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Anna Sui Active 郑牧青:时尚与运动从来不是反义词 >

Anna Sui Active 郑牧青:时尚与运动从来不是反义词

转载时间:2022.06.26(原文发布时间:2021.07.02)
12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20次

提起“安娜苏”,也许你并不陌生。

但很多人对安娜苏最深的第一印象,还停留在它是一个美妆设计品牌,独角兽香水更是风靡少女圈。

但其实,三年前,Anna Sui 就已经推出了时尚运动品牌Anna Sui Active。

Anna Sui Active跟普通的运动品牌有什么区别?

Anna Sui Active的时尚到底体现在哪里?

做服装序列哪三个因素最重要?

今天的《创业内幕》我们就将和Anna Sui Active的创始人郑牧青Morgan一起来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Anna Sui Active 郑牧青:时尚与运动从来不是反义词

Lily:

我们今天要做一个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品牌——安娜苏运动系列叫Anna Sui Active。今天请到的嘉宾是Anna Sui Active的创始人郑牧青Morgan。Morgan介绍一下自己吧。

郑牧青:

我以前是在香港长大的,我在香港待了10年,后来在英国留学,毕业了过后在新加坡待了5年,之前是做trading的,14年回国在北京待了两年,后来回到上海,跟进我家里的生意,就是做运动服。从18年开始做安娜苏active这个项目,到现在也有三年了。

Lily:

Anna Sui Active和安娜苏是有什么品牌关联吗?

郑牧青:

Anna Sui Active其实是安娜苏品牌旗下的一个license,安娜苏的香水和彩妆是它品牌旗下的一条线,其实我们就是运动服这条线。安娜她在14年的时候在国内和斐乐做过一次合作,那次产品是我们生产的,自从那次之后就发现运动服这些东西,安娜是做传统时尚,high fashion的,她看到市场上的趋势,对于active wear的需求,包括这种新型的面料和质感都是她非常有兴趣的.所以就找到我们开始探讨做一条active wear line的事情。这件事从14年到17年之间断断续续都有在沟通,在18年才敲定了这件事情。

Lily:

我其实有在Anna Sui Active的官网看咱们的衣服,确实有很浓的她的影子。安娜苏在我印象里,大概十几年前,商场里还有他的彩妆线,特别漂亮很梦幻,就是像童话世界里那种。黑色的底和漂亮的印花。走过去之后,你往那一坐的时候你就感觉这就是女生的梦想的家。

郑牧青:

自从我开始做这个项目,太多人来跟我说大学时期的第一个香水和第一个口红就是安娜苏的。所以其实很多人对于安娜苏有一个认知,其实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识别度。我们是需要把认知和识别度转化成一种新的认知,因为品牌形象其实非常甜、非常少女。转化到运动,它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的。我们核心的一个目标除了融合它的时尚DNA,很大的一个过程是要去识别现在市场的需求:消费者的穿着方式和生活场景是什么?再去匹配产品,和研发结合在一起。我们会用很多功能性的面料,很多运动的一些理念。其实我们核心的目标做多场景的lifestyle,而不只是运动这一件事情。

Lily:

所以你定义Anna Sui Active不只是运动才能穿,就是上班也能穿得出去的那种对吗?

郑牧青:

对,特别在中国市场很多人喜欢舒服又好看。其实好看这个事情非常重要。我们做安娜苏之前会想我们在市场上缺的是什么,就是说运动服大部分的形象都是比较单色的,比较以竞技为核心。

其实特别是女性消费者会喜欢打卡,会喜欢长得美的衣服,他会喜欢做健身场馆里最美的那个人,所以我们就是要结合他美的这一部分,再把我们自己本身的技术匹配起来。

Lily:我访谈过MAIA Active的Mia,她跟我讲MAIA的运动理念是先显瘦再减肉。在瑜伽练或者是运动的时候,回头率会更高,这个对女生来讲是吸引力特别大的一件事情。我不想穿什么阿迪、Nike、Lululemon了,我现在就想让你来问我你这个衣服在哪里买的。

郑牧青:

其实运动服这件事情,特别是对于做瑜伽或者是运动的,他首要是得舒服要好穿,不然的话它会影响你做动作或者什么的,但同时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你还好看,同时在市场上有一定的认可度的话,其实它是一个增加价值的一件事情。

Lily:

我就很好奇咱们产品的客单价大概多少钱?

