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通往“情绪自由”之路:个人情绪不健康的7大标志 >

通往“情绪自由”之路:个人情绪不健康的7大标志

转载时间:2022.07.06(原文发布时间:2020.01.31)
2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4次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情绪,实际上与个人的智商一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然而,我们在学校中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以提高学术智商为主,很少有了解和学习情绪方面的课程。这篇文章,原标题是7 Signs You Have an Unhealthy Relationship with Your Emotions,作者Nick Wignall是一名心理学家。他在文章中提出了7个标志,帮你随时警惕个人的不健康情绪,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 推荐阅读:巴菲特认为,掌握这项技能可以让你的财富增加50%

通往“情绪自由”之路:个人情绪不健康的7大标志

图片来源:pexels.com

老实说,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很了解个人的情绪。

  • 我们不知道情绪从何处而来,又将持续多久。

  • 我们不知道情绪有什么作用,或者其工作原理又是如何的。

  • 我们不知道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

  • 我们不知道情绪意味着什么,甚至不知道其到底有没有意义。

  • 我们不知道情绪是好是坏,有用还是有害,是否需要服用药物来消除它,或者又是否需要通过瑜伽课的冥想来消除它。

  •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是否正常、健康,也不知道它是否是我们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的标志。

  • 我们甚至不知道情绪反应的是什么。思想?情感?知觉?观念?还是说这些方面的综合体?

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学术智商和情商都非常低的话,那你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

你是否上过情商教育课程?没有,对吧?那么,再试想一下,如果自己没有经历过任何学术教育课程,那你现在会做什么工作?你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

总体而言,几乎没有人对自己的情绪知根知底,主要原因也是在于我们很少在这方面进行过系统学习。你对九九乘法表能做到倒背如流,也是因为你从小在学校就学了它。

在学校中,几乎没有人真正地去学习过抑郁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应对焦虑症发作、悲伤或者某些嗜好。更令人疯狂的是,情绪几乎能对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能产生影响。

虽然我们习惯性认为自己是理性决策者,但大部分时间,我们的动机都来源于感觉,而非思考。

情绪是人类的暗能量。它极具影响力,也无处不在,但却几乎鲜为人知、神秘莫测。

当然,就情感而言,大家似乎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和共识:有些情绪是好的,而有些情绪则是不好的。其中,还有一些是极其不好的。

这即意味着,涉及情感的各种关系,几乎就可以归结为一个基础公式:尽量保留更多的好的(比如爱情、幸福、兴奋等),同时竭尽全力避免不好的(比如悲伤、愤怒、焦虑、罪恶等)。这也是你所经历的情感斗争的根源:

我们以为,因为某种情绪让人感觉很不好,所以它就是不好的。

但问题是,如果你把一系列情绪标记为“坏的”或“负面的”过后,你的大脑就会不断地适应去把这些情绪当作不惜一切代价都要避免或者理应被消除的威胁和危机。但这种做法,往往都会导致更严重的情感痛苦。

  • 因为感到悲伤而自责,实际上也是让你变得抑郁的方式之一。

  • 害怕变得焦虑,实际上也是引发焦虑症或慢性焦虑症的方式之一。

  • 因为感到愤怒而自省,实际上也是让自己感到羞耻和罪恶的方式之一。

当你把情绪当作敌人时,那你可能就更加会有这样的体会。

如果你希望保持更健康、更友好的情绪,你必须学会自己在情绪方面的回避或者进攻模式。你要善于去发现自己把情绪当作敌人的种种方式,无论有意还是无意。然后,再把他们当朋友来对待(或者至少把它当作不是特别喜欢、但是能容忍的室友吧)。

以下7个标志,就可以让你时常警惕自己的不健康情绪。如果你能学习去识别它们,那你就能及时改正,从而能够与情绪保持更健康、更成熟也更友好的关系。

标志1:总是让自己忙得不可开交

至于做多少事才是最好的,我们每个人肯定有不同的喜好和精力水平。一些人喜欢让自己忙起来,争取每分每秒都在做事情, 而有些人则喜欢更低调的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如果你总是让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特别是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在思考接下来要做什么事的话,它通常就是你与情绪之间有着冲突关系的标志。

