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读书多的人就一定更高级吗? >

读书多的人就一定更高级吗?

转载时间:2022.07.27(原文发布时间:2020.03.19)
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良计”(ID:zhang_liangj),作者张良计,36氪经授权发布。

读书多的人就一定更高级吗?

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读书多的人就一定比读书少的更高级吗?

关于这点,我持反对意见。

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读书的心得还是有一点。我的感受是,如今越来越多人把读书作为装点自己形象门面的一种手段,而非关注书中的知识本身。

大家不妨想想自己朋友圈里有没有这种人?在他们手里书变成了“社交货币”,晒书的封面和晒豪车名表没有区别,都是构筑自己社交人设的手段。

另一方面,许多作者和出版商也深谙读者这种心理,打着各种噱头把粗制滥造的书籍大肆投向市场。明明没什么独创干货只是把其他书里的故事知识抄袭编纂一遍,就拿出来卖,骗大量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上当。

读书变成了一种彻头彻尾的商业行为,至于书本来的意义是什么,没人关心了。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提点和警醒,而非社交手段。

读书让你知道自己的渺小与无知,从而能够保持谦卑。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狂妄自大。

比如当我读彼得希尔的《从0到1》时,我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反常识”。

我至今记得书里作者说的一句话:

“你有没有什么在别人看来是理所当然,但你却抱有相反观点的事情?”

光这一句话,就足以让我思考良久。更不要说书中其他的观点,给我带来许多看待世界的新方式。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心里经常会感慨“我靠居然还能这样!?”,”我怎么以前没有想到这一点?”,“这说的是不是有问题,回头得查一下”......

它让我知道这个社会并不是按照我的个人意愿在运转。在我几十年成长过程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很可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

但我没有必要去急着捍卫和反驳,反而可以静下心来听听别人怎么讲,有没有道理,站在对方的情景下思考有哪些我并没有考虑到的情况。

这个习惯,推演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作用巨大。

特别是当你看到如今那些泛滥成灾的新闻信息,其中既有真相也有谣言,如何辨别全靠你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是读书带给我的益处。它让我学着接受和自己以往认知不同的观点,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至于书中作者讲自己如何创立Paypal,如何投资Facebook,后来又与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恩怨情仇,我全都当故事会来看,并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我知道,这都是很私人化的东西。并且我也不是做风险投资的,这些内容和我的关系不大。

然而我也见到有许多人,在这本书中文版刚出来的第一天,就在朋友圈里晒封面晒扉页,声称自己“已经完整拜读完,佩服地五体投地”。

甚至有人直接将书中的原文一字不漏摘抄出来,仿佛是自己修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领悟到的至真大法,恨不得跪在地上感激涕零。

至于他们真正读进去多少,谁知道呢?

在我看来读书本身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它和我们上班、吃饭、健身一样,只是一种生活爱好而已。

有分别的是,读书的人本来抱着什么目的。

是为了从书中吸取知识,开拓视野,启发思考?还是为了给自己装点门面,树立人设?

如果是后面这种,我觉得这是对书的亵渎。

写到这里,我想到前几年曾参加过一个自媒体聚会。吃饭的时候旁边人问隔壁桌一个知识付费领域的大V:

“看你公众号上每个月都推荐十几本书,这些你都真的去读过吗?”

也许是酒过三巡不再掩饰,这个大V哈哈大笑道:

“哪儿来那么多时间去读,这都是宣传手段罢了。只是架不住粉丝天天问,我就在网上随便找了些书评改一改放上去当书单了。”

重点是他后面还接了一句:

“你读没读过谁知道?那些人只是心里焦虑想找个临时安慰罢了。

原来如此。

自那以后,我再也没去参加这种所谓的“聚会”。

其次,读书和世界上大多数事情一样,并不是靠数量取胜的。

书读得多少不重要,怎么读很重要。

我自己的感受,读书有3种方式。第一种叫“看故事”,第二种叫“翻字典”,第三种叫“融汇贯通”

看故事,是把书当消遣;翻字典,是把书当工具;融会贯通,是把书中的思想提炼和改善,最后变成自己的思想。

看消遣的书,就跟你去刷抖音看综艺打游戏没区别,图的是短暂的快乐而已。这种书看1000本都不会对自我提升有任何帮助;

而工具书翻的再多,书中的模型,方法和结论,一个都没记住,下次遇到问题你还是会回来翻。充其量你只是比别人翻得更快而已。

最难的是第三种,最好的读书方式也是第三种。

融汇贯通,是一个你和作者隔空辩论的过程。凡事带着七分聆听三分辩证的思路去看,书中讲的东西既不全盘接受,也不百分之百否定,而是全当参考。

什么叫全当参考呢?