郑牧青:

其实分春夏和秋冬,我们春夏的客单价大概是在2000左右,到秋冬我们会有羽绒和大件,可能是3000-4000。其实你除到单件的话和市场上的运动品牌没有差别太大,但是我们的连带率比较高。我们整个理念,包括我们的产品设置是配置一套的look,它是一种athleisure的生活概念。因为在国外市场很多人对athleisure默认说是这么三件套。在中国市场如果是这种多场景,要去通勤或者上班的话,你能够穿的衣服相对比较有限。我们的设计就是说在我们店铺里边,你能够一站式地把你在Instagram所看到的那种很洋气,或者是把国外Instagram网红会穿的衣服配全。我们的店铺里面的店员我们会给他一个concept:他是一个搭配师,他会给顾客适合的一些looks。如果说是比较年轻的特别健康的,我们会给他一些比较性感一点的,就是可以自信一点的搭配。

如果是对于身材有一些遮掩的,或者说喜欢宽松一点的,我们相对应的也有产品可以推给他们。这样他们可以非常自信地说这一套是适合我的,他可以更自信、更好看地去整套搭配。

Lily:

我觉得Anna Sui Active跟其他的运动品牌不太一样,我已经是一个运动很多年的人,我有运动的习惯。倘若我是一个图好看的小白,哪怕我不运动,我希望走在街上看起来我在做运动那种,它通常就会一套一套地买对不对?

郑牧青:

这个事情是这样子,一部分是因为传统的athleisure这个概念,它在商品上是有一个设置的。国外的这些athleisure,他们的核心是围绕bra和legging搭配一些风衣或者是长外套。他们整个商品架构是围绕着运动的这两件套来去搭配他们的商品概念,所以在搭配上和穿着上相对会有一些局限性。我们做了很多年国内市场的运动lifestyle类型的品牌,其实国内消费者里边真正很focus或者很硬核去长期做运动的会稍微少一点。我们本身就是定义我们是在商场里面或者是在时尚城里面的,所以就变成我们有很多的消费者客户本身是不运动的一个人,来试了我们的衣服就发现很好穿。所以我们的设置里边有很多就是说除了legging以外,一些是运动搭配的休闲服装,但是我们是用功能性面料去做的。这样子的话选择性和穿着的限制会相对比较少。

比如说我们Q1和Q3会卖很多风衣,会卖很多的外套、夹克套装。不会真的是穿着这个去瑜伽,但同时这些衣服和legging和bra可以匹配在一起,就会有一种mix and match的概念。

Lily:

你有没有觉得现在越来越多人,比如说北京的国贸,或者像今天我们在亮马桥启皓,大家都是穿着 leggings上班了,我经常会看到这个。

郑牧青:

这个其实在国外很早就普及了,00年的时候开始有一个很大的athleisure trend,可能05年往后在香港火了因为Lululemon进入香港了,然后整个市场对于休闲就穿legging的这件事情变得可以接受了。在中国市场穿legging这事情还是在一个爬坡期,大家可能一开始比较害羞,慢慢我觉得这个事情会变得越来越普及。

其实这件事情特别重要,因为现在不管是生活节奏还是穿着需求,舒适性是最重要的,其实更多是一个社会接受性,全运动服是不是一个可接受的事情?随着整个运动行业从设计角度变得更多元化了过后,一方面时尚会往运动靠,同时运动也会往生活方式去靠,也就是说未来从服装行业角度来说,是不是运动和时尚的边界会模糊起来?

比如说我最近和Lululemon的一些朋友聊,他们是做瑜伽的,很多人会觉得Lulu等于瑜伽。他们定义自己不是说一个瑜伽品牌,就是一个lifestyle brand。所以不管是在国内和国外,功能性时尚这件事情,会变成的运动的2.0版本。

Lily:

其实你的自己家族也做供应链,加上你现在又做这个领域的创业,我就想问问你现在做的运动服饰和过去十几年前或者你们家族现在在做的这些运动服饰比起来有什么功能和设计上的变化吗?

