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日、韩贸易战的启示:中国半导体迎来黄金期 >

日、韩贸易战的启示:中国半导体迎来黄金期

转载时间:2022.08.10(原文发布时间:2019.08.05)
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银杏财经”(ID:threemornings),作者 陈酿,编辑 杨一枝,36氪经授权发布。

7月10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在青瓦台举行企业座谈会,到场的共有30位总资产规模超过10万亿韩元的企业总裁。

然而,该座谈会却唯独不见一个人的身影,他就是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在日本进口限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三星,按理说他最不应该缺席。

两天后的晚上,西装革履却透着一脸疲惫的李在镕在韩国首尔机场刚下飞机,便被等候多时的记者围住。面对记者的“发难”,他变得沉默不语,整个过程显得异常尴尬。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在镕的6天日本之行肯定是吃了闭门羹,因此才选择了三缄其口。

在日韩贸易冲突的大背景下,三星想要通过以往正常渠道进口“氟化氢”的目标渺茫。李在镕那几天在日本找到多家之前跟三星合作过的企业,甚至找过一些金融界的朋友帮忙,想偷偷地搞回一些原材料救三星于水火。

氟化氢一直是卡在韩国半导体产业脖子上的枷锁,不光是三星需要这颗救命稻草,整个行业也嗷嗷待哺。

李在镕此次日本之行的顺利与否,不但关乎三星的命运,也会直接影响韩国经济走势。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能称之为勇敢或魄力,而是叫逼不得已。

01 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霍尔巴赫

2017年半导体产业缔造了一项新纪录,三星终结了英特尔25年的霸主地位,英特尔 “全球第一大厂”的名头就此让位。

在韩国,有这样的段子:韩国人一生有三件事无法避免,税收、死亡和三星。但在三星“只手遮天“的半导体产业,并不是只有韩国人才有这样的感受。

作为韩国第一大企业,三星电子的半导体生产额位居世界第二位,内存生产额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主要业务是DRAM、NAND闪存、微控制器以及影像感测器。近年来为了扩大市场,也进入了微处理器以及晶圆代工。其生产的闪存、多层陶瓷电容器、电池和软性电路板等,主要客户则是苹果公司。

三星在半导体行业的垄断,让其它半导体公司对其“恨“之入骨。宏碁创始人施振荣和台积电老板张忠谋曾公开表态说,三星是中国台湾IT业的敌人;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则声称,打败三星是他毕生的目标。

除了老大三星之外,韩国还拥有一家半导体营收全球排名第三的SK海力士。据统计,2018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2.7%,如果去除掉半导体增长所带来的效益,那么韩国的经济增长则只有1.4%,可见韩国对半导体行业的依赖之重。

在半导体行业,韩国拥有着绝对的自信,不仅在短时间内赶超日本和中国台湾,更是一度打得日本半导体企业找不着北。但韩国没想到,自己最引以为豪的半导体行业,“咽喉”却被日本拿捏住。

韩国是全球第一的手机设备供应商,在屏幕和记忆体市场都拥有近乎垄断的地位。但在这些领域,日本一直把持着基础高精尖材料的话语权。

先不谈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生产,韩国三星无论在材料还是机器设备层面,都无法离开日本企业。就连三星一向引以为傲的OLED屏幕,在蒸镀机和屏幕生产的原材料上,也完全依赖于从日本进口。

日本掌握着上游的核心技术,而韩国干的则是在日本的技术基础上进行生产的买卖,因此日本对韩国的打击,精准到招招毙命。

例如,过去日本材料企业出口至韩国时,大约一周就能拿到许可,并且只要获得一次全面许可,就可免除3年的个别审查。

在半导体行业,氟化氢是不可缺少的一味原材料,主要用来切割半导体基板。但氟化氢的腐蚀性极强,无法长期保存,韩国企业一直是小批量进口,每隔一段时间都必须从日本进口氟化氢。

