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知名博客写手告诉你事半功倍的办法 >

知名博客写手告诉你事半功倍的办法

转载时间:2022.06.22(原文发布时间:2017.05.15)
6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62次

编者按:Mark Manson是美国知名的博客写手,他的博客网站https://markmanson.net/每月有200多万人观看。去年,他出版了《不在乎的精妙艺术(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尽管此书脏话连篇,但是却口碑爆棚,并且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的排行榜。他的观点往往跟传统观点相悖,但仔细揣摩之下你却发现他的说法不无道理。而在撰写《不在乎的精妙艺术》这本书的过程中,他又感悟到有关提高生产力的一般说法其实都是错误的,要想事半功倍,最重要的恰恰是在固定时间只做一半的事情。因为大多数工作效果跟时间的关系都不是线性函数。

写《不在乎的精妙艺术(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这本书用了我18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大概写了15万字左右(约600页)。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最后几个月完成的。实际上,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最后3个月我写完的东西比头12个月要多得多。

这么说是不是因为截止期限快到了所以我才疯狂地加班加点?我是不是最后克服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每天都工作36个小时?

没有,实际上在最后的那3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工作的时间比前12个月还要少,但我仍然完成了更多的事情。

在本文中,我将(用一堆图)给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说到生产力,情况不像你们想象那样。

从大卫·艾伦到本杰明·富兰克林,地球上每一本有关生产力的书或多或少都会告诉你一件相同的事情:起早一点,喝点刺激性的饮料,根据轻重缓急把你的时间分成一个个片段,未雨绸缪,提前15个星期安排好约会,严格按照日程安排来执行任务。

去它的。我讨厌早上。你知道我通常“早间的日程安排”是什么样的吗?看看Facebook。如果幸运的话,新闻流的垃圾内容会让我气到在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之前就开始去写东西。(毕竟,还有什么事情比证明互联网的某个人是错误的更重要呢?)

事实上,我通常在凌晨3点耳机里听着《Every Time I Die》的时候灵感迸发,写出来的东西最好。周四我不定期地会休息一下。我没有日程计划。在经营自己的在线业务将近10年后至今还没有一个。

这种方式对我是有效的,但也许对你无效。那么我们讨论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认为生产力是个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我们有着不同的大脑,因此也会有各不相同的感觉最有效的偏好、看法和情况。我少数几次蹚进生产力这摊浑水时,我折腾的不是新的app或者早上的固定程序,而是把注意力聚焦在理解个人心理上面。

比方说,拖延症跟焦虑紧密相关——所以理解你自己的神经症和恐惧就非常重要了。行动是有势头的,所以建立个人的固定程序来让你自己的雪球越滚越大可能比喝巴拉圭茶来补充精力或者早上坐在该死的瑜伽垫上重要得多。

除了让我长出第一根白发并且让我经历了数不清的夜不能寐以外,《The Subtle Art》这本书也教会了我很多很多有关工作本质方面的事情。其中很多都跟我在写这本书过程中对工作看法的演变有关。以至于我想花一些时间来讨论一下工作本身的性质。

因为有一点你可能会感到惊讶,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一样的。

比方说,用水彩笔画一幅风景画的生产力提示,对于你及时完成纳税申报也许并没有用。或者可能有助于你想出重新认识所管理团队来消除某些瓶颈的建议,未必就能帮助你更快地打扫干净自己的狗窝。

所以,如果你有强烈的愿望想要画一幅风景画,或者填完你的纳税申报单,给我好好听着。

把工作看作线性函数

我们大多数人在人生的大部分时候都是把工作概念化成一个线性函数。所谓的“线性”是指你所创造出来的生产量与你投入的时间是成正比的。

知名博客写手告诉你事半功倍的办法

所以工作2小时就会产生2倍于工作1小时的结果。而工作8小时将产生4倍于2小时的结果。

形形色色的我们度经历过这样的生活,都假定事情的运作机制(大部分)就是这样的。这主要是因为学校作业做起来就是相当线性的。他们给你一堆东西去记,如果你花2小时的时间去背,你能记忆的东西就是花1小时所得的2倍。

然后我们慢慢长大,不再会在公开场合挖鼻子,但我们仍然假设接下来的生活还是按照这种方式运作。

不是的。

真相是大部分需要思考的脑力密集型工作都不是这样的。而这对我们来说真的很不公平。所以我们花很长时间向父母抱怨,跟并未赏识我们的“天才”或别的什么的老板找借口。

唯一遵循线性机制的工作是基本的、重复性的东西。就像运干草堆,或者打包箱子。或者真的非常讨厌的在庞大电子表格上面进行的数据录入。或者在麦当劳操作油炸机。

这些工作4小时的产量就是2小时的2倍。

令人悲哀的是,“工作就是线性函数”正是初创企业世界各种“兄弟,你得加把劲”式宗教信仰的来源。因为在他们看来,16小时的工作就是8小时工作的2倍,所以合理的结论自然就是你们就是一帮懒鬼,你应该早上4点往咖啡里面放奶油,然后不断写代码直到两眼通红。快点、快点,再快点。

