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内容付费的理想国来临前,最高月入5万的体育写手们怎样活着? >

内容付费的理想国来临前,最高月入5万的体育写手们怎样活着?

转载时间:2022.06.23(原文发布时间:2017.11.28)
16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64次

本文转自:懒熊体育,作者:杜佳静,36氪经授权转载

不久前,今日头条宣布头条号总数超过120万,平均每天发布50万条内容。在这背后,是内容生产者们的数量和收入的迅猛增长,仅在体育领域,月入5万的草根写手就不是个例。

内容付费的理想国来临前,最高月入5万的体育写手们怎样活着?

今日头条在创作者大会上宣布2016年承诺的10亿元补贴已经超额兑现。

“认为自己能赚钱的都是还没有进来的。”

王博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消瘦的身体里发出哼的一声,手中的筷子被他轻摔到饭桌上,之后陷入沉默。 

这个月,王博手中的所有自媒体账号加起来,一共带来了不到4万块钱的收益,但是刨掉所有成本之后,仅仅象征性地剩了几百——这对他来说,已经是普遍情况了。

 这一波赚钱的机会大概从2014年开始,以头条号为代表的内容创作平台在巨大资本和流量的加持下,开始砸钱抢人,吸引创作者入驻。对于那些无法获得体育第一手资源的互联网写手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大好事,通过对体育事件的加工整合,创造内容,吸引流量,获得分红。仅在头条平台,最高级别的账号一个月能拿到5万元左右的分成就算不上什么神话,如果算上其他媒体平台的综合收益,能达到月入5万这个标准的人就更多。

事实上,这算不得什么新鲜事,早在2010年,兼职给各大门户供稿的体育写手,月入过万就不是什么稀奇事。

内容付费的理想国来临前,最高月入5万的体育写手们怎样活着?


“第一手资源是发令枪,枪响后大家开始在各内容平台上跑,谁吸引的目光多,谁就能赚钱。”一位内容写手这样介绍,“不过不管怎么跑,都是二八原则”, 内容平台里,20%的人占有80%的分红,80%的人哄抢剩下的20%。

很多人眼里,王博属于那“20%”,但他始终坚持自己只是千千万万“80%”中的一员。

2016年年底,王博离开传统体育媒体“下海”,转战到自媒体账号,妄图在这个当下热门的领域分一口羹。他和几位前同事成立了自媒体工作室,申请账号、运营内容,入驻以头条号、大鱼号和企鹅号为代表的内容平台。王博分管体育内容账号,手下招募了四五个兼职写手。

日薄西山的传统媒体是当时王博和同事们选择离开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2015年,内容创业致富的神话口耳相传,“内容创业”四个字成为吸金热词,以今日头条为首的各大内容平台砸下重金,吸引创作者入驻,创作者为平台贡献的内容,成为吸引流量和现金涌入的巨大磁铁。

2015年09月07日,一点资讯CEO李亚称,一点资讯未来一两年文章页的广告收益百分之百分给自媒体作者。

2015年09月08日,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宣布,“头条号”将推出“千人万元”“百群万元”计划。

2015年09月14日,手机淘宝推出“内容开放计划”,内容平台上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和机构在三年内可共享20亿市场佣金。

2016年03月1日,腾讯全力推出企鹅号,对内容提供一键分发,芒种计划为内容创做者提供总计2亿人民币的补贴。

2016年12月1日,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UC总经理陈超宣布推出“W+”量子计划(大鱼计划前身),投入10亿元专项扶优基金,扶持优秀内容创作者。

在最初的想法中,王博可以从这些平台获得的两种收入类型,一是通过流量带来的广告内容分成,放入平台的内容中夹入广告链接,内容平台和创作者按比例分成;二是来自各大平台的扶持计划。 

令王博悲伤的是,他目前没有拿到内容平台的扶持收入,而在广告收入方面,王博计算,在今日头条,按照一篇阅读量在十万的文章,可以获得头条号百元广告分成的情况下,一个阅读量大概可以拿到1厘2的收入。而又因为没有拿到头条号的扶持计划,缺少曝光量,极少数文章可以成为爆款。

光靠入驻内容平台食不果腹,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王博同时开通了微博、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在2010年之后,内容创作者似乎一直不愁饭吃,2011年依靠微博签约,2014年转战微信公众号,再到这几年,体育内容写手们主要的战场成为了各大内容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参与的人群和资本也越发庞大。