我们喜欢让自己忙起来,从而忘记痛苦或悲伤。

如果你仔细思考的话,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你总是不停地往自己的待办事项清单中添加任务,你可能甚至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去思考各种持续存在的痛苦情绪了。

  • 也许你在工作、婚姻或生活上非常痛苦,但你却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工作上的忙碌,刚好让你忘记相关的焦虑。

  • 也许你20年前就经历了严重的抑郁症发作,随着时间流逝,你希望通过让自己忙碌起来,就可以不再让抑郁症复发。

  • 也许你因为和姐姐关系破裂而感到非常内疚,所以你只好选择通过忙碌起来,从而让自己忘记这种内疚感。

实际上,通过让自己忙碌起来,从而回避或者忘记所经历的某种情绪,其背后存在种种原因。

然而,虽然忙能够让你暂时不受影响,但这并不是好的解决方案。不能仅仅因为你能够把这些可怕的情绪抛在一边,就意味着这是健康、有效的方式。此外,它也并不能说明,这就会让你更轻松,或者不再受痛苦折磨。

许多人都通过这种方式来回避可怕的情绪,长时间下来,他们还形成了一种习惯。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果他们闲下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不过,无论你处于什么情形,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情绪依然在那里,不离不弃。通过转移注意力,你只能暂时忘记它,但却不是永久的良药。

此外,试图通过忙碌起来让不再遭受情感折磨,实际上就好比向银行贷款一样。诚然,你暂时获得了一定的喘息机会,但你仍然需要支付利息。而对于情感贷款而言,利息却是出乎意外的高。

  • 有多少段关系都是因为一方忙于工作,而无法真正陪伴伴侣而导致情感痛苦的?

  • 因为长期保持忙碌而积累的压力和精力损耗,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因为严格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让自己有独处机会,从而减少相关想法和情绪的可能性,那你又放弃了多少令人开心或有趣的活动?

更夸张一点,如果你长时间让自己保持忙碌状态,希望不再受有关情绪折磨,但你可能会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你整个人生,就会聚焦在针对某个幻想对手的防御之中。而这种做法的机会成本,可能就是你根本没时间去乐享生活,真正追逐自己所喜爱的事物。

实际上,你的大脑所思,并没有如你想象的那般恐怖。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的确存在各种令人害怕的思想和痛苦情绪,但你却低估了你应对这些困难的能力。

所以,不要再当生活的“逃兵”了。勇敢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标志2: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

假设你上班迟到了几分钟,而且你早上刚跟丈夫吵完架,眼泪汪汪、眼睛又红又肿,这时候同事刚好遇见你,并向你问好时,你会说什么?

如果你是典型的美国人,你可能有以下这些答复:

  • 我很好,谢谢。

  • 今天早上稍微有点压力。

  • 我现在一团糟,不过我没事,谢谢。

这三个例子,都是掩盖自己真实情感的答复。你不会直白地用有关情绪词汇来表达,而是借助于一些概念想法或者隐喻来描述。

  • 相比于“我很难过”,你会说“我不是很高兴”。

  • 相比于“我很愤怒”,你会说“我现在有点累”。

  • 相比于“我有点焦虑”,你会说“我有点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些,都是我们在情感斗争时表达情感时常用的表达方式。但问题在于,你没有直接表达你的情绪。

不高兴不是一种情绪。它是一个概念,一种想法。累,也不是一种情绪,理论上来讲,它只属于一种生理反应。而热锅上的蚂蚁,也是一种比喻,而不是一种情绪。

你试想一下,说“我感到难过”比说“我有点不知所措”更直接、更痛苦。我们在用直白的情感语言来表达情绪时,本来就会传达出脆弱的一面。然而,由于大多数人在面对情感时害怕体验这种脆弱,于是就会通过将情感转化为某种概念或想法的表达方式,来回避真实的情感。毕竟,概念和想法,相比之下没那么伤人。

然而,如果我们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我们给大脑的反应就是,这些情感不仅会让人痛苦,而且还非常危险。这即是说,我们在不断训练自己的大脑,让大脑也害怕过于情感化。

此外,不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也很难让其它人向你提供帮助和支持。

如果下次当你感到痛苦并且刚好有人在向你问好时,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八岁小孩,他又会怎么答复?