郑牧青:

其实很大程度其实是在突破面料的功能性,可能对于一些功能性的研发,它可能没有现在那么先进,不管是从材料还是从一些功能性突破。比如说我要轻的面料越来越轻,它其实是一个解决矛盾的事情。我要更薄更轻,但是它的防晒值要更高;或者是说亚洲人对于面料和欧洲相比,欧洲它可能会比较在乎compression,它是不是能够紧一点,而亚洲它需要的是软、滑、轻。从研发角度来看,可能10年前大部分的研发都是在海外的这些运动大头里边,现在因为中国也有非常大的运动品牌,他们的研发也需要走在国际的最前沿。所以我们的角色就是说去研发这些适合亚洲人的面料,去突破一些原有的边界,使之变得更轻更薄或者更保暖。

比如说户外的和都市和瑜伽都不太一样。运动它分两种,一种是stretch,健身就是stretch;一种是speed。以跑步为例,需要防风防水。每一个品类里边,在一些功能性和指标的维度上面都有一些可以优化的一些点。但是基于那个功能性,我们如何把它转化成为一个lifestyle?原来功能性这件事情是说我要突破跑步的速度,或者爬山的时间,我是要突破纪录去研发。但现在其实更多是说我做了面料做了件衣服,在生活中给我带来更多的舒适和方便,它是一个意识的转变。

Lily:

其实我听下来,觉得你做这个事情比别人就有很大的先发优势,因为你对于面料科技的研发是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你已经有后面的供应链支持了。

郑牧青:

这件事情是,一方面就是说它是一个优势,毕竟因为我们现在做的这件事情就是结合时尚还有功能性和生活方式,其实是相对比较新的一个概念。所以就是说要用什么样的维度来去结合功能性,我们有资源去做这些尝试。

另外一个角度,因为你要做一个品牌,时间周期、包括你做货品是非常有门槛的,我也了解身边有很多做服装类型创业的,他们一开始最大的难点可能是供应链、订单量。我们除了研发的优势以外,最大的是我们前期打样、订单量能够支持,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另一种的机会成本,我虽然产量小,从供应链角度是亏钱去做这件事情,但是我能把我们的技术优势,包括我们的一些面料研发的优势集合在一个概念比较新、在市场上比较不一样的一些事情上,从长远来说也是一个体现。

Lily:

你刚才讲这个场景非常有趣,别人还在找供应链去试着下订单,试着做打样的时候,你其实有非常大的优势可以跑出来了。我其实就很好奇,你有这么好的优势,你做什么都行,为什么是安娜苏?

郑牧青:

当时我们也看了很多不同的机会,在市场上运动整个行业,我们当时发现其实中国市场在16、17、18年的时候,它的运动市场是相对国外来说是比较单一的。那个时候国外有很多设计师品牌,当然现在生存的也没几个,而且你可以看到有很多各式各样的life style brand的athleisure版出来。而中国市场其实主要还是Nike、阿迪达斯、under armour,16年时候Lululemon都还没有起来。中国市场对于运动服饰的选择一只手就数得出来的。

基于我们的供应链,我们的基石我们只能做客单价比较高的事情。我们是那种研发类型的小订单高品质类型的,正好我也在跟安娜聊,同时我们在考虑时尚性这件事情也是市场上空白的,高单价的也没有,好看的时尚的也没有,它的天花板会比较高,我们能做的事情比较多。发挥我们的优势,同时发挥品牌的优势也都非常高。因为我们第一次做品牌,我们也希望找一个有一点识别度的,不是说我做品牌是从0~1,做商品各方面也是从0~1。后来发现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决定,基于我们这一系列的决定,只能做偏高端的,然后是价格带时尚的。拿了安娜苏的品牌,那些商场的人都认识,最起码她说我知道这个品牌,我以前买过那个香水,我以前买过口红。我就说我们现在卖运动服,他第一个反应你们是一家吗?运动服和安娜这个完全没相干,但是我们就把我们当时的设计还有理念和就是这种概念和生活方式给他们非常美丽描写了一下,我们当时拍了一些照片,然后他们就觉得ok,这个事情是有机会的。

同时因为在那个时间节点,我也是从商业地产的角度去跟他们聊,每一个商场在19年的时候都说我们现在要做70%的女性消费者,同时是一个年轻、爱运动的女性消费者。我们设置的用户画像,刚好是当时市场最需要的一个东西,我们就正好踩中了,然后就比较幸运可以进入到我们以前想象不到可以进入的一些商场。

Lily:

你和安娜之间你们两个是怎么认识的,如何达成了共识?

