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体验完阿里Buy+,我更觉得VR的本质是“交通工具” >

体验完阿里Buy+,我更觉得VR的本质是“交通工具”

转载时间:2022.07.19(原文发布时间:2016.11.01)
6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67次

2016年11月1日零点,淘宝VR购物产品Buy+正式上线,为双十一造势。

今年3月,阿里巴巴首次对外透露公司的VR战略,并宣布成立VR实验室GM Lab(Gnome Magic Lab)。Buy+作为阿里VR实验室成立后发布的第一期计划,于7月在淘宝造物节亮相,今天正式开放给所有用户。

体验完阿里Buy+,我更觉得VR的本质是“交通工具”

点击照片墙上的图片即可进入对应虚拟场景

本次开放体验的Buy+更像是天猫国际携手带领消费者的一次“穿越”体验,利用VR技术,还原购物场景,让用户有机会在家游美国Target、梅西百货、Costoco、澳洲牧场、Chemist Warehouse、日本松本清和东京宅等7个商场。

打开Buy+,消费者就像进入一个日常的房间,房间的墙上挂着7幅图片,对应上面7个商场。用户只需要点击照片墙上的图片即可进入对应的虚拟场景,浏览商品,选购商品。不过,目前所有在Buy+中添加到购物车的产品最终也都会出现在app的购物车中,无法体验收银员结账的感觉。

体验完阿里Buy+,我更觉得VR的本质是“交通工具”

出现在美国场景中的接驾古董车


体验完阿里Buy+,我更觉得VR的本质是“交通工具”

Buy+ VR场景中的产品只能徒手进行180°旋转,无法做到360°旋转

体验完阿里Buy+,我更觉得VR的本质是“交通工具”

Buy+ 中的商品琳琅满目,但是各场景中只有一条直线路程可供消费者漫步


体验完阿里Buy+,我更觉得VR的本质是“交通工具”

购物车

VR作为一种新技术,被认为有机会“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阿里推出VR购物,既是自己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也有些防御的成分。VR本质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交通工具”,很容易增强临场感,提升用户购物体验,进而促进成交。这也是为什么阿里选择了从海淘业务“天猫国际”入手。随着技术的成熟,或许未来还可以提供更加仿真的“购物体验”。

临近双11,阿里推出Buy+, 并不意外。毕竟在VR从去年开始就在国内加速传播,国内网民新闻乐见。作为第一个推出VR购物的电商,噱头十足,也省了不少推广费用。同时,在 VR 购物中叠加旅行的元素,提供当地景点、门店外景的虚拟场景,让海淘者过把海淘瘾,也算是一个营销热点。

不过,想让VR与电商结合,其实难度也不小。首先,要构建商品的三维展示模型,形成三维商品库,因此阿里VR实验室在成立之后便启动了“造物神”计划,通过标准化技术完成商品建模,但就像我们此前在《实体店们莫慌,阿里Buy+想颠覆你们,可能还需要克服这几个难题》一文提到的,这始终会产生成本。这次,Buy+在虚拟场景的构建中混合实用了全景视频和三维建模:所有”真实“场景都是通过全景视频的方式实现,受限于技术,可供消费者漫步的场景都是一条被规划好的直线路程,而无法在场景中自由漫游;在商品的展示上,Buy+使用了三维建模,但目前在交互上仍只能徒手进行产品的180°旋转,无法做到360°查看。

其次,在用户端,内容如何呈现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是目前输出设备普及度不高;二是目前VR的交互还不成熟。目前Buy+都是采用的折中方案。针对前者,提供VR模式和手机全景模式;针对后者,主要使用头部追踪,所以也造成了产品展示以外的环节依然与PC淘宝、手机购物差异不大。

不过作为一个不太爱购物的男生,Buy+给我带来的冲击并不太大。对我来说,体验更好的可能还是购物途中感受,而非商品本身。而且受制于网络条件和技术限制,我的整个购物体验在等待中进行:等待场景加载、等待场景前进,等待产品三维图,如果加载不小心进错了场景还需要等待返回,原本几步点击就结束的购物流程需要经过不断的等待,这对于需要速速下单剁手的快节奏双11来说,显得太慢了。感觉,Buy+应该是一款开发给飞猪的产品。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体验完阿里Buy+,我更觉得VR的本质是“交通工具”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