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成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条直线。
如果你想要创办一个成功的公司,你需要聚焦在一个目标上,不是吗?当然,传统观点认为我们不能一心二用,并且需要远离新奇事物综合症。但创业公司走的并不是传统路线。如果你想创业成功,你就不能走那些别人已经走过的老路。
想想那些最具创新性的行业领先企业:苹果、Facebook、Google、SpaceX。有多少人相信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们的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事实上,所有这些伟大的公司的都是在尝试和试验的基础上诞生的,当时的想法看起来很疯狂,但他们还是尝试了。然而,我们如今的工作环境严重缺乏这种探索和冒险精神。
尽管很多人都多多少少地知道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和副项目的重要性,但是企业经营者们通常并不愿意将钱花在员工的兴趣爱好和副项目上,并未那些看似疯狂的想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看似疯狂的副项目想法可能会成为一个百万甚至上亿美元的大业务。
大部分企业家对待副项目的方法都是错误的。副项目并不是只会让员工分散注意力。事实上,世界上一些最成功的公司最开始都是从副项目起家的。
为什么副项目可以成为通往成功的捷径?
要想打造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你不能只是在那坐等着万事俱备。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各种尝试深挖,并根据发现和收获来进行创业。统计数据显示,42%的失败创业公司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的产品缺乏用户需求。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企业是因为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而死亡的。他们害怕去发现真相。
找出用户真正需求可能意味着改变产品方向。这可能意味着,在外人看来就像你不知道你自己在做什么。但是我们忘记了,即使是最成功的公司也是由那些努力寻找他们能找到的最好的想法的人运营的,不管这在外人看起来是什么样子:
“对很多人来说,改变方向也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就等于承认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在我看来是非常奇怪的,我认为那些无法改变他们自己的想法的人是危险的。众所周知,Steve Jobs经常会根据一些新发现的事实而改变自己的主意,我不知道有谁会认为他是软弱的。”——皮克斯和迪士尼动画主席Ed Catmull。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以及我们下面要介绍的其他21个人)都不害怕追逐新创意和新想法。即使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都会要求申请加入者展示一个副项目想法,Y Combinator发现很多申请者展示的副项目想法比他们的主营业务更值得投入。
如果你想从一些从副项目发展为顶尖创业公司的案例中获得灵感并从中学习,下面就是其中的19个案例:
19个从副项目发家的成功创业公司:
(1)Product Hunt:新产品发现社区
是不是只有技术人员才能打造一家技术类公司?那么一个基于发现最新技术工具的公司呢?对于Product Hunt(一个帮助人们发现新技术产品的平台和社区)的创始人兼CEO Ryan Hoover而言,这从来都不是问题。他没有为他的这个副项目想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苦恼,而是决定做他知道他能做的事情:
“我自己不是一个程序员,所以我不打算从一开始就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建设一个完整的网站上,但是我可以很容易就能建立一个电子邮件列表。我弄了一个能帮助大家发现新技术产品的电子邮件,并邀请了我认为会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的几十位投资者、创始人和我的其他朋友,这些人对什么样的科技产品比较酷有深入的了解。”
