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招聘逻辑变了:不能等必须赢,有经验的人才有市场 | 超级沙龙 >

招聘逻辑变了:不能等必须赢,有经验的人才有市场 | 超级沙龙

转载时间:2022.08.01(原文发布时间:2020.04.01)
17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71次

特约观察员 | 叶楠 

编辑 | 文华 李文礼

招聘逻辑变了:不能等必须赢,有经验的人才有市场 | 超级沙龙

核心提示:

1.过往企业要人才,给多少钱都行,但现在企业会评估人才的性价比。

2.创业企业怎么赢?打造更好的招聘体验。

3.最好的求职方式就是内推,成功率最高。

4.利用人脉的重要点是什么?是你自己要有一定的个人品牌

编者按:本文由超级沙龙「职场招聘」系列第1/3期直播整理,有删减。

求职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招聘逻辑变了:不能等必须赢,有经验的人才有市场 | 超级沙龙

图一

看图一中左图数据,在疫情发生后,春节前到春节后,所有的岗位发布比去年同期都在降低,这个情况目前有所好转,但是跟去年同期相比依然是偏低。

黄色这条线是职位申请的比例,明显高于去年。求职的需求还在,但是,岗位数以节后第3周这个节点来看,比去年少了20%。现状就是僧多粥少。

图一中右图,是行业整体恢复的趋势,恢复最好的是房地产,其次是卫生保健、健康管理等行业,再次是软件跟IT服务。 哪些行业受到的影响比较重呢?旅游业、制造业……人与人打交道的行业,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大家都觉得年景越来越差,或者是今年倒霉,2020年的打开方式不对。但如果有在互联网行业创业或者从业多年的朋友,你可以想想10年前发生了什么?

10年前很多人依然在用电脑上网, iPhone 4也是2010年才出来。往前再推10年,2000年,那时候,线下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机构叫做机票代订,线下门店很多,但是几年之后,基本上都消失得差不多了,因为携程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每年都有一个话题点,比如2018年人工智能,2017年VR,2016年、2015年是共享经济,再往前还有页游。所以往前看,未来的每一天都会更快,节奏会越来越快,过往那种思维模式是不能再坚持下去了。

现在职场人、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前面怎么回事,不像以前那样有个定论。所以你就需要不停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再想一想,对你来说,你需要怎么适应变化?有没有疫情都一样。就算没有疫情,这些变化也是扑面而来。2013年到2018年,是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到2018年,加入互联网的人就懵了,因为他们认为的特别好的互联网公司开始裁员了,开始996了。

因此变化一直都在发生,对于员工、创业者来说,你们要做的是能发现趋势,能及早关注到细小的趋势。

招聘市场现状是什么

招聘逻辑变了:不能等必须赢,有经验的人才有市场 | 超级沙龙


图二

第一,需求割裂。如果你有15年以上工作经验,而且这个领域非常需要人才,你是根本不担心工作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它始终是需要核心人才的。比如,我要招一个做10万日活的App的人,那我可能会找曾经做过20万日活的人来做项目,我需要确定性。

在互联网大幅增长的2013~2017年那段时间,企业是拼命要人才、拼命扩张。即便没有人才,也愿意接纳一些跨行业转型过来的人,或者接纳应届毕业生,因为是真的缺人,企业可以给他时间,培养他。举个例子,百度知道这个项目其实是百度的一个实习生做的,等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就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带了几个人的团队,百度知道迅速就被做起来了。

但那是当年。

现在情况是企业手里就这几个项目,预算就这么多,但这个项目一定要成功。因此公司会直接招有足够经验的人,因为不能等又必须赢,这是职场招聘现在的逻辑。

第二,行业是割裂的。有的行业受影响大,有的行业受影响小,可还是需要人才,要从其他行业挖人,这个心态是割裂的。

有一个很特别的点:但凡危机,就会有人跟你说不要跳槽,因为跳槽有危险。我想纠正一下,跳槽的确有危险,可有的时候,当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你都是面对风险的,关键是这个风险值不值得冒?