日、韩贸易战的启示:中国半导体迎来黄金期

但新政策出台后,每次审查时间将持续90天,日本政府将针对名单上的品项一一进行审查,包括相关契约、使用途径、销售处等等,过去只需要3份文件,如今却需要9份以上。

7月1日,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宣布将对韩国实施严格的半导体出口限制,包括用于制造手机荧幕、OLED面板的氟聚酰亚胺、用于半导体制造的光阴剂及高纯度的氟化氢等三种化学原料。自4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据《Money Today》向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相关业界人士确认,日本限制名单上的原料自新政策颁布后,韩国企业从日本进口的数量为零。

这也是李在镕亲赴日本的根本原因。

02 繁荣本身已经埋下毁灭的种子——斯蒂格里茨

三星等大财团作为韩国经济繁荣的基础,多次担起国家经济转型的重任,让韩国得以跻身发达国家之列。

70世纪中期,在美国的强权下,日本被迫开放计算机和半导体市场,日本因此感知到与美国之间的差距,下定决心大力投入和发展半导体。

由日本通产省牵头,以日立、 三菱、富士通、东芝、日本电气五大公司为骨干,联合了日本通产省的电子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共投资720 亿日元,用于进行半导体产业核心共性技术的突破。

从惠普公司1983年发布的一项DRAM芯片调查发现,1980年前日本芯片良品率是美国同等产品的5倍。

在大型DRAM上取得的成功,使日本忽略了技术的改变,固执的将适用于大型机的DRAM技术深入发展,强调芯片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随着1980年后个人电脑、互联网等相继推出,以PC、移动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时代到来,此时的芯片更加看重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非长久的稳定性。日本没有抓住个人PC产值飙升的档口主动进行产业调整,加上美国对其的打压,日本半导体行业开始走下坡路。

此时的韩国则抓住机会成功上了位。

1975年,韩国政府公布了扶持半导体产业的六年计划,强调实现电子配件及半导体生产的本土化。还组织“官民一体”的DRAM共同开发项目,即通过政府的投资来发展DRAM产业。

日、韩贸易战的启示:中国半导体迎来黄金期

前三星集团首席执行官李秉哲

前三星集团首席执行官李秉哲在1983年2月决定,对内存芯片生产进行大规模投资,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其在硅谷成立的SST国际公司,对三星的技术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日本一样,韩国半导体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1983年至1987年间实施的“半导体工业振兴计划”中,韩国政府共投入了3.46亿美元的贷款,并激发了2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DRAM价格雪崩,从2.25狂跌至0.31美刀,三星利用“反周期定律”,使市场上的DRAM价格不断下跌,很多厂家都没能挺过这一寒冬。

最先倒下的是德国巨头奇梦达,由于资金链断裂,于2009年初破产。随后,辗转至中国紫光集团赵伟国手上;日本的尔必达苦苦支撑数年,最终在2012年被美光收购。尔必达破产当晚,位于首尔京畿道的三星总部,灯火彻夜通明。

日本另一巨头东芝的闪存业务,也在2017年被美国贝恩资本收购。至此,整个DRAM行业只剩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家。其中,三星和SK海力士两大韩国巨头独占75%的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霸主。

经历日本一事,美国变得极度敏感。因此在三星凭借64MDRAM芯片成为内存芯片的头部企业时,也曾面临美国的反倾销诉讼。但三星有个不简单的掌门人——李健熙,他曾派人游说克林顿政府:

如果三星无法正常制造芯片,日本企业占据市场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竞争者的减少将进一步太高美国购入芯片的价格,对于美国企业更加不利。

这次游说十分成功,美国仅向三星收取了0.74%的反倾销税,日本则要上交100%的反倾销税。

如今,韩国在全球半导体叱咤多年,日本半导体产业却要靠“卖儿卖女养家糊口”。

尽管中日韩三国大小矛盾不断,但真要说谁能奈何了谁,也不是能简单办到的。

中日韩之间存在着一个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日本负责提供原材料,韩国进行产品加工,中国则加工成成品。可谓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产业链都会收到波及。