就像我们都看得到那样,尽管赶工教(Religion of Hustle)意图很好也很有魅力,但往往却事与愿违。因为真相是,大多数类型的工作(尤其是那些能让你在2017年赚点钱的工作)并不会产生线性回报,而是会收益递减。

产量收益递减(甚至为负)的工作

想象一下你出去随便闲逛10分钟。这样的事情其实是非常有益的。

现在再设想你出去跑20分钟。这也是很健康的,但未必是2倍于10分钟。

如果你跑一个钟头呢?这么做的确是把自己推向极限,但很有可能你大部分的获益仍然来自于锻炼的前10分钟。

锻炼会出现收益递减的原因和你简单,因为你的肌肉会疲劳。而一旦肌肉出现疲劳,刺激它们让你取得进一步提高的能力就会不断递减,直到几乎为0。在健身房锻炼2小时并不能比锻炼1小时获得更多的好处。而花1小时所得的好处仅仅比花45分钟所得多一点点。

大多数工作遵循的都是这样的机制。为什么?因为就像肌肉一样,你的大脑也会疲劳。而如果你不断进行各种问题解决或者重要决策来锻炼你的大脑,那你每天有效完成的事情就会受限。

知名博客写手告诉你事半功倍的办法

9到16小时的工作近乎无效

我的妻子从事的是广告业的工作,就像许多行业一样,这个行业也存在着对疯狂工作的崇拜,尤其是在某个重大展示或者活动建议快要提交的时候。大家会加班到很晚,往往工作到晚上9、10点钟。有时候周六还得过来加班。

但她注意到这些加班大部分都是相当低效的。一天当中从晚上6点到10点这最后4小时的产出往往进相当于当天的头2个小时的成效。大家基本上就是为了一点边际效益而埋头苦干。

而在最坏情况下,大家甚至会因为太疲劳而做出糟糕的工作或者糟糕决策。而当你累积了太多的坏工作和坏决策时,实际上你无意之间是给自己制造了更多的工作。于是你开始从收益递减变成产生负回报。

你个笨蛋,看看自己都做了什么。

我开始写《The Subtle Art》的时候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一次我跟几位作家一起碰头,开始了一场“写作马拉松(write-a-thons)”的比赛,就是在一个下午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写东西,看看谁写得多。这基本上就是一场无聊的比赛,到了晚上的时候我们就一边喝着东西,一边心满意足地数着自己的字数。

我一天的最高纪录是8000字,大概用了6个小时的时间。

我想:“天哪!我一天就写了32页!”这么算的话你只用10天就可以写完一本书了。

只有一个问题。

写出来的东西太糟糕。

知名博客写手告诉你事半功倍的办法

你意识到自己写的一切都是垃圾的时候就是开始产生负效益的时候

我的意思是说全部文字。当我几周后回过头来修改那一章的时候,那8000字里面大概只有500字是有用的。

问题是筛选出所有的垃圾文字,然后重写还可以用的一小部分,再决定删掉那些糟糕的部分花去了我整整4天的时间。

突然之间,我创意“迸发”出来的8000字却给我自己制造那么多的额外工作,以至于那天我一个字都不写也要好得多。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如果是创意工作,不仅会有收益递减的情况。甚至到了一定时候写得越多反而会产生负效益——事倍功半。因为糟糕的写作不仅糟糕——而且还会给你制造更多的工作,因为修改和编辑所需的时间会多得多。

在写作《The Subtle Art 》这本书的第一年时,我大部分的时间秉承的都是“越多=越好”的理念。因此,回顾起来,我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是花在修正自己在第一时间制造的混乱上面。

最后,经过几个月的沮丧之后,我开始注意到在大部分情况下自己在前1、2个小时写的东西都是很好的。那些文字基本上都不需要修订,而且通常跟我试图要传达的信息非常契合。

而在3到4个小时的成果就开始喜忧参半。好的时候,我会创作出一些好的内容(尽管几乎永远无法跟前1、2小时相比)。但不好的时候,写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没有用,而且还会给自己制造更多的工作。

几乎一切事情做了4个小时以上之后都会变得糟糕。这之后,我的任何写作尝试都会产生负回报,奇怪的是我停下笔玩玩游戏或别的什么反而会更好。

直到我写了1年之后我才鼓起勇气尝试把我的写作时间限制的每天2小时之内。那时候我还是陷进线性回报的思想里面出不来,我在一团糟的第一稿(12.5万字,其中大部分都是狗屎)投入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很害怕最终发现上一年几乎50%以上的“工作”不仅是毫无意义的,而且实际上还把我的生产力给降低了。

但我还是试了。结果呢?令人大吃一惊,简直是下笔如有神。我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写出了新的一稿。

我的猜测是,大多数创意工作都遵循负回报曲线的运作机制。我知道,过去我在完成设计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在一幅图像上面折腾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到最后甚至都没办法说出改得好还是不好了。然后后半夜的时间我都花在了让它“看着比较妥当”上面了,只是早上一觉醒来才意识到原先的想法本来就是错的,还不如重新开始。