郑牧青:

其实最一开始和我们沟通的是安娜的哥哥,安娜哥哥有70岁差不多。他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他就是一个dreamer。品牌所承载的所有的梦幻和童真和少女的事情,就是安娜本人。所以其实一开始和我们对接的是她哥哥,管理公司的授权和品牌这些东西的。那个时候是约去香港聊,他找了我爸妈,那时候我就还没有上手这个项目我就跟去了,后来我就继续跟进然后慢慢就接受了这一个项目。

那时候是16年的10月份,我们去香港见了一次聊了一下,后来实际到见到安娜是在东京,已经是17年的上半年了。其实你跟安娜聊,你说概念商业她不关心的,她只是考虑我要什么样的牛排。他特别爱吃甜食,你跟他聊他会跟你说在纽约最好的蛋糕店,最好吃的冰淇淋店在哪里;然后哪里有最好看的复古的电影。每一次她到国内来不会跟我聊任何的关于产品的东西。她就说你把我带到北京的古董市场,她特别喜欢去那种古董的地摊。到了上海也是,他只关心他的兴趣是什么。

她的哥哥Bob会希望能够把安娜苏的时尚再做回来,他自己是做 fashion design的。在亚洲市场他自己是华裔,他就觉得他在亚洲市场整个concept就变成非常dominated,就是香水和彩妆。所以他希望有那么一个伙伴在亚洲市场是可以重新再把他的时尚这件事情慢慢做起来。

Lily:

这里边有一个小问题,我不知道你们怎么解决,因为Anna Sui Active有很强的安娜的个人特色在里边,她本身是这个品牌的设计上的灵魂,你们现在有没有想过谁来接班?她现在有在参与设计吗?

郑牧青:

我们都是独立设计的,每一季都会有一个主题,然后会有一些复古的印花。安娜苏其实已经有30年的主题和印花是我们可以去用的,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会去看,有时候是跟他上一季或者他同季的主题是一样的;有时候我们会去看现在的趋势,我们会设定一个主题,再从它的整个数据库里边拉合适的素材,然后在在比例和色彩上做一些调整,更适合现在人审美的。因为安娜苏的fashion是比较波西米的,颜色相对比较暗一点的,可能会感觉相对老气一点。

我要把它转化成为active的,中间需要有一些调整,色彩可能要稍微亮一点。很细碎的印花可能要放大一点。我们会做一些调整,再配合比如运动服所需要的工艺和版型再去做一些调整和配套。

Lily:

我觉得你们两个合作真的是非常友好,她不会过多插手你的事情。其实有的设计师对于自己的设计是非常坚持的,比如说像海盗哥或者是老佛爷,他们是不太建议别人去动他的东西,他留下传承的经典也会运用很多年。但安娜看起来是给了你们很大的空间。

郑牧青:

对,所以我也非常感激,我们把这件事情做出来过后,我们会把整个设计发给他,她大部分的feedback是你颜色可爱一点,或你这个字体可以圆润一点,会给一些特别画龙点睛的一些小的提议,出来就变得非常安娜苏。她的外号是纽约的魔术师,他给一些提议出来就会变成特别有她的味道。

Lily:

Anna Sui Active一开始就在打实体店对吧?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郑牧青:

当时我们看线上这件事情,价格是有一个局限性的,普遍在线上的客单价和消费者对客单价的接受度都是比较低的,我们本身有能力去最好的地标商场的时尚层的位置,同时我们客单价要高,所以其实我们从一开始的设定就是先从线下店来做。同时因为我们一开始对于产品的定义和定位,也是要有个磨合的过程的,就是说我们想做一个lifestyle的时尚加运动市场,还是需要通过市场的考核来去打磨,特别像我们这种比较相对复杂一点的商品线。

所以其实从19年到这两年,我们一直在优化和打磨我们的商品线和我们的商品逻辑。到了现在,这个季度下来这段时间是我们整个商品线我觉得特别满意的一个状态。我们现在设计师分4个季度,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然后每一季大概是有120个sku。

我们系列里面比较classic的,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叫棉花糖的系列,它就是以面料为核心。它是产品逻辑,它一个很舒服,居家日常或者是坐飞机火车穿的,这东西对设计要求不高,我们就可以持续翻单。包括我们一些爆款的legging。我们的一些偏运动、偏功能性的产品就一直是长青款,所以实际在collection里边可能占70%左右。

所以就说供应链很重要,不然的话你就是新品牌谁来给你搞这么复杂这么多打样,而且量还小。供应链一直在抱怨你什么时候可以给我们大一点的订单量,什么时候你可以做出来。所以其实我们今年是一个突破点。我们今年已经开始有几百、几千的订单量,我们会去区分线上和线下,线上更多的是产品、爆品逻辑,你推的逻辑都是聚焦在其中的一些款上,我们就会把线上其中一些款,一些特别大的单量给到供应链,这样供应链也会稍微高兴一点。

Lily:

刚才咱们讲说做服装序列就是三个最重要:设计,供应链,还有品牌,你们现在怎么做?品牌有没有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的?