孩子们既没有太多的词汇储备,相比于成年人也缺乏社会语言学相关的技巧,所以他们会更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很难过,我很害怕,我很生气……

如果我们从孩子们身上学习,让自己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许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做得更好,体会得更好。

标志3:知道自己难过,反而因此更难过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在接触过若干个患者过后,我留意到两个普遍的事实:

  • 他们感到很难过。这是很明显的。他们会跟我描述一段或多段痛苦的情感体验,比如悲伤、孤独、焦虑或者罪恶。但他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 他们知道自己难过,反而还更难过。对于自己的焦虑和“软弱”,他们暗自愤愤不平。当和自己关系不好的家人去世后,他们会感到一丝慰藉,却又因此感到罪恶。由于自己未来可能还会再次抑郁,这也让他们倍感焦虑。

第一项是不可避免的。感受情感,包括悲伤和恐惧等令人不适的情感,都是我们所无法避免的。你无法避免情感痛苦。坏事情总会发生,我们也总是会因此而难过。这是现实问题,我们也无法逃避。

第二项则完全是自我导致的,通过练习也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当我们发现自己难过后,如果把自己的这种反应认定为软弱或负能量的话,那只会在原有清虚基础之上,进一步加重了这种情绪对我们的影响。

正如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所说:

痛苦在所难免,但我们却可以选择是否经受痛苦。

基于种种有趣又复杂的因素,自幼以来,我们的文化就向我们灌输,感到难过是不好的。

当你碰到炉子上的热锅时,这种疼痛会让你立即把手缩回去。手被热锅烫而引起的疼痛,肯定会让你感到不舒服。然而,如果你说这种疼痛是不好的,那这就显得愚蠢了。

实际上,这反而是好的。我们的身体对疼痛有知觉,如果体会不到疼痛,那你可能还会继续把手放在热锅上,最后可能会真正地导致烧伤。

同理,对于情感而言,道理也一样:

不能因为某种情感让你难过了,你就说它是不好的。

如果你遇到所有痛苦情感经历都会难过的话,那你只会让自己养成各种无意识的习惯,并且希望自己远离这些痛苦体验。前文已提到,如果你试图回避或者远离自己的情感,这无疑是一场必败的斗争。事实上,从长期来讲,它只会让你更加痛苦。

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保持更开心、更健康的情绪,时常提醒自己,不能某种情绪让你感到难过,就说它是不好的,也不能说它就是不好的象征。

尝试学会去接受自己的情绪,即便是痛苦的情绪,也应该“照收不误”。虽然你还是会感到难过,但你总不会那么痛苦。

标志4:不仅对自己妄下评论,而且还严厉苛责

有点讽刺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在遇到别人正在经历痛苦和情感斗争时,我们会体现我们的同情心、理解还有温存的一面。然而,当我们自己痛苦的时候,却刚好相反:我们会妄下评论,不耐烦,甚至对自己非常严酷无情。

  • 当我们焦虑或害怕时,我们告诉自己:“振作起来”,或者警醒自己:“你总是哭,哪怕是小小的挫折都……为什么你不能正常点呢?”

  • 当我们悲伤或沮丧时,我们责备自己:“你知道别人比你所经历的难多了吗?你还是知足吧。”

  • 当我们感觉羞耻或挫败时,我们的内心会说:“我就知道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头上……反正我什么都做不好。算了,我就接受现实吧。”

换句话说,当我们本应该对自己友好的时候,我们却相当吝啬。而这种吝啬的表现形式,往往则是对自我的过分苛责,或者内心里给自己打差评。

无论什么时候,自言自语都是在我们脑海中发生的一种评论和叙述。对一部分人而言,这种声音是一个评头论足的毒舌,总是会让人难过、批评人、讽刺人,让人觉得自己就是废物。

我们总是以为,这种声音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并且认为它所体现的就是真实的自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自言自语,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习得的习惯,你可能是从父母身上或者幼年时期的保姆身上学到的这种习惯,然后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强化它。但事实上,我们自言自语的方式,只是一种习惯,仅此而已。