作者讲的对不对,要看书中的情景和当时的现状,是否符合你当下的状态,而不是直接照搬过来用。

书里讲的知识体系都是经过作者加工编纂过的,但这个体系对于你是否好理解?还是说你应该把这些知识点全部打散,再重构成自己的体系?这都是你要思考的。

而这,就叫思辨。

就好像许多企业小老板,都喜欢看《孙子兵法》一样。

很多人连三十六计什么意思都没完全弄清楚,每个计谋在什么情景下才有效也不愿去研究。看到个名字就直接搬过来用,个个都以为自己是商战奇才。

结果呢?

你学着去“暗度陈仓”别人,人家给你“将计就计”,最后你被反将一军。末了还怪书里教的不对,殊不知其实是自己把书读死了。

带着思辨的精神去读,才不会被轻易忽悠,不会变成绿油油的韭菜。

如此这般,哪怕你只读了一本书,但把书中作者的中心思想吃透了,都好过你蜻蜓点水般读了成百上千本书。

关于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经常在后台被问到如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我那些厉害的分析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有没有什么好书推荐。

说实话,我从写公众号到现在,关于逻辑思维的书只推荐过一本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别无其他。

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本就够了。

里面的知识点和方法体系,足以解决大多数人一辈子的逻辑思维问题。我也在逛书店的时候看到许多诸如“旷世奇书”,“不读就亏了”的逻辑思维教材。

可是翻了三四页之后,发现全部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

把它们全买下来,发朋友圈立人设的作用要远大于书带给你的思想价值。

最后,读书并不是你唯一的学习方法。

说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身边许多厉害的人,都不是读书最多的人。相反,他们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经验如果写出来,倒可以成为一本厚厚的“书”。

比如我以前有个同事,在我们圈子里堪称传奇。他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无法供他上学,于是初中毕业就去工厂当学徒。

后来他陆续干过厨师,当过司机,在酒吧做过保安,最后误打误撞进了广告行业,从最不起眼的跟班小弟开始做起。

这一做就是5年。

虽然他没读过什么书,但这些丰富的社会经验成了他宝贵的财富。每次听同事在开会讨论的时候,他往往都能说出一两句深刻的生活洞察,让那些在办公室里养尊处优惯了的大老爷们灵感迸发。

论读书他远远比不上读这篇文章的各位,但我们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没有见识。因为他总结过的那些人生道理、处世技巧、甚至行业观察,许多年后我在各种书本上都看到过。

并且他还很谦虚,知道自己读书不多,所以对读书多的人一直很尊敬。即使多年后他已身居高位,招人的时候得知对方名校毕业的,说话都是客客气气没一点架子。

我觉得他比某些自诩读书多的人可高级多了。

说这个例子不是让大家都去学他,而是想说读书并不一定是你开拓视野,认知世界的唯一方式。

古人说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真正构成我们知识增长的方式有许多种,你上网课买教程,看视频教学,和人聊天,去旅行,去社会上闯荡,甚至只是在维基百科上搜一个词条,都是在学习。

它们和读书没有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你自己。

你是否能把这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知识,用思维逻辑构筑成一套自己用的惯的方法论?你是否能从这些经历中提炼出一般规律,并且可以适用于往后人生中更多的复杂情境里?你是否能从这些新知中,找到对你人生有所启发的观点,然后亲自去实践和验证?

同一本书,不同人读完全是不一样的效果。

书不应该越读越厚,而是越读越薄。体会到这层意思,读书才是读进去了。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各位共勉。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读书多的人就一定更高级吗?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