如果过往三年一直在为转型做准备,积淀了很多,到了机会出现的时候,你走还是不走?可能你会选择走。你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犹豫,导致错过机会。如果那是你的职业规划,就应该按部就班去走。

第三,心态割裂。现在很多有能力的人想,大环境不好,我暂时不跳槽了。还有一些也很有能力的人,却被裁员了,或者因为公司不行失去了工作机会。这些被裁的人都去了招聘市场,所以市场上的公司可以选的人特别多,这时候企业就希望高性价比,过往企业要的是人才,只要能到给多少钱都行。但现在企业会评估这个人的性价比如何。

很多求职者想跳槽、涨薪,但是很多公司在挖人的时候,希望对方人才是平行过来的,他们对大幅加薪这个事儿是不太认同的。这就是现状。

金三银四的焦虑

招聘逻辑变了:不能等必须赢,有经验的人才有市场 | 超级沙龙


图三

第一,对于企业来说,怎么找到优秀的人才?第二,对于求职者来说,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

我分享一个焦虑公式:焦虑=事情的重要性x未来的不确定性x自己无能为力的程度。

举个例子,假设雅思考试,你确定你考0分,因为卷子没做完,是一定过不了的。但是,很确定这事崩了,那你不会在那焦虑,再考就行了。

再就是你自己掌控的能力。如果你自己掌控不了,你会觉得很无助。如果你能够一定程度上掌控,相对来说你就有改观的余地。公式里的三点并不是说都要改变,如果事情的重要性很高,我们就可以在不确定性和掌控度上去做一些事情。

给招聘中的创业企业的建议:危机并存

招聘逻辑变了:不能等必须赢,有经验的人才有市场 | 超级沙龙

图四

对于招聘企业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效。人才招过来能不能发挥作用是未知的,特别是创业企业。

举个例子,创业公司想要跟滴滴、阿里竞争人才,很难赢,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优选一定是大企业,特别是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

那创业企业怎么赢呢?在你们的招聘体验中让求职者感受到“好”。

第一是需要打造更好的体验。你跟其他公司有什么不同?别的公司是薪资高,那你要找到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举几个例子,有一个海外的创业公司,他们公司有很大的特点是给所有员工的年假,是一年365天,你想休就休,但是员工是不会休365天的,可他体验非常好,他能感觉到公司给他自主选择的权利。

再举个例子,之前一家创业公司给每个求职者发Offer letter的时候,他们把所有提供给员工的东西都塞进去。那是一个数学题:薪资多少,五险一金多少,公司的商业保险是什么,其他弹性福利是什么,年假多少,餐补福利是什么……对于求职者来说,有时候会觉得挺扯的,五险一金大家都给。但是不一样,这个公司是在告诉公司为你花了多少成本,一般应届毕业生的薪资就是10万左右,但是这些福利待遇折成现金可能会到30万,那么毕业生会觉得公司非常靠谱。

这也是内功之一:怎么把雇主品牌展现给候选人?

对于求职者来说,阿里虽然好,却并不一定适合他。如果一家公司的福利特色和公司亮点都和他的价值观契合,那为什么不选这家公司。

第二是透明沟通。很多招聘企业都渴望人才,但是人才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因此尽量保持透明的沟通,告诉他:公司好在哪里,甚至坏在哪里,有哪些问题。求职者自己判断他能不能接受这些问题,因为总有优势跟劣势。职业发展是一个取舍。求职者想要优势就得接受一定程度上的劣势。

最后是有弹性。其实刚刚提到365天年假就是弹性,当然它的弹性相对还是比较大,但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做出一些弹性的。

比如说你在挖人的时候,求职者因为疫情没法去北京,你可不可以提供远程办公,或者你可以和求职者说,每周有一天时间在家办公。在这一天时间里面,同样也需要你团队管理的内功来给员工好的体验,比如如何把控工作质量,有没有To do list,有没有日志……