Product Hunt由Ryan Hoover 在2013年11月创立。鼓舞人们发现和分享新产品的平台和社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先后获得Y Combinator的邀请、获得了SV Angel、Google Ventures等的种子轮融资,在之后的几个月后又获得Andreessen Horowitz领头的610万美元A轮融资。Product Hunt与应用商店精品推荐类似,最大功能是为用户推荐新鲜有趣的新APP。首先让用户提交新产品,然后让大家进行投票和评论,之后在每一个早晨用邮件把前一天最好的产品推送给大家。
Ryan Hoover表示邮件一直是其平台成功的基础及根本,首先它验证了人们对于他最初创立Product Hunt的想法的兴趣度,Product Hunt的雏形是从一个简单的电子邮件列表开始的,他把他在网络上发现和收集到的酷产品用邮件分享发送给几个朋友。而当他终于决定建一个站点,电子邮件又成为了最重要的资产,它为站点带来很多其它流量。并让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又一次回来。能够说电子邮件持续推动Product Hunt继续增长,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用户和营销机会。在推出之后的几年里,product Hunt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数十万月用户的社区,最近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AngelList。
(2)Groupon:团购鼻祖
一个面向社会活动家的社交网络如何在两年时间内变成一个用户遍布45个国家、估值10亿美元的每日交易网站的?Grounpon最初叫做The Point,它是一个面向社会活动家的社交网络,当创始人Eric Lefkofsky发现用户经常在聚集在一起购买一件商品并获得折扣时,Groupon的原型就此产生。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推动下,他们决定在芝加哥创办Groupon,后来发生的事情都众所周知了。
(3)Twitter:社交网络
虽然现在无处不在,然而Twitter当时只是一个在一家公司的黑客马拉松活动中开发出来的非常小的副项目,是少数员工的一个发泄渠道,尽管当时公司的CEO Ev Williams非常支持这个业余小项目,但投资者和媒体并不为这个副项目买账。看看十多年前TechCrunch对此的评论就知道了:“这家公司做了什么让他们的核心产品更具竞争力呢?在他们的核心产品线非常平庸的情况下,这时公司股东们对像Twttr这样的业余项目会怎么想呢?”事实证明,他们基于这个副项目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业务,改变我们的在线交流方式,可能连他们自己当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4)Craigslist:分类信息平台
1995年,Craig Newmark开始义务做起了一个向朋友们介绍旧金山各种艺术活动的清单,越来越多的人想要知道这其中的内容,开始进入了Craig的名单里头。于是大家建议他索性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建立一个网站,他想把它取名为旧金山Events,可是大家更愿意叫它Craigslist。Craig在IBM做了15年的工程师,然后加入了嘉信银行旧金山地区,并且工作了三年。在这里,Craig开始把建立Craigslist当做一种业余爱好。慢慢地,有人在Craigslist上找到工作和房子,有人碰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人找到终身的伴侣,有人找到每一季最流行的时尚趋势,有人找到家居装潢的每一件饰物,没有人知道,还有什么在Craigslist上是找不到的。1999年初,以前义务支撑着Craigslist维护工作的志愿者们都坚持不下去了,Craig辞职开始全职运营Craiglist,并将其打造成了一家百亿美元的公司。
(5)Unsplash:免费高清图片分享网站
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手机应用开发平台Crew是一个将短期软件开发项目与开发人员、程序设计师连接起来的网络平台。有一段时间,Crew面对的事情是这样的:Crew没钱,没办法任性。于是他们改变了运营模式,只剩下3个月的现金流来翻盘,没翻过来就得跟这个世界说再见了。所以,Crew必须给自己找到客户。悲剧的是没人知道它姓甚名谁。Crew团队知道他们必须坚持下去。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摆在他们眼前的是荆棘遍布的漫漫长路。尽管博客宣传让危机有所好转,但要光靠它来翻盘,起码得耗掉几个月。开发出一款有口皆碑的产品势在必行,但也十分费时。虽然片刻不敢停歇,但那时的Crew若想生存下去,还是需要找到另外的方式让成长提速。