日本的氟化聚酰亚胺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90%,高纯度氟化氢气体产能也占到了全球的70%。所以它可以底气十足的利用原材料打压韩国。

但韩国也有着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不可忽视的巨头企业,在DRAM领域,两家企业的全球份额达到了70%,在NAND型闪存领域也高达50%,在超高清有机EL面板领域,韩国三星和LG显示器2家掌握着90%多份额。

日本的索尼、松下等大型企业也是其重要客户,反过来说,日本的这一举措也会对自身的企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其外, 三星在越南拥有多家手机和家电工厂,占据了越南2018年出口整体的四分之一。据美国花旗集团的统计显示,在越南,韩国企业占半导体存储器进口的比例达到64%。同样,中国半导体存储器进口的48%也来自韩国企业。

在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院丁一凡的观点里,日韩是全球经济化的受益者,和整个东亚地区的价值链紧密相关,因此日韩的经贸争端,不仅中国会遭受到波及,更会给东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而站在全球价值链的角度上考虑,各国更应该做的是共同维护,而不是破坏。

在产业链的下游,韩国生产的半导体与OLED产品主要出口至中国。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该国半导体出口额为1281.5亿美元,其中对华出口额达857.8亿美元。

换言之,韩国企业的零部件供给出现问题,那中国的华为等智能手机厂商的生产必将会收到影响。

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韩国的不可替代性则更加被凸现。

日韩的贸易摩擦,会使得中国企业十分被动。虽然我国体量巨大,大力发展工业化的前提下能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但在产业链顶端的核心科技领域依然被卡着脖子。

03 万物皆有裂缝处,那是光射进来的地方。   ——科恩

短期来看,日韩之争确实会给中国企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呢?

日本的化学原材料市占率90%,所以想要找到新的替代不太可能,但韩国的“DRAM”和NANDflsh,却并不是没有可替代的可能。

在目前的记忆体市场上,韩国是老大,美国和中国台湾则排在前三。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旦美国选择和中国台湾联手,这第一的宝座怕是要换人来坐了。

在中国内陆,虽然记忆体的技术和制成赶不上美国和韩国的成熟,但我国一直在不断加大记忆体的研发投入。

中国的半导体之路,从来就不好走。

日、韩贸易战的启示:中国半导体迎来黄金期

1956年的夏天,黄昆和谢希德等海归专家在北大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专业——北大半导体物理专业,正式拉开中国半导体序幕。

此后,仿佛受到感召般,清华、中科院等高校或研究机构紧随其后,逐渐完善半导体人才的培养体系,成为培育半导体人才的摇篮。

整个半导体市场一派欣欣向荣,但要落到实处,结果却并不让人满意。用王守武1997年在人民大会堂上的发言:“全国共有600多家半导体生产工厂,其一年生产的集成电路总量,只等于日本一家大型工厂月产量的十分之一。”就足以概括当时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现状。

同年,29岁的张汝京入职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三年后,他一手建立的中芯国际在上海的张江北区拔地而起。

2000年后,中国半导体迎来高速发展,一大批优秀的半导体企业相继成立:

2001年,珠海炬力在环境优美的海滨城市珠海成立;

2002年,深圳汇顶科技正式成立;

2003年,中兴微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山局登记成立;

2004年,海思半导体也落地深圳。

2006年,中国半导体陷入了黎明前的黑暗。中芯国际在和台积电的第一次对垒中惨败,元气大伤;内地芯片界爆发臭名昭著的汉芯事件;而国家组织的三大国产CPU”方舟、众志、龙芯“也相继失败。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中国半导体士气大挫,更有舆论的煽风点火,那时的半导体行业置身数九寒天,闻不见一丝春天的气息。

每年,我国在进口芯片上花的钱高达2000亿美金,和进口石油的规模不相上下,发展半导体已经刻不容缓。

经历过无数灰暗的日子,中国的半导体已经具备发展的优渥土壤:无数从海外回归的顶级科研人才;不断发展壮大的国产工程师队伍;一些标杆性企业所做的良好示范;以及国家的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