高度社会化或者需要大量团队建设的工作也会产生负回报。如果你总是想时时完美的话,一旦你的精力或者情绪下滑,可能最终只会令客户讨厌,影响未来的长期利润。对你的员工进行微管理不仅不会让他们更有生产力,反而还会导致他们痛恨你,甚至将来为你出力的积极性也会更低。

杠杆点与去杠杆点

所以还是那句话,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一样的。

每一家企业,每一项工作或者项目都存在我所谓的杠杆点,这个点可以马上让你所做的任何其他事情都变得更高效。

如果你是团队经理,这个杠杆点也许是一些固定程序让团队保持高昂士气。如果你是程序员,这个点可能是自学某些新型的数据库。如果你做的是面对面销售,这可能是穿得整齐一点,并且学会在情绪方面如何去理解你的客户。

知名博客写手告诉你事半功倍的办法

而如果是网上内容,品牌就是杠杆点——这个东西做得越多越完善,它对其他事情的倍增效应就越大——销售会变得更容易,流量会变得更有粘性表现更好,大家会谈论你,并且更高效地传播你的内容。

所以,工作的某些方面完成得好所有其他事情就都变得更容易了……

……或者变得更加困难。

我唯一做过的一份“真正”的工作是在一家银行总共待了6个星期。这家银行(现在应该还是默默无名)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过程来处理特定类型的数据录入,里面要用到的软件老得跟我妈一个岁数,在数据录入方面完全是倒行逆施。这导致了整个流程慢得令人发指。

基本上这家银行就是制造了我所谓的去杠杆点——让其他工作都变得更慢或更困难的工作。

知名博客写手告诉你事半功倍的办法

但几乎在我向老板指出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脚本处理然后编译进电子表格的同时,我却被告知坐下来,闭上嘴,然后输入要求录入的数据。

几周后我就辞职了。

策略性懈怠作为杠杆点

我们假设你喜欢印度菜。你对它的热爱程度甚至超过对自己配偶和孩子的爱。如果你付得起的话你甚至愿意泡进芒果酱里面。

现在,再假设你去到了喜爱的印度餐厅然后饱餐一顿。我们说的是4000到5000卡路里这种水平的量。就像巨蟒剧团在《人生的意义》里面的那种暴饮暴食。

接着,再想象你走出饭馆,然后有人走过来送一些新鲜的咖喱饺和酸辣酱给你。你的感觉会怎样?

我们都试过那种对喜欢吃的东西暴饮暴食的状态,然后接下来的那一周只要想到那种食物就会令人作呕,甚至质疑起自己存在的意义来。

但一周之后,印度菜看起来又没那么糟糕了。然后再过了1、2周,你又可以开动起来,回到喜欢的印度菜馆再度大快朵颐。

你大脑的生产力机制其实也是一样的。

明白了吗?解决问题就像给你大脑准备的食物。它会令你的大脑愉悦。解决问题可以让你感觉自己重要,有价值,有能力——这些都是跟幸福直接相关的东西。

但解决问题之于你的大脑也像食物之于你的胃。它需要各种刺激,但任何一种刺激太多的话都会导致痛苦和疲惫。

但神奇的是那些休闲时间——也就是让你的大脑从解决问题和工作中分心的这种能力,实际上会让你回来工作之后大脑更有效率。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狂风,但周末和度假之所以存在是有理由的。

知名博客写手告诉你事半功倍的办法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当我2008年开始创业的时候,说实话自己是个十足的工作狂。我每天都要跟踪14到15小时,而且很少有休息日。尽管我经常旅行,但是“度假”却是很少有的事。那种度假更像是“嘿,那个海滩看起来是我接下来2小时检查邮件的绝好地方。”

直到我遇见了我的妻子(固定朝九晚五的生活),她坚决反对我把工作带进来:“嘿,蠢货!把笔记本给我拿开,留点时间陪我一起去海滩。”

我当然是很惊恐的。这就像让某人出门不带自己的右臂一样。

我结巴地说:“可……可是我的邮件该怎么办?”

出去度假的第一个晚上我整夜都是蜷缩起来的。我做起了噩梦,梦见我的网站被黑了,我的ID被偷了,而我却什么都干不了。我想象网站服务器不知怎么回事就着火了,与此同时我银行里面的钱都耗尽了。

当然,最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实际发生的情况恰恰相反。整整5天坐在海滩边,没有手机、没有计算机、没有电子设备——只有我和一位非常美妙的女人以及我的想法,我开始对自己的工作看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清晰。这就好像我花了5年时间折腾自己的公司,事无巨细都要费尽心力之后,一跃而上一个热气球,然后飘到很高的地方,高到自己可以用比以前更宏观的视角看待整件事情。

所以,这正好是事半功倍的秘密:少做一点正好效率更高。

【编译组出品】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知名博客写手告诉你事半功倍的办法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在线作图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