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宠物用品品牌 「pidan彼诞」近日完成了成为资本领投、清流资本和昆仲资本跟投的 6000 万人民币 B 轮融资。团队在去年 9 月曾获得清流资本和昆仲资本合投的 A 轮融资。
“pidan彼诞”的创始人马文飞告诉 36氪,在通过猫用品树立了品牌形象之后,品类拓展一直是 pidan 在 A 轮之后在做的事情,与此同时,团队也在持续拓展海外市场,这两方面也是团队本轮融资后的重点。
全品类首先体现在 SKU 的拓展上。
今年 4 月,团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狗用品,主打功能性和场景差异化来满足养狗人群的具体需求,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数据,但马文飞告诉36氪,新品的平均月销量高于团队预估水平。团队计划在本月再推出一系列狗用品,并计划在今年年末补齐两栖类、鱼类等用品的产品线。
在新品开发逻辑上,除了从实用性出发外,团队也会结合当下的市场热点进行品类创新,例如宠物零食、猫砂等细分品类的销售处于上升期,背靠供应链优势和前期积累的产品开发经验,团队会在这些领域进行新品开发。
另外比较重要一点的是品牌升级,本月初,pidan 正式升级为 “pidan彼诞”,除了名称外,更重要的变化在于,为了配合全品类的定位,pidan彼诞去除了 VI 上的猫的图形,同时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销售渠道来优化效果。
「pidan彼诞」品牌新 VI 形象
和所有线上起家的新消费品牌一样,在线上完成早期积累后,pidan彼诞也开始全渠道建设。
据介绍,目前团队在国内市场已经合作了 35 家代理商、超过2000 家宠物门店。通常情况下,线上品牌布局线下的一个难点在于能否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给到渠道,而从线上到线下渠道,成本结构的变化又会对具体产品线的开发产生影响,对于这一点,马文飞告诉 36氪,只有当产品力足够强、品牌强势于渠道时才有可能规避这一问题。
“产品力”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范畴,马文飞以宠物消费更成熟的海外市场对 pidan 产品的反馈举例。在没有进行市场投入的情况下,pidan彼诞现阶段在日亚渠道的单月销量在 50 万元人民币,此外,团队也已近签约了日本本地 3 家代理商,涵盖了线上和线下。
消费品创业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如果说“雪屋”作为爆品让市场对 pidan彼诞有了基本认知,那对于团队来说,更大的挑战其实在于如何在更长的时间段内来保持品牌的势能。
马文飞提到,从雪屋到猫用品,都只是 pidan 在宠物用品领域的一个切入口,对于团队来说,前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积累了供应链资源和产品开发能力。
此外,在 36氪对 pidan彼诞的 A 轮融资专访中,我们提到,pidan 也将建设自己的线下门店。对于线下店的进展,马文飞告诉 36氪,在产品线和 SKU 比较丰富的前提下,今年下半年会开设第一家门店,和传统宠物门店不同的是,pidan彼诞定位于商圈零售型门店,并不提供如美容洗护、寄养等这类服务项目,基于“美好宠物生活”这一个主题,pidan彼诞也会强化自己的渠道品牌形象。
对于在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扩张的具体规划,除了发展线上、线下渠道外,还包括了建立本地运营团队、为当地市场开设专门的产品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