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造作 zaozuo.com”的创始团队介绍,会发现里面每个人都是各自行业行动的教科书。如果各自独自出来创业,都一定会是风投的重点关注对象。
聚集起这只平均年龄大于 35 岁的创业团队的,除了创始人舒为的个人魅力,还有“有望接近3万亿元”的中国家具市场。
目前国内家具市场普遍存在设计风格老旧、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情况,原有的家具厂则面临人工成本增加、原有出口市场萎缩的困境。但在国内的消费市场,注重设计的消费者目前只能找到像宜家这样的品牌。“衣食住行四个市场,只有住这个领域没有巨头,最大的一家是每年只有 100 亿的收入。”供应链合伙人关子彬告诉 36 氪,这个斯坦福高富帅只用了两周,就将自己的身份从战略咨询师转换成了“造作”的包工头。
尽管一直在强调自己做的并不是一家所谓有情怀的公司,但作为一个设计出身的商人,舒为多多少少是感性的。
某装修公司样板间。
“个人认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值得变革的。在飞速的发展中,所有人膜拜的是一种暴发户式的生活方式,把所有值得比拼的东西挂在身上,但实际上每个人都生活在焦虑里面。出门光鲜,回家就暴露了所有的真相。”
“今天中国的家具家居领域,看到的几乎所有的设计作品,依然带着上个时代非‘文艺’的风气,或山寨而粗鄙,价格至上。或奢华而复古,盲目拷贝欧洲。”
“我们想要把现代的设计,变成中国青年实体的生活方式,它是多元的、简约的、强调功能,同时迎合独立审美的实体”。
在家具电商和家具品牌之间,“造作”更倾向于做后者。“我们想要做的是一家自己有产品研发能力的公司。”舒为告诉 36 氪。
---
具体的模式上,“造作”采用与设计师合作设计,与代工厂合作生产的方式,设计师提供思路,“造作”负责生产和销售,双方进行利润分成。
“造作”给出用户使用场景、解决方式、材料等命题,设计师们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之后设计师设计的图纸发布在“造作”上,得票高的设计进入后续的生产流程。以网站上的一款“八点椅”为例,设计师 Max Gerthel 在“工作椅”的命题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加上圆润的座椅、靠背设计,获得了不少上班族的青睐。
“这些设计师中‘红点’是入门级的奖项,拿过 IF 大奖的也不在少数”,“造作”创始人舒为告诉 36 氪。就拿刚才的 Max Gerthel 来说,先生曾就职于 Spatial Practice,MAD 等事务所,并曾在华中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
除了 Max Gerthel,“造作”还有 70 多个签约设计师。包括 Luca Nichetto、Formuswithlove、JonasWagell、SaraBottger、Max Getherl、Sami Kallio、宋高发、Tim Power 等来自瑞典、芬兰、意大利、日本以及中国本土业内著名设计师。
之后就到了生产环节。
在“八点椅”们的制造中,“造作”会对供应链进行严格的控制。设计中的每个部件都会由工程部拆解后匹配到合适的代工厂,再打样、量产。过程中,“造作”的质量控制团队在工厂实时驻场检验。物流上,“造作”则采取与德邦、顺丰等第三方服务商合作的方式,提供标准化的上门安装服务。
在自营品牌常面临的库存问题上,先前的投票机制起了作用。“造作”会根据产品热度来调整向工厂的下单量,“我们会根据投票比例向工厂下单,最后销售的情况也与预定的数量基本吻合”。目前“造作”已经开发了 8 个品类的商品 SKU 达到 200 余种。
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很大的利好,一些高品质、有设计感的家具不再只限于在设计展和海淘网站上见到。同时“造作”这种家具厂商直接代工,省略掉经销商的操作方式能大幅减小成本,让消费者用较合理的价格获得品质家具。
“造作”的模式在国外已经被验证,对标公司 Made.com 在今年 7 月获得了 6000 万美元的融资。目前 Made.com 的客户已经遍及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造作”也在今年 9 月宣布获得 A 轮 1500 万美元融资,本轮由 BAI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领投,之前投资方真格基金、IDG资本、晨兴创投等机构全部跟投。投资完成后造作估值 6000 万美元。
---
北京设计周的时候,我和友人偶然逛到了“造作”在白塔寺附近设的展厅。他们把“八点椅”送到老北京家里去,置换出一把把旧椅子。展厅里,新设计与旧历史遥相对应。
“我们家产品都很注重设计,这些设计的颜色都取自于日常生活,你看这个八点椅的颜色就是取自西红柿。”“造作”负责介绍产品的小哥指着其中一把“八点椅”告诉我们。说完这话,他便拿起一旁展示的西红柿,一口咬了下去。
这样突然而真实的“表演”着实吓坏了我和同伴,于是便体验了他极力推荐的“八点椅”,他告诉我,这把椅子的名字取自“可以从早上 8 点坐到晚上 8 点不疲劳”。
很遗憾的,我们没有坐满 12 小时看 Max Gerthel 有没有骗人。但坦白说,坐上去感觉还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