也正是这段时间,Crew做好了他们的网站主页。而为主页选照片的时候,他们又犯难了:可选范围里的素材照片,要么看起来很糟糕,要么价位太高,要么又贵又糟糕。于是,Crew找来一名摄影师,在一家普通的咖啡店里取景拍了一沓;而主页只需要一张照片,因此最后多出来了不少好图。再三考虑过后,团队认为肯定也有不少企业不少人和他们一样有着同样的苦恼,于是把富余出来的照片悉数放上网络,作为免费网页素材。Unsplash就这样悄然诞生。很快,越来越多的人通过Unsplash开始关注Crew,短时间内为Crew带来的流量远远超过了过去整整一年的效果。全因创立Unsplash的单纯初衷:分享有价值的东西给有需要的人。Crew团队没有想到,小小的Unsplash产生的影响居然能够达到这般水平。如今,Unsplash平台上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华丽照片,仍然是可以免费下载的,并成为免费图片的首选之地。
(6)AppSumo: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团购网站
要想打造你的副项目,其实并不需要很多钱。如果你不信,那可以看看AppSumo的例子。AppSumo是一个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团购网站,当时这个项目只花了50美元就做起来了。创始人Noah Kagan表示,他当时在WieMint.com做营销的时候,他发现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数字产品的团购服务是很有市场需求的。所以他开始投入几十美元建立了一个登陆页面搜集客户邮件。AppSumo第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0万美元。
(7)Oculus:虚拟现实设备
有很多知名的科技公司都是在车库里起家的,包括苹果、Google、Amazon、惠普和Oculus。当朋友们都去参加社交活动时,Luckey都会呆在家里的车库中专注收集、改装头戴设备。Oculus Rift的故事是个偶然,时值2009年,Luckey 16岁。他当初并非要发明什么东西,只是想买那么一个头戴设备,他以为会有一个真正好用的类似游戏设备。这个16岁的少年通过修理、倒手旧手机,以及在帆船中心这样的地方打杂挣钱。于是他低价收买了许多各种罕见的头戴设备。不过Luckey发现这并不能帮他找到他真正想找的东西,即使那些高端产品也不能令人满意,于是决定亲自操刀。
他把买来的设备拆了卸,卸了拆,搞明白它们的工作原理,摸清优点和缺陷,尝试着把它们改装成他希望的样子。今天,不算他自己发明的Oculus,他总共收藏了56款颇有特色的头戴设备。Luckey并没想到、也没打算让Oculus Rift会一鸣惊人,然而不曾想,他们做的事情引起了重磅级VR发烧友John Carmack(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之父)的强烈兴趣。当时Carmack也经常在VR论坛上发贴,因为他自己也在搞自己的VR项目。但后来他看了我的作品后就问我,‘你这个东西看来很有意思,我能买一个么?’我直接送了他一个,你不可能拒绝他。紧接着Carmack 借着E3大展机会把Oculus Rift介绍给了世界,他本人亲自用这个原型展示了Doom 3 BFG Edition这个游戏,因为他觉得好玩。“这也正是我们真正受到关注的时候,起初Kickstarter上的捐赠者仅有40-50人,突然之间飙升至几千人。正是此时,Luckey中途辍学,决定全副精力追逐梦想。差不多同时,他创办了Oculus VR公司。最后,他讲Oculus以2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Facebook。
(8)Houzz:互联网家装平台
如果你搜索任何家居装饰或与装修改造相关的内容,你很可能会搜到来自Houzz的内容。互联网家装平台Houzz目前服务着超过4000万月活用户,员工数超过1000人。Houzz的想法起源于Adi Tatarko和Alon Cohen 夫妻俩在2009年重新装修自己家的时候,他们当时在装修过程中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就组建了一个DIY家装的社区,慢慢的就变成了现在的Houzz,集合了设计师社区、内容发现以及电商的大平台。Adi和Adi的孩子所在学校的20位家长以及海湾地区的一些建筑师和设计师是Houzz的第一批用户。如今,Houzz估值已高达40亿美元。
(9)Khan Academy:线上课程平台
Khan Academy的创始人 Sal Khan在为他的堂兄弟们辅导功课时,他发现把同样内容重复讲几遍很没有效率,于是录制了一些视频传到Youtube以方便放给他的表弟表妹、侄子侄女们;后来他编了些简单的程序来生成无限量的小学数学练习题,用来检验和加强辅导的效果。同时开始制作覆盖各种内容的10分钟的YouTube视频培训短片。当时的他还是一家对冲基金的分析师。当他上传到YouTube等平台上的培训辅导视频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可的时候,Khan辞去了他的工作,开始全职运营Khan Academy这个线上课程项目,如今Khan Academy的员工数已经超过100多人。