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砸钱引进内容创作者的热潮虽然已经过去,但残羹剩饭还有一点,在微信端,如果王博的公众号内容被广告主看中,插入一条广告会有300元的收入,不过就目前来看,每个月能有十条广告已经是很不错的情况了。

按王博的说法,他每个月的收入中,头条号的贡献最多,一般有不到3万块的收成,大鱼号也会有1万上下,其余包括微信广告都是些零星收入,算下来一般每个月总收入在4万左右,但“依然不赚钱”。

“除了人工费,你还得买粉啊!我们体育号这边一个粉10元,隔壁地产号一个粉3元,为什么啊?体育类的广告也往地产投,但是地产类的广告他就不一定往体育里放了。”王博说。

两天前的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上,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宣布,推出千人万粉计划,即在未来一年内,在平台上扶持1000个拥有100万粉丝的账号。

王博也去了这次发布会的现场,不过他对这次的行为有些嗤之以鼻,“这个肯定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了,他们现在需要的是增加用户粘度的人。”

其实无论在哪一个内容平台,人们都可以看见大同小异的内容,浏览者只知道浏览内容,而不会关注到写手本身,今日头条App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国产手机的出厂设置里,而要删除这些固定在手机端的App,需要繁琐的程序,大多数人也就默认了今日头条App的存在,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各大内容平台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因为产品做得好以及先发优势,今日头条在最初的战场上甩开了对手们一个段位。 

而伴随着一点资讯、UC号等内容平台同时出现在国产手机的出场设置里,新时代的“大V”们用来维持粘性的作用就显得无比重要了。

“其实啊我也知道自己买粉没什么用,但是多买点活粉(可以点赞可以评论的粉丝)不显得人气旺嘛,万一内容平台的编辑能知道你呢,对不对。” 

发表完牢骚,王博接了一个电话,他有些抱歉,“我媳妇在老家,让我少喝点”,两地分居的日子,王博每个月几乎才能见到媳妇一面。

他随后进行了自我总结和反省,将自己公司做不下去的原因归结为入局晚了,饭桌上气氛沉闷,好久没有人说话,王博冷不丁又冒出来一句,“再看看吧,明年估计我们公司就不存在了”。

如果顺着王博的思路来看,刘彭飞的团队入局恰逢时机,在有人吃肉有人喝汤的战场上,他们被外人看来绝对属于吃肉的那一个。

2015年伴随着内容平台的一系列动作,刘彭飞的内容创作团队成立,同时获得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老板是刘彭飞前同事。如今,刘彭飞所在的头条号仍然位列于头条文娱体育号综合排名的前十名。

刘彭飞的老板在几天前专门去拜访了今日头条的管理者,回来后告诉忧心忡忡的员工们,“我们还可以继续和头条签合约,不用担心。”

今日头条一年一签扶持对象,相比于2015、16年,日子不再那么好过,刘彭飞听说,好多体育内容扶持计划的小伙伴们,都在今年被头条削减了出去。即使刘彭飞的公司如今占据着阅读量榜首的位置,可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的是平台给予的曝光度倾斜,同事们都知道,如果今日头条不再选择和公司签约,公司必死无疑。

这不仅是因为每个月两万元的补助,更大的原因在于头条的曝光倾斜政策。在手机端,头条会给获得扶持的头条号进行内容推送;而在PC端,扶持对象们则会被放在显著位置。这两种曝光倾斜方式,极大的增加了头条号的流量,而在头条制定的规则下,流量=收入。 

刘彭飞团队同时入驻的大鱼号,仅仅存活了一个月时间,就因为没有获得扶持计划,因而没有曝光度,也就没有了收益,公司被迫停止了在大鱼号上的运营。 

刘彭飞团队与头条号最早的合作源自2015年。今日头条在2015年宣布的两个自媒体扶持计划,一是“千人万元”,二是“百群万元”。前者针对个人创作者,选一千个人,为每人每月至少提供1万元现金补贴;后者针对机构创作者,为每个机构每月至少提供2万元现金补贴。