给求职者的建议

招聘逻辑变了:不能等必须赢,有经验的人才有市场 | 超级沙龙

图五

第一,重要性。

我经常听到一句话:年景这么差,不如去读书。所以在线教育最近也很火,可能因为大家的想法都是这样的。我不反对学东西,我认为学东西是很好的事儿。

2010年,我去中欧做一个招聘会,中欧商学院是国内相对来说比较顶级的商学院,学生质量也非常好。

我们招聘的时候,遇到一个女生,招聘会两点才开始,她一点就来了,还来跟我们聊整个市场行情怎么样,非常有经验,一问是微软出来的,离职的时候年薪30万,那时候年薪30万是相当高的。她应该是2009年的时候脱产读了两年书。2011年毕业,想找一份金融领域的工作。最后我们聊完发现她的需求是去国外投行,这种岗位的机会很少。

我们最后问了一个问题:保持以前的30万年薪,愿不愿意去?她的回复是愿意。你很难想象一个员工之前是30万年薪,脱产损失了两年30万年薪,又花了25万去读 MBA之后,依然愿意接受30万年薪这事儿。

如果她的职业规划就是要转行金融,没有问题。因为读MBA是转行的利器,但是如果当时她想去投行只是因为金融钱多,那她就会很后悔。因为她在微软,如果2009年转行互联网,去了百度、阿里,你就会发现一来一回,差的可能就是几百万,甚至如果拿了期权,再过两年可能就财富自由了,完全不一样。

大家也可以想想,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去读MBA?我一直会问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市场上认MBA的企业越来越少了。就算认MBA的牌子,不见得愿意为你的MBA学费买单,你需要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读MBA并不见得能够让你展现出这一点。

所以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读书对你来说,职业价值是什么?读完书之后你是不是有个清晰的路径?如果没有,你为什么要读这个书?不要想着行情不好去读书,读完书之后,行情一样不会好,你只有详细的规划好,读完书出来以后干什么事?怎么去干,你才有可能。

第二个是确定性。最近我在北大帮学生做职业规划,所以感触特别深。

北大的学生,天之骄子非常优秀,但有些时候的思维依然是定式的。他会认为他是读物理专业的,我如果不做物理相关的事,不就是专业浪费了吗?的确是,如果不做这一相关的工作,那之前物理的专项经验肯定是作废了。但这是一个沉默成本,你喜欢物理吗?你要是致力于物理领域的研究,那你不应该放弃。如果你就是想读完物理之后去社会上找一份靠谱的工作,何必呢?所以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不要局限于城市。

最后一个是掌控力。掌控力说白了就是你有什么资源可以动用。现在年轻人说问父母要资源很不好意思,问前辈,也不好意思开口,其实不用想太多。

很多事情上,资源是要用起来的,你可以想想看身边有哪些人可以帮到你?大概率是你的学长学姐,或者比较资深的前辈。那你能不能跟他们搭建联系,在有问题的时候向他们请教,能不能约人家喝一杯咖啡,看看他们是怎么取得成功的,能给你什么样的建议,甚至给你什么样的机会?

以我多年经验来看,最好的求职方式就是内推,它的成功率最高。内推的好处不仅是成功率高,它还能帮你辨别几个信息:比如这个岗位是不是有坑?内推你的朋友是知道的,他可以知道过往几个月里这个岗位换了多少人,那些人是因为什么原因走的。

另外利用人脉的重要点是什么?是你自己要有一定的个人品牌。比如我会在知乎、领英、36氪上写点东西。当有人力资源领域的问题的时候,大家愿意来问我,因为我给大家留下了这样一个标签。想想你自己身上的标签是什么,这个标签别人是否认可?尝试打造自己的朋友圈,打造自己的沟通方式,从而打造品牌。

最后,钱。对你自己来说,你有哪些工资收入之外,其他的财产保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工作这个篮子之外,你还有其他可以放鸡蛋的篮子吗?

