设计,通信协议和星间通信的确定等等。铱星项目又往前推了一步,需要投入650万美金,做系统的施工图设计。
但是事情推进至此,大公司病开始逐步显现。法务部担心法律条文,市场部担心市场风险,整个事情的推进节奏像乌龟一样。
但是要感谢摩托罗拉另一个传统:minority report,少数派报告。
这个内部报告形式,就是为了规避沧海遗珠被淹没,一年一次。摩托罗拉至少三个最高级高管,必须要听这个报告。而这次的会议包括四个MOTO大BOSS:Bob Galvin:Chairman,John Mitchell:COO,Bill Weiss:Former CEO,George Fisher:CEO。感谢四个大佬决策思路,主席推给CEO决策,CEO推给实验室的人决策。
实验室的人只能说:不服就干咯!,一个字:干!
怎么干呢?第一步:专利。
小虎队的工程师们开始疯狂的写专利,一个专利一天,一周五个。
第二步:协调。
不停地开会,法务开完终端开,终端开市场开,市场开完技术开。
第三步:起名。
这里要说明一下,铱星这个名字不是由小虎队的人起的,而是由MOTO 蜂窝地面基站部门负责人的Arlington Heights(AH)起的。“哥们,我给你们星座起了个名字!如果你们有77颗卫星,而且围着地球转,就像77个电子围着铱原子转,你们应该就叫Iridium!”
这就是李善友经常提及的,多元思维模型的beautiful之处。
07未知的向死而生
可是弄着弄着,小虎队发现不对了。大多数会议跨部门开着都特别开心,都说铱星真牛,铱星真棒。可是都以“开会特热闹,然后无回音”结束,二阶段设计工作需要的650万美元没人给。
再一次感谢摩托罗拉创新的企业文化,另一个传统:Technology of the future!
摩托内部论坛:未来科技,在1989年秋天,Bob Galvin出席了这次内部论坛。老头以为铱星设计这事儿都快结束了,结果发现根本没开始!
老头急了:如果没人出,老子用自己的支票出!然后就走了!
波粒觉得,不赖那些二级部门的决策者,只是贫穷和KPI限制了他们的想象。
第二天,同时也是柏林墙被推倒的那一天。铱星项目详细设计阶段终于正式启动了,而这一阶段基本奠定了铱星终要部署的大基调。
随后,迅速地随着专利部署完成和系统设计完善。在1990年6月25号,纽约,Hayden Planetary,铱星向全球公民发布了这一可能改变全地球人命运的计划。同时在伦敦、墨尔本、北京同步召开发布会,全球各大媒体的大头条,都是摩托罗拉和他的BIG LEO铱星系统。
而这一启动,正式代表了铱星团队下一个十年基本无休,也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航天破产,埋下了伏笔......
To be continued
波粒说
1、非连续新创新原理:本篇文章其实核心不是铱星,而是摩托罗拉。摩托罗拉作为垄断巨头,可以非连续性的孵化出铱星这样的项目按常理应该是非常难的,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摩托罗拉能够决策这个项目?现代巨头的创新力又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2、塔下黑原理:当时全球同步在推进的还有最终杀死铱星的GSM系统标准,摩托罗拉作为全球TOP 1的通信公司,是什么原因让他没有做GSM?铱星在里面的影响比重到底有多少?后续又为什么没有做数字手机,而被诺基亚碾压?
3、铱星的商业模型是否合理?为什么当初军方为核心客户的逻辑没有被实施?是工程师背锅还是市场部背锅?决策层又犯了什么错误?
最后跟大家分享下铱星最早期的Advertisement,希望可以持续关注和讨论铱星,关注九天微星的后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