(10)Gumroad:付费链接服务平台
你怎么知道你有一个杀手级的副项目想法呢?有一个大学辍学生,他后来成了Pinterest的第4号员工,为了专心做他的这个副项目而辞去了Pintererst的工作,这个人就是 Sahil Lavingia。当他还在Pinterest做设计师的时候,他意识到在网上销售数字产品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发布到Twitter上进行验证,然后用一周时间开发出了业余项目Gumroad。如今包括 Eminem和Tim Ferriss等名人都在使用Gumroad这款产品。
(11)GitHub: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
在GitHub成为一个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之前,公司的两位合伙人 Chris Wanstrath和PJ Hyett 最开始在为Cnet(科技新闻与评论网站)开发网站。然而更改开放源代码的难度让他们感到非常崩溃,于是他们建立了一个自己的代码存储库GitHub,并为此夜以继日的工作。如今,GitHub已经拥有近2000万用户,并获得了数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最开始的一个副项目最终成了一个独角兽。
(12)WeWork:联合办公空间
WeWork 的联合创始人 Adam Neumann 出生于以色列,后来成为了一名以色列海军军官,退役后于2001年来到了美国。但他第一次创业并不是 WeWork,而是开办了一家婴儿服装公司。为了节省开支,他在Craiglist上打广告,将办公室的一个角落转租了出去。这位新招的房客叫Miguel McKelvey,是一位建筑师,曾为服装大牌American Apparel设计过零售店面。McKelvey 忽然注意到了一个现象。他们所租用这个办公楼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闲置状态的,然后他们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这个空间充分利用起来,让更多的创业者也加入进来呢?他们磨破了嘴皮子,终于说服房东同意这个想法。这位业主是一位老派的布鲁克林房东。于是,他们三个人在2008年合伙创办了一家名为 Green Desk 的公司,其实这也就是 WeWork 的前身。
Green Desk 成立之初,就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金融危机,但正是 2008 年的这样一次金融危机,才让它的价值最大化的展现出来:仅仅依靠 7 条分类网站的广告和口碑传播,就让 Green Desk 人满为患。在金融危机的这段时间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谋求职业上的转型,从以前朝九晚五的白领工作抽身出来,寻求成为一个远程工作者,独立合同承包商,某种 24 小时随时 Stand By 的职场新人。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办公室开放一年后,Green Desk 已经出租了 100 多个工作空间,月租费从 350 美元到 2400 美元不等。收入虽然不错,但此时的 Green Desk 在种种条件制约下,并没有彻底实现开放式的办公共享空间。 Neumann和McKelvey想要创建自己的品牌。他们将Green Desk股份卖掉,2010年在苏荷区开了首家WeWork。,并立刻把 7 位数的利润投入到新公司 WeWork 上。随后的故事便家喻户晓了。如今,WeWork的估值已高达200亿美元。
(13)Udemy:开放式在线教育网站
你认识有多少快乐的IT顾问?你可能根本不认识任何IT顾问,或者你不认识任何幸福的IT顾问。因此,当Udemy的联合创始人Gagan Biyani开始寻找一种新方法来摆脱他在埃森哲咨询公司的职位时,他转向了他的副项目Udemy,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和销售在线课程的平台。如今,他肯定非常开心,因为Udemy平台上已经有42000门课程了,融资总额达1.7亿美元。
(14)Instagram:社交图片应用