根据一位参与头条号“千人万元”和“百群万元”的运营者介绍,今日头条对给予补贴的头条号,从数量上由多到少分别是文教(文化、历史和教育)、体育、视频、生活、娱乐、军事和财经、科技。体育号被视作变现能力最弱的创作领域之一,因此给予大力扶植和补贴。

在选择补贴对象时,头条号对外声称,主要会以用户自己申报为主要途径,头条号编辑发掘是辅助手段。

能够入选自媒体号的补贴政策,刘彭飞表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同事都是XX系(原四大平台中的一家)出来的,头条号的编辑也是XX系的,自然就对接上了。”

对比头条号、大鱼号和腾讯号,一位内容平台的运营者称,腾讯号的先天优势在于2015年之前火起来的大量微信公号创作者,在内容平台的竞争中,直接迁移到了企鹅号。企鹅号的广告分成在创作者们看来远远高于头条号,不过流量方面,腾讯号就远远不及头条号了。

内容付费的理想国来临前,最高月入5万的体育写手们怎样活着?

天天快报总经理在腾讯芒种计划发布会上介绍,腾讯号的优势在于全平台分发+媒体基因。

对于大鱼号来说,内容可以多渠道分发至大鱼号本身,以及土豆、优酷等客户端,相当于低成本通行于整个阿里文娱平台,细分到体育来说,视频内容相较于文字,往往更有传播力和张力。

刘彭飞的团队也在寻找即可以拍摄,又可以写文字的兼职写手,不过这太难了,“看西甲的不看英超,看英超的不看中超,你还让人家会拍摄!”

刘彭飞想到什么,突然笑了笑,“再说,千字50元的报酬,你让人家干这么多活啊?”

和刘彭飞的对话发生在傍晚,我们刚结束对一家中超俱乐部的采访,飞回首都的班机上,飞机落地滑翔,刘彭飞看了看手机,“还好可以赶上回廊坊的最后一班高铁。” 

自媒体写手不需要按时上下班打卡,只要不停生产就行,刘彭飞在廊坊生活,相比于北京可以节省一大笔不必要的开支,事实上,对于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内容创作者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来说,一个月几千元的收入就足以让他们活得很好了。

六年前是千字40元的报酬,现在是千字50元的报酬,兼职写手孙浩的大学和研究生生涯,依靠这份兼职赚了不少钱,基本每个月在一万元左右,这也是大部分兼职写手的正常收入。

“只要你没日没夜地写,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写,一个月赚上一两万不是问题。”为了赚得每个月一万元的收入,孙浩需要每个月写小20万字,平均下来一天6000字。

2011年5月,本校体育专业的一个师兄问孙浩,愿不愿意为他所在的某门户网站供稿,时年正逢游泳世锦赛,写和罗切尔有关的内容,使孙浩获得了第一笔依靠兼职写作换来的收入。 

游泳不是大项,再往后,孙浩的供稿领域基本固定在了国际足球范围,他的收入也维持在一两万元之间,发表对某场球赛的解读和看法使得孙浩觉得自己有某种自豪感,他用新闻传播教程的“舆论领袖”来描述目前的现状。 

一边为传统的门户网站供稿,另一边,孙浩再探索时下出现的各种新趋势,赚钱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好。 

2011年正值微博签约大微,促进舆论领袖入驻的时期,不过体育微博的发言权和曝光度更多集中在获得一手消息的人手中,以一线知名记者为最多,属于信息再加工再处理的孙浩,很难凭借舆论获得关注度。

几年之后,微信公众号兴起,孙浩申请了自己的公众号,跟王博一样,如果被微信公告中的广告主选中,会获得一条微信300元的报酬,不过微信公号一天最多发两条,被选中插入广告的事情,一周一次经算得上效果不错。此外,微信公号同时需要依靠朋友圈转发,才能获得更多关注度。

但这两年兴起的内容平台不同,只要你有精力,可以不间断生产——池塘宽阔,倒饲料就行,因饲料而吸引来的鱼越来越多。

从传统的四大门户转战到头条号的人越来越多,曾经聘用孙浩为门户写作的师兄师姐们,开始聘用孙浩为头条号写作。平台变来变去,人还是那波人。 

新的参与者来自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体育内容的固定播报不再仅仅固定在“人”本身,孙浩的危机感来源于人工智能对于体育内容熟练而无误的播报和解读,这些机器生产的内容看起来和大部分他这种人类写手并无差异,相反更能找到受众最多的人群。