郑牧青:

其实我们一开始的策略就非常清晰,我们找每一个主要城市的核心商圈的最好的商场的地标,商场的最好的位置。我们到今年年底会开到15个店,这已经是确认了,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还有深圳、广州。

Lily:

你们现在赚钱吗?

郑牧青:

门店现在是可以支持自己的运营的,有一些店可能没有那么收支平衡,整体来说店铺自己可以运营盈亏平衡。这还不包括线上,纯粹从线下角度,我们已经是整个平了。线上在做起来的话会更多。

去年线上其实我们比较放养,到现在我们线上每个月可能是等同于两个店铺的销售。人家那些真的线上品牌动不动每个月就好几千万这种,但这来说没关系,我觉得只要我们的品牌被认可,在市场上定位是清晰的话,这个事情我觉得是比较稳的,因为我们前期对于品牌这件事情是做了非常大的投入的。

我们围绕着每一个店,一方面是店铺本身和店铺CRM和客户群的运营,我们开一个店不容易,租金又高,但起码是地标性,所以我们能抓到的消费者都是非常精准的有效消费者,我们的产品穿着性、形象各方面都还不错,所以我们的用户粘性就非常高。

Lily:

你们会请一些网红吗?

郑牧青:

会的。我们之前对于KOL线上投放相对比较没有那么的 aggressive,但是今年开始我们一定要达到一个能力和一个店铺数,们线上的商品整理好了过后,下来这一段时间很核心的一件事情就是说投放和品牌宣传。

Lily:

你们在小红书会做那些网红带货什么的吗?

郑牧青:小红书、b站,也在看抖音,直播比较少。如果你真的说头部的那些直播,其实他们对于产品价格的要求是非常aggressive的,他们带的同品类如果是legging的话,他们要求价格是200,我成本就200。

但目前这个阶段在我们还是在人群定位和品牌定位的时候,我不太倾向于去说做比较消耗品牌的事情,因为我们核心目前在线下。如果线上特别aggressive去做一些活动,特别便宜,其实会有影响。这个逻辑有点像奢侈品的逻辑。其实就是和现在市场上主流操作反着来的。我们聊过很多的各种背景的人,就觉得你这个事儿又慢又吃了又不赚钱,你为什么能做呢?

Lily:

我刚好跟你的意见是一致的,我觉得现在线上的获客成本太高了。你如果要牺牲自己的品牌去做直播,要给出一个超低价,只能把自己做死,因为太多这样的人在做这个事了。如果你坚持说我跟线下一样,线下体验会更好,大家一定会转下去。大家越来越看到线下的价值,越是在线上流量贵的时候就是,体验就变得尤为重要。

郑牧青:

而且对于我来说,我拿了一个特别有设计DNA时尚品牌,从设计角度讲,其实我有非常多的内容未来可以做的。就是从fashion这个角度去看,我的生命周期是非常长的,我不需要拿一些爆款来去消耗我本身未来布局的可持续的生命力,所以我个人想法是,两年做出来一个品牌然后能达到多少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特别在fashion。我们这个行业真的是需要有一定的市场的磨练,你需要跟消费者有一定的沟通,需要做调整,有足够时间的酝酿,这才是真正的一个有生命力的品牌,我是这么想的。

因为从我的角度,我作为一个品牌,它必须是有国际竞争力的。不管是品牌价值观还是产品,还是拍出来的look book的质感,你必须是在国际上能够和国际一线的品牌能竞争的。其实我们现在的产品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话,我能直接卖到到欧洲、美国、日本、韩国,都是在市场上非常特别的产品。特别是像日本,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安娜苏的国家,这一系列的东西在那边其实一下子就可以卖爆,所以其实我不着急,虽然我是在中国市场落地的,我的计划是一个global的计划。

前两年整个市场的节奏是快于我comfortable的一个节奏,现在我没有这么大的压力要为了资本来去做消耗品牌的事情,或者是说和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价值观不一样的事情。

现在很多中国制造聚焦在科技行业,华为、大疆,但是其实在软实力上,不管是这些明星,服装时尚,包括一些设计师,未来这个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加速,特别现在国外市场非常糟糕,中国市场特别好,这些事情会加速未来中国软实力的影响力节奏,所以我是希望我能够成为这件事情的一部分。

Lily:

你觉得中国的设计师更像是日本的类似MUJI这种还是说更像纽约的那些大牌设计师?