另外,副业。很多一线的互联网员工有的在做微商,但是有时候微商可能不是最合适的,大家要想你的副业怎么跟主业互相帮衬,最后帮你实现更好的效果。大家可以看一看这本书,目前只有英文版,叫SLASH(翻译为:《斜杠》)。这是一个美国作家写的。现在人越来越用斜杠来表示自己不单是一种人,而是一个具有多种特色的人。

我举个例子,有的朋友,平时是一个销售,周末的时候它变成了一个给人拍婚庆照片的摄影师。这确实是斜杠,但这种斜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永远不会有交界的两条路。理想的斜杠是有条主业做得稳,同时斜杠是杠在它上面,在此基础上越做越好。我之前见过一哥们,叫粥佐罗,他文章写的特别好,同时演讲也不错,通过这2点结合,他专门去教人家怎么写文章,以此实现了一些财务自由,所以尽量做相辅相成的副业。

氪友问答

1. 想要找产品实习,但是机会比较少,怎么办?

答:现在产品实习,我手里有3~4份简历,都是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确实是存在这个问题的。

难度是一定存在的。但你如何在简历和面试阶段,让 HR、面试官感觉到你是个优秀的人才。

第1,在简历阶段,你要知道他筛选简历的逻辑是什么?尽量展现出他想要的素质。比如滴滴,他们招人一定是985、211。不是这个履历,你可能就只能放弃了。如果你是,接下来他们会再看你有什么其他经验,你的哪些经验是匹配产品经理所需要的岗位经验的,你可以自己对着JD一项一项看,哪些你做过,然后放到简历里。

实习的另外一点是态度,因为在我们看来,没有经验没关系,但是没有态度,是很成问题的。

你不要说:“我特别想来。”每个面试的学生都这么说的。

我举个例子,我曾经给一个学生讲过我们公司的架构大概是怎么样的,第2天他发了一个信息图给我,告诉我:我认为你们公司的架构是这样的,我做出了一个图,展现我的能力。

当时我在给他写拒信,因为这小伙伴的英语不好,外企对英语有要求。但是我收到了这张图,非常好,我直接就把邮件改成了thank you,welcome。这就是对态度的认可。

2.目前想找互联网企业非技术岗什么岗位比较好?

答: 我建议你可以做一个MBTI的测试。先了解一下你的性格,供自己参考,网上都是免费的。然后来评估哪些事情你特别感兴趣,先从这些领域去切入,之后再看你有哪些适合的经验,匹配这些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比如你想做运营,那问题就来了,你做什么样的运营?你是内容运营还是其他产品运营,你要做哪块运营,这块的运营需要什么样的经验?你要自己去做分析做了解。

3.怎么去做正确的职业规划?

答:我只给一个建议,你不但要有长期的职业规划,还要有个短期的职业规划。做职业规划需要两个点,第一,是长期的规划,五年、十年,未来十年的时候我希望在一个什么样的岗位上做什么样的事情?

第二,短期分段,要实现十年的规划,五年该做什么事,三年该做什么事,两年该做什么事,这个月该做什么事?分细,一步步做下去。

职业规划可能会出错,出错就修改。因为你有长期规划,有短期规划。长期规划可以调,短期规划根据长期规划来调。每一步怎么做,都要定期review。

这里推荐一本书,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翻一翻。

本场回放链接戳此>>

推荐阅读:

超级观点|除了技术和方法论,招聘行业也该探索“理论创新”了

“超级观点”栏目现发起“特约观察员入驻”计划,邀请各赛道的创业者、大公司业务线带头人等一线的商业践行者,在这里分享你的创业体悟、干货、方法论,你的行业洞察、趋势判断,期待能听到来自最前沿的你的声音。

欢迎与我们联系,微信:cuiyandong66;邮箱:guanchayuan@36kr.com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招聘逻辑变了:不能等必须赢,有经验的人才有市场 | 超级沙龙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