但问题是,如果你总是严厉苛责自己,对自己妄下评论,特别是在自己经受情感痛苦的时候,那你只会火上浇油,让自己更痛苦。据多年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情感体验,受我们的思考方式,以及我们认知世界方式所影响。

简言之,我们习惯性的思考(和说法)方式,会决定我们习惯性的感受。

所以,你一定要认识到,无论多年以来你养成了哪种自言自语的习惯,通过一定的练习,它们都是可以改变的。在自我评价的时候,你也可以展现富有同情心和温存的一面。

毕竟,在我们感到难过的时候,我们内心的那个声音,本应该对你是友好的。

通往“情绪自由”之路:个人情绪不健康的7大标志

图片来源:pexels.com

标志5:总是寻找安慰和慰藉

另一个标志,则是在处理困难情绪时的不自信,从而总是让自己从他处寻找安慰或慰藉。

  • 如果你身体一侧出现疼痛,而对此比较担心时(会不会是癌症呢?),你会立即打电话跟妈妈说,并且问她是否有必要去医院看看。妈妈安慰你说,这可能只是痉挛抽筋,不必担心。

  • 因为你决定不参加家族年度聚会,而对此感到内疚时,你会再次询问自己的妻子,问她这个决定是不是对的。

  • 你的伴侣似乎看起来仍然很难过,于是你第三次问他,到底有没有什么事。

虽然别人的安慰或慰藉,能让你暂时觉得舒适,毕竟它可以消除焦虑或内疚等痛苦情感,但实际上,它会让你陷入一个更加不自信的恶性循环,让你更加难以独立忍受和应对痛苦情感和不确定性因素。

和大多数上瘾嗜好一样,到处寻找安慰或慰藉,实际上就是以长期幸福和健康来换取当下的舒适和宽慰。

针对这个问题,解决方案就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学习经验教训,让自己能够独立容忍和应对各种困难情绪。简言之,解决方案就是让自己自信起来。

要让自己更自信,实际上也和技能训练一样,最好从小做起,并且做到持之以恒。

  • 在儿子下飞机过后一段时间,相比于立即打电话问他是否已安全到家,先等15分钟,看看自己能不能在这段时间中能够容忍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忍不住立即去寻找慰藉。

  • (为了让自己不那么焦虑),相比于一而再、再而三地问伴侣的感受,给对方一定的空间,相信对方,当对方在想要或者需要的情况下,会自然而然地来找你的。

在做长除法时,如果每次遇到困难,老师都直接告诉你答案的话,那你也可能学不会如何做长除法。如果父母总是给你买不用系鞋带的鞋,或者甚至帮你系鞋带的话,那你也学不会如何系鞋带。

同样地,你也应该给自己一定的自信,让自己独立应对各种困难情绪。可能,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到头来,最后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标志6:你总是拖延

拖延是一个复杂话题,它背后也存在多种原因和结果。大多数人也随时随地都在拖延。然而,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方方面面都出现拖延的话,那这可能是你没有很好处理自我情绪的标志。

虽然我们知道拖延会耽误很多事,但如果我们仍然选择拖延的话,它的确会给我们一种当下的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远不如吃着最喜欢吃的食物或者买了喜欢的新衣服所带来的满足感。

从本质上而已,吃好吃的,或者买新衣服,都是会让人“打开欲望”的事情。毕竟,它们会让我们开心。

然而,从长远来说,拖延却会让人“没了胃口”,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拖延,可以让你暂时感受不到痛苦或不开心。当我们把现在该做的事往后推迟时,我们就不会再体验到立马要做某项任务或者在做这项任务时的不愉快情绪了。