郑牧青:

仅我个人观点,我觉得中国前一些年很多设计师,因为毕竟是各种国际一流设计学院出来的,他会说以我的设计观点要做一个design boutique,或者是一个设计师品牌,然后做一个小的collection,做很high end。他们就会发现在中国市场这件事情非常难做,因为在美国它是一个买手制的体系,我做一个小collection,然后打样了过后,有一个买手会买手来买。

但是中国市场你要做一个小的collection,没有供应链会给你做,中国的供应链不像美国是一个小的studio,它都是批量的。很多的中国设计师要start up就特别的困难,变成他们如果小批量在一些板房做价格非常高,就是非常困难的一个过程;但是未来其实我看到近几年我接触的一些年轻设计师,他们有一个concept,就是在中国市场做品牌可能是比较commercial的,但与此同时在供应链的支持其实是更多的。中国市场现在完全不缺资本的情况下,它可能会更体系化地去管理,这个就在考核设计师的商品思维和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思维。

慢慢的我发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这个过程,同时去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其实大部分消费者现在想要穿好看的一些衣服,不用特别fashion。中国市场还是在这样的阶段。更多的中国未来的设计师会把他的设计理念承载到一些品牌理念或者一些更大的承载里面去,比如安娜会把自己兴趣放到一个主题里面然后做成一个collection,它是有自己的风格的,但是他讲的不是说安娜本身,而是说我吸收了身边和社会上的内容,通过我的设计反馈出来的这么一个东西。

Lily:

你觉得中国没有世界级设计师的原因是什么?

郑牧青:

原来我觉得可能一个原因是市场,包括设计师这个行业的培训;另一方面本身消费者的消费力。

其实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有一部分就是说,我们前几十年其实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文化的发展其实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我小时候在香港的时候,以前所有的综艺节目都是日本的最好看,后来韩国的最好看,因为他们的经济基础到一定程度,他们有文化的发展。

现在其实中国消费者有文化的需求,然后就催生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你往前看10年,所有人追的idol都是日本和韩国的idol,现在都是在追我们自己的一些idol。以前我在国外,我会了解hip hop还有跳舞,当时我在中国我很难想象会有好的跳hip hop的人。你现在你去看街舞,跳得比日本韩国的都好。然后rap也是rap得非常好,音乐各方面,包括艺术,以前看的都是日本的动漫,现在很多中国的一些动画动作都非常好。

我们现在有一个自己的文化体系建立的,基于整个文化体系,我觉得创造力会出来,不管是设计师、插画师,各方面都会有越来越独特和有才能的一些人,原来可能有特别有才华的人,但他们没有氛围和环境去做这件事情。

Lily:

过去有很多品牌贴上蓝血的标签,会强调我们源于什么。

郑牧青:

中国的消费者对于这东西是不是国外来的,完全不在意了。理论上以后从国外人角度这东西是来源于China还是Europe都不重要。好看好穿,你只要是good products,你的整个设置是我能够认可的就行。我们现在整个市场体系是在国内这些小红书里面的,未来我们很容易就可以走到Instagram上面去。

只要你产品够好,你的理念足够来国际化,这事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应该要聊的话题,只不过因为现在有一个国潮大国崛起的大环境,所以很多人会有这么一个思考,但真正的品牌其实不用去纠结于这个事儿。

总之如果你足够好,不管是PR的报道还是别的什么,他会知道 this comes from China,that's cool。不是一定我来自中国就必须要有个龙在上面。对于美的东西好像大家其实都是通的,但我可能会有一个主题,比如说我这一季的主题是跟一些中国主题相关的,我可能上面会有一些中国的花什么的。我下一次可能就是一个完全印度的东西。你不用把品牌的设计和DNA和一种风格绑定,这其实是一种局限性。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Anna Sui Active 郑牧青:时尚与运动从来不是反义词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