Instagram 的 CEO Kevin Systom 在 Quora 上分享到产品起源时说到,他们最早开发的是一款基于位置的社交应用,叫做 Burbn,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在特定位置签到并制定规划,同时还可以赚取点数,当然还包含分享聚会照片的功能。但这是一款失败的应用,因此你可能都没有听说过,它包括了签到/游戏/图片分享/社交媒体等功能。Kevin 和 Krieger 在对 Burbn 的数据分析中发现,用户虽然不用Burbn进行签到,但是附带的照片共享功能却十分受欢迎,并引起了疯狂地发布和共享。于是他们最终只留下了 Burbn 的照片、评论和按赞功能,并增加了滤镜。几个月后,专注于图片社交分享的副项目 Instagram 正式推出,上线一天获得 25000 个用户,三个月后这个数字达到100 万。如今Instagram的月活用户超过8亿,最后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15)Buffer:社交媒体管理平台
当Buffer的创始人Gascoigne刚开始想出做一个社交媒体管理平台的想法时,他并没有准备好全身心投入这个项目中。他在过去已经体验到了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就急于创办公司带来的问题,而他现在的创业公司也没有取得很好的发展。因此,他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网站,解释Buffer是做什么的,并将Buffer这个项目想法与粉丝分享。其中一些人申请注册使用Buffer,这让Gascoigne有信心将Buffer这个副项目想法打造成一家公司。如今,Buffer可以帮助数百万用户管理他们的社交媒体。
(16)Imgur:免费图片分享网站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学位期间,Alan Schaaf很恼火,因为没有很好的资源来托管Reddit上的图片。所以他干脆自己做了一个这样的产品,在产品刚推出后就发布了一篇名为《给Reddit的礼物:我开发了一个没那么糟的图片托管服务。你觉得如何?》。现在可以很确定地说,Reddit用户很喜欢Schaaf做的这个项目,因为Imgur最近刚刚获得了一轮4000万美元的融资,每天有数十亿的页面浏览量。
(17)Skry:区块链分析公司
成功的副项目的想法的核心在于能够发现机会,并且敢于尝试。Skry的创始人Fabio Federici正是这么做的。他在瑞士攻读MBA期间,有一天晚上他在学习编程,无意中发现了比特币。Federici没有单单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待比特币,而是决定深入研究,并创办一家有关比特币的初创公司Coinalytics,给人们提供了关于密码货币的分析和信息。自那以后的三年里,Federici完成了数百万美元的融资,并将公司更名为Skry,最后公司被bloq收购。
(18)Twitch:面向视频游戏的实时流媒体视频平台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过的要追求疯狂的想法吗?在被亚马逊以9.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之前,Twitch的游戏社交视频平台Twitch的名字还是justin.tv。Justin.tv是做什么的呢?简单地说,它可以让你一天24小时直播创始人Justin Kan的生活。然而,一旦他们将justin.tv向所有人开放,让任何人都能使用它来直播,这时奇迹就发生了。Twitch开放了许多直播类别,其中“游戏”是其中的一个小副项目。但当它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时候,他们知道这就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19)Slack:沟通协作平台
谈论那些成功的副项目,我们就不得不说说Slack。在创办Slack之前,Butterfield曾创办过一个名为Glitch的电脑游戏项目,Glitch推出于2011年9月,因为无法吸引足够多的用户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在2012年11月就关闭了。在开发Glitch游戏的过程中,公司的员工其实是分布在不同城市的,旧金山、纽约、温哥华的都有。所以他们开发了一款IRC工具进行团队的沟通协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开发Glitch越来越没有兴趣了,对IRC的兴趣反而越来越高。IRC是那个时候比较常用的沟通协作工具,非常适合那些公司员工长期异地办公的公司使用。Glitch的团队发现,IRC能够让他们更加专注地在一个项目上专心工作,让他们免受通过邮件沟通所带来的各种干扰。所以没过多长时间,团队就将业务方向转到了协作沟通领域。如今,Slack的估值已高达50亿美元。
这些成功的创业公司的共同之处
(1)打造一款你自己会使用的产品
“想出好的创业点子的最好方法就是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希望别人能为你做什么?’” Y Combinator创始人Paul Graham 2010年时曾这样写道。
另一种更常见的说法是“自挠其痒”。什么问题让你觉得你的业余项目对你来说是个好主意?还有其他和你有相同想法的人吗?