如果说AI技术还貌似遥远,健康的威胁则逼迫着每一个人,没日没夜的写文使得脊椎错位,不规律的饮食加重了身体负担和肠胃疾病,亚健康状态几乎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依靠网络信源再去加工处理信息的方式,以及“不限量”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也使得写手们很少“浪费时间”去与外界交际。在大部分全职写手中,除了日渐稀疏的同学情谊,很难有新的朋友出现,只剩下毛绒小宠物日夜陪伴着他们。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熟练写手来说,他们跟几年前兴起的游戏代练的工作性质差不多,换个更传统的行业作比,不管是工作性质还是职业病,都很接近于没日没夜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出租车司机。

采访的最后,我问孙浩有没有什么想补充说的,他突然愤怒起来,“我们是体育新闻民工,走在大街上根本没人认识,但是我们又养着多少名嘴——有多少所谓的著名解说员,赛前解说收集的资料就是我们的创作内容,是的,我们有时候是翻译外文,但是如果没有我们,他们自己去谷歌翻译吧!我在一个比赛日,听某个解说员说写手们编造新闻,制造舆论,可是他接下来解说的话,就是我文章里的原话,很讽刺吧。”

行业随着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从业者们也在研究新的赚钱路径。

对于王博来说,悟空问答是现阶段一个很好的方向,他在近期入驻了这个社区,回答一个问题平台奖励100元,悟空问答对他的要求是,每天回答两个体育类问题,一个问题500字左右,再算上用户的打赏金额,一个月仅仅从悟空问答就可以获得8000元左右的收入。 

今年6月,今日头条正式将“头条问答”升级成为“悟空问答”,花下重金挖掘可以吸引流量的写手们。在头条号的后台,头条创作者可以直接进入悟空问答社区。

内容付费的理想国来临前,最高月入5万的体育写手们怎样活着?

悟空问答宣布将在2018年投入10亿元补贴答主。

知识付费打响了烧钱抢流量的又一片战场。在互联网的争夺中,最初的人口红利期正在向内容红利期间过度。

3月,逻辑思维宣布只在得到独家更新。罗振宇召开两次知识产品发布会,宣布进军知识付费。

4月,喜马拉雅FM拉来马东合作全新付费音频节目。

5月,蜻蜓fm拉来高晓松合作付费节目《矮大紧指北》。

7月,分答拉来网红papi酱站台。

8月,今日头条加码悟空问答,砸钱签大V,

9月,知乎正式上线“私家课”,扩充付费内容板块。

…………

 不过总体说来,平台变迁带来的收益变化浮在水面之上,食不果腹的自媒体写手们在寻找更加稳定而便捷的变现渠道。 

不能参与头部信息抢夺的体育写手们,在信息的加工中,有意无意间带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刘彭飞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头条大号不间断地在写文章放大某中超俱乐部的不足,后来俱乐部找到他,最终和该头条号达成合作意向,这位头条大号选择转变风向,开始对这家俱乐部歌功颂德。

这些水面之下的动作,其实更像是双向选择的结果,知名的体育人往往会养着自己的“舆论领袖”,头部的原生态内容固然重要,但是被人加工的东西更能引导舆论风波。“一共体育迷就那么点人,把对手搞臭了,自然自己的人就多了。” 

在这条生态链上,写作者、授意者、决定曝光倾斜程度的内容平台编辑,缺一不可。

处于行业顶尖的自媒体写手甚至发挥过调节的作用,“同城德比都想要合作一下,那就看能不能稍微调和一下。”刘彭飞说。

孙浩也说,对于一般写手来说,一个月一两万的收入已是封顶,如果是月收入在三四万的写手,无论是揭人隐私还是哗众取宠,都冒着极大的风险。 

孙浩想接下来好好打造自己,多读书多交友,“不能低着头乱转了。”而对于大部分其他的写手或是机构,知识付费都是他们要开辟的下一个战争,每个人都信心满满,每个人眼睛都闪着光芒,在那个憧憬中的内容变现理想国中,他们坚信内容红利将开辟互联网的新时代,每个战士也都会满载而归……

(应受访者要求,王博、刘彭飞、孙浩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内容付费的理想国来临前,最高月入5万的体育写手们怎样活着?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