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发展,一些半导体公司已经有所结果。以华为海思为代表的新芯片设计公司、以长电科技为代表的芯片封装公司和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液晶显示屏公司等。

目前全球范围内半导体行业已经进入成熟发展的存量竞争阶段,但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的早期阶段。2015年以来全国半导体设计行业规模增速维持在20%以上,2018年国内IC设计市场规模达到2577亿元,同比增长达32.42%。

而据IC insights 2017年报告,全球营收前十的的芯片Fabless(设计)公司中,中国占据了三席:联发科、海思以及紫光。其中紫光作为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其芯片业务主要包括三大领域,一是以长江存储为主的存储芯片,二是以紫光展锐为主的手机芯片,三是安全芯片。

其中,在存储芯片方,从2016年开始,紫光集团相继在武汉、南京、成都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近10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与存储器制造工厂,并在2017年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颗3D NAND闪存芯片。

这家通过并购由经营食品和房地产业务的公司已经成功转型为科技企业,对于芯片行业,有着极大的野心。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曾宣言:紫光希望在运营商领域成为华为的平衡者和思科的替代者,在存储芯片领域成为三星的平衡者。

在韩国独占鳌头的屏幕领域,我国企业也从没放弃追赶的脚步。直至2018年的第一季度,京东方首次超过LGD和三星,成为全球液晶电视屏幕的出货量排名第一的厂商,当然还有笔记本屏幕、显示器屏幕、平板电脑屏幕京东方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更是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快速扩大产能。

就目前的手机市场来说,中国手机品牌所占的市场不容小觑。在IDC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的数据排行中,华为已经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第二位,而且在市场份额上占据19%远超苹果的11.7%。可以看出,在全球市场份额前五名内,国产手机占据了四位,只留下苹果和三星是外国的品牌。

也就是说,如果我国手机品牌都选择和京东方合作,那么韩国的垄断地位还能否保持还是未知数。

韩国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京烨的分析称,日韩经济纠纷若扩大,两国电子电器行业都将受损,而中国相关产品产量可能将因此增加2.1%。

香港《南华早报》也认为:中国或许能借日韩经贸摩擦获得竞争优势。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过去数十年,韩日垄断了全球半导体行业,如今市场出现空白,中国的新兴企业或许会成为新选择。

04成功属于这样的人们,他们抓住了被别人看作是障碍的机遇——泰德罗

半导体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初采用的是IDM模式。直到今天,已经历过美国向日本进行装配转移和美日向韩国、中国台湾转移储存产业和晶圆代工模式两次大迁徙。

这两次转移除了政治上的考量,也受到人力成本和电子市场发展的影响。

日本家电市场的兴起促生了半导体的发展,而PC电脑的风靡,则让韩国和中国台湾将DRAM和晶圆代工抓在了手里。

正如上文所说,中国的智能手机发展态势良好,占据了全球手机市场极高的份额。

而美国之所以选择韩国和中国台湾,也有着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人力成本远低于日本的因素。但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人力市场则是绝对优于韩国和中国台湾的。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而今更是处在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黄金发展阶段。根据SEMI预测,2017~2020年全球将有78座新的晶圆代工厂投入运营,中国大陆将有接近30座新的晶圆厂投入运营,投资额为620亿美元,占全球晶圆厂投资额的28%。

全球经济一体化正逐渐演变成供应链顶端的垄断。

此次的日韩之争也让韩国意识到,要想摆脱日本的掣肘,唯一的方法是“自给自足”。韩国政府于今日宣布,将斥资65亿美元用于提振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计划在未来七年间投资约7.8万亿韩元在科技产业发展上。

而在今天的韩国身上,我们不难预见中国的明天。

这一场春天的雷暴提醒我们,不想成为鱼肉,你就要做个执牛耳者。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日、韩贸易战的启示:中国半导体迎来黄金期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在线作图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