看看Slack这个例子,他们之所以会开发一款供公司内部员工使用的沟通协作工具,是因为市面上的其它工具没有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再看看Houzz的例子,夫妻俩创始人之所以会打造家装平台,是因为他们当时自己在装修过程中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管你挠痒的地方在哪里,都很有可能有更多的人在同样的地方也感到很痒,需要有人去帮他们挠痒。不要因为你认为自己是唯一一个挠痒的人而贬低了自己的副项目创意。
(2)倾听市场和用户的声音
“为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用户自然回来。”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商业建议,也是很多副项目成功的秘密武器。
在你经营一家公司的过程中,你很容易会变得视野狭窄。你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非常确信,你确信自己正在开发对用户有用的产品,以至于你忘了后退一步去倾听他们的声音。但一些最成功的副项目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是因为他们善于倾听用户和市场的声音,然后开发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
Twitch刚开始的时候,游戏社区在他们的优先事项列表上的位置其实并不是很高。但是,当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直播游戏时,他们知道这是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当Groupon(最初名为The Point)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从不试图赚钱,而是纯粹为了支持一些社会事业。但当一群用户为了折扣而联合起来购买一件商品时,他们从中看到了它的潜力。
(3)敢于亲自尝试
不要害怕去咬那些你不知道你能咀嚼的东西。你会学会咀嚼的。这个智慧让19岁的大学辍学生和Gumroad创始人Sahil Lavingia离开了他在Pinterest的首位设计师职位,开始全职投入到他的业余项目中。
在上面这个创业公司列表中,你会看到这种心态正在被发挥出来。从WeWork到Buffer,再到Imgur和Oculus,他们都是由那些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并不是100%有信心的创始人创立的,但最终他们还是决定为之一搏。
事实上,每一个重大的创业错误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尝试来抵消。先在小范围内尝试一下你的想法,看看这个想法是否行得通。开发一个登陆页面或写一些博客文章,给你的目标市场的100位潜在用户发送一封cold邮件,看看他们是否会为你的想法买单。在你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下一个想法之前,副项目是你提前尝试的终极方法。
(4)团队成员和合作伙伴能够像用户一样验证想法
很多初创公司都在真实用户中验证他们的创业想法。这个方法是很重要的。但是,当你在寻找业余项目的想法时,或者只是想知道你所做的事情是否处在正确的方向上,从公司内部寻求验证也是可以的。与你的团队、员工或合作伙伴讨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即使这些问题与你的公司是不相关的。
(5)时机非常重要
副项目最大的一点好处在于,你通常没有压力来快速出成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意将其搁置一边、对其不闻不问。你需要做的是,当你可以确保当你的副项目想法有很大的成功机会时,你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个想法上。
副项目是一个你用来探索未来的方式,使用今天的工具来开发人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会需要的应用和产品。看看Instagram,这款产品是在Foursquare等掀起的定位服务创业浪潮中诞生的,但随着随着社交图片市场出现爆炸式增长,Instagram随之向这方面转型。或者Oculus,它利用了人们的想象力和技术进步,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内容体验方式,并重新启动了一个全新的行业。这些成功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之所以能创办这些成功的创业公司,是因为创始人都在向前看,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并确保当他们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他们的业余项目中时,他们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这意味着什么呢?副项目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灵感来源,一种试验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副项目是一个比你现在正在做的业务更好的商业点子。所以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不要将你的副项目想法看作是一件让你分心的事情,而是看看谁在用它们,为什么你认为它们是好主意,市场现在是什么样子,将来可能会是什么样子。谁知道呢,可能有一天你的副项目也会出现在这篇文章所列举的成功副项目的名单里。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swlh/the-true-stories-behind-21-side-projects-that-grew-into-million-dollar-businesses-ebd12aedc5fc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