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好评与差评」(ID:ihaoping),作者:奇齐,36氪经授权转载
八条楼市鬼话,希望能给到你一些理性的购房建议。
1,贷到就是赚到。
劝人买房这事儿,最有说服力的观点就是房贷利息低,贷到就是赚到。
而最近大环境下,“贷到就赚到”的朋友并没有如愿,反而走向两种悲剧结局:
赌徒心态的买房者,热衷于一把梭哈。赌房价一年翻倍,涨幅没有如约而至,结局以爆仓收尾。
而善于分散投资的买房者,追求“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结果闲钱在手,手痒心痒。
p0p维权中,不少人买理财的钱是低息贷款来的
结局不是在股市里抄底抄在半山腰,就是消失在p0p爆雷维权的人潮中。
而剩下看似稳如狗的货基理财爱好者,看着余额宝收益从年化4.7%掉到2.66%,心里也是慌的一逼。
余额宝的收益一路下跌
贷到不但没有赚到,还给自己挖了大坑。
考虑通胀角度情况下,好评与差评十分鼓励贷款买房,但首要前提是,在还贷能力范围内进行操作。
2018年来,M2放缓增速,但通胀确实一直存在
资金是有成本的,当有利润时,多贷款才覆盖掉成本后赚钱,现金流稳定,才不会出现杆杠断裂。
2,面包一定卖的比面粉贵
楼盘销售内部有个玩笑,业绩靠前的售楼精英,一天说“面包都卖的比面粉便宜了”类似的话会超过30句。
可想而知,这句话对于购房者疗效十足,但很多时候,这只是开发商的伎俩之一。
某粤系开发商在杭州13年1万拿地,15年卖均价3万,无人问津,于是开发商又在该地块旁边拿了一块3.2万高价地,这下卖3万的楼盘连夜被抢购一空。
这样的套路屡试不爽,高价拿地的消息,推高购房者心理预期,导致恐慌性购房的同时,已经在帮开发商提前解套。
而赚到的现金流不仅可以让房企赚的盆满钵满,还足以让新拿的高价地成本价出售。
站在山岗上的只剩冲进去的购房者们。有过惨痛教训之后,再有人对你说:“面包会比面粉便宜?”
你可以斩钉截铁的告诉他:会!
3,买房投资,买哪儿都能挣钱
过去两年,我无数次在各个场合看到下面这张图,图片里传达出信息很简单:干啥都败家,唯有买房才是天选之路。
普涨的行情,才让此类段子有发酵机会。
而最近一次看到这张图,是前些天老家县城的姨妈发给我的微信链接的配图。
她说最近县城房价涨的凶,想拿出全部养老钱买套房投资。明年年底卖掉,狠狠赚它一笔,和老姐妹们出国好好玩一趟。
小县城买房送出国游的广告
我花了一晚上,好不容易才劝住。
闭眼买房就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人口流出型的三四线城市的二手房几乎无人问津。因为没有永远上涨的市场。
4,和08年一样,就等着央妈放水救市吧
在过去几年间,在买房赚钱尝到甜头的人把市场趋势归功在自己的神级操作。
热衷于参悟经济规律,捕捉康波周期。完全不把“房住不炒”抛之脑后。一波杆杠加高,坐等类似08年的“四万亿”大水漫灌的政策解救自己。
大水何时才能来,近期没有丝毫迹象。最近频传的厦门落户放松,广州弱区解除限价等等消息,被胡乱解读成政策松动。
实质上,好评与差评了解到,恰恰相反,广州此次微调,正是给“双合同”等市场乱象打上补丁。
之后的房地产市场,会更加规范和平稳,漫灌?别想了。
5,热门盘必买,抢的人多的房子一定值得买。
在市场火热的时候,很多城市的房价发生倒挂,一手房价格远低于周边二手房,购房者如同打新股一样买房。
每次开盘,售楼部抢房的人群像一只只斗鸡,打起十二分精神。
熬夜排队抢房的人群
排队要求退房的人群
还有人为了买到一套房子,给茶水费,托姑妈家保姆的远房表舅这样的关系才能买到。
可是抢到未必是香饽饽,那些熬夜抢房才能买到的房子的人们,如今还要排队退房。
6,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真实的市场是残酷的,对于人口流出严重的城市,买房投资者别说卖不出去了,连零收益出租都租不出去。
东北某地级市的房子甚至出现租房只需帮房东缴物业和取暖费,都没人承租的现象。
北海道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古稀老人
人类的进取心让人口从小镇流到县城,县城人口流入省会城市,省会城市的人口流向一线城市。
日本的大部分年轻人都聚集在东京大阪一线都市圈,北海道等地则成为了老人留守地。
而小城市的房产投资,注定一地鸡毛。
7,跟着开发商准没错,开发商总是比购房者专业
“你眼光还能比开发商好?他都敢拿地,他敢高杠杆,你为啥不敢上杠杆买房。”
乍一听有道理,没想到开发商快扛不住的时候,银行追在屁股后面,求求你别倒闭,钱不够周转,我再借你一些,只要你别倒闭。
因为业主无法按时还贷,被查封的房产
而个人购房贷款扛不住的时候,执法部门立刻上门贴查封条。
恪守能力圈原则,才能活下去。
8,等金九银十来了,市场就能好起来
没想到,别说金九银十了,今年铜九铁十都没有。不但楼市没有,连汽车销售行业的金九银十也消失了。
汽车销量暴降
六个钱包被掏空买房后,汽车消费乏力
国内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负增长,本该用来冲击销量的黄金9月,更是创下7年内最大降幅。
对楼市投资新手村选手来说,经历过下行的楼市,才算是见识到完整周期。
经历过完整周期,才更加对风险感同身受。
这场降价潮,捅破了哪些你原本坚定不移相信的楼市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