然而,如果你总是习惯于为了回避不愉快情绪而拖延的话,这可能会说明,你不善于应对困难情绪,也不善于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通常,拖延都是因为一种错误的潜在认知造成的。这种认知,主要考虑的是个人感受与我们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许多人都认为,如果要去做一件很难的事情,那我们就要在感觉对的时候,或者在有动力或自信的时候去做。但实际上,事实恰恰相反。

动力和自信,来源于成功完成某件重要的事情。这是结果,而不是前提。

但归根结底,它还是和你与情绪的关系有关。你是否把焦虑或羞耻等不愉快情绪当作不做这件事情的不可动摇的障碍?或者说你的确有正确对待它们,虽然是不愉快情绪,但它实际上不会影响你做事的方法或效率。

简言之,面对拖延最健康的方式,就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你要知道,即便你感到焦虑、尴尬、愤怒或者其它任何情绪,你仍然可以把困难的任务做好。

感到舒适是令人愉快的,但它不是让你行动的前提。

在生活中,我们不需要消除各种痛苦的情绪。事实上,只有当你在生活中学会与各种情绪打交道,你才能学会更有效地应对它们。

标志7: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作为心理治疗师,我发现来向我寻求咨询的患者大体上分类两大类:一类对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有强烈的意识,但却困于一些情感斗争;另一类则会经历情感斗争,但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

有趣的是,无论情感斗争多么严重,第一类人在应对这些困难时,似乎总是能够成功应对。这好像意味着,如果你了解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自己的目标,可能在面对各种包括情感斗争的挑战时,你也可以轻松应对。

所以,如果你能够系统深入地解释自己的价值观的话,那你就更容易去应对和解决各种类型的斗争。当然,这种因果关系也会出现另一种情况。

在许多案例中,许多情感斗争,特别是在年轻时候遇到的情感斗争,会阻挠人们进一步识别、阐明和追逐重要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如果你活着只是为了活着和免受痛苦,那你也根本没机会去思考什么对你是重要的,更别提人生目标了。

如果你儿童时代过得异常艰难,即便现在有许多机会,可以去追逐自己的价值观,但你所养成的回避痛苦的习惯,仍然会跟随着你。如果你儿时就习惯于“防守”,那你现在也很难去“进攻”。如果你认知世界的方式就是基于让自己保持安全,并且不要感到难过的话,那如果要去探索发现自己的目标,并且通过投入精力和热情去追逐目标,实际上是很异类的恐怖概念。

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你无法清楚地认识自己在意的东西,比如热情、目标及梦想等,问题根源可能在于你与情感的关系。

如果你的生活核心主题就是避免各种情感不适,同时远离各种情感痛苦的话,那你也就无法拥有足够的力量,去真正面对自己的生活,同时尽情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要想拥有足够的力量,你就需要保持与情绪的更健康关系,特别是痛苦情绪。

如果你总是害怕焦虑或尴尬,那你可能永远都无法拾起勇气去做那些困难但又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在做什么事情之前,你都认为自己必须要足够自信的话,那你恐怕永远都无法获得冒险而来的回报。

如果你总是希望自己的生活不止于当前的话,最终你也许会发现,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一种心态,换种方式保持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写在最后……

就好像大多数人的身材都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一样,我们的情绪健康水平,可能也存在不足。

这并不是说,自己哪里做错了。真正的重点是,如果我们能够在情绪方面多一些练习的话,我们都可以从中受益。

而要让自己情绪健康,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培养与情绪的健康关系。你应该检视自己在面对痛苦情感时的想法和反应,然后问自己一个简单问题:“这种做法对我来说有效吗?如果无效的话,那还有其它解决方案吗?”

正如身体健康一样,情绪健康也对我们同等重要。

此外,一定要从小做起。首先确认最令你受困的一种情绪,比如易怒、孤独、尴尬等。然后,随时警惕自己与情感的关系。当你感到急躁的时候,脑袋里在想什么?当你在感觉紧张时,第一反应又是什么?

一旦你从中发现既定模式过后,也许就会出现新的可能性了。除此之外,你还会发现,自己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即便是那些让你痛苦的情感,也全然不同了。

译者:俊一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通往“情绪自由”之路:个人情绪不健康的7大标志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