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原标题为《哥伦比亚公园:如何重塑都市生活新理念》
本文首发至“锐裘”(id:rachelhui_say)
在你的记忆中,可曾见过一个集“社区+休闲+办公+历史”为一体的“公园”?
上周,曾经在法租界风靡一时的西餐厅 Blackbird 重新开业了。我们有幸在开业当晚就率先体验了新店。
△blackbird 新店外景
借着此行,我们解锁了它所在的片区——位于延安西路,最近十分火热的哥伦比亚公园(Columbia Circle)。
在过去的两个月,这公园的名字在朋友圈被频繁地提及,时装周分会场、adidas活动、美食市集等各类吸引都市潮人目光的活动都在此举办。
这个以城市更新为背景的项目已成为上海年轻人蜂拥而至的新“网红街区”。但它的动人之处,显然不止于此。
而更让人对它产生好奇的,还要数这一栋栋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群背后的故事。
△夜幕下的上生新所
老洋房一直是上海最具看点的历史建筑,它代表着上海曾经的一段繁华历史。这块横空出世的“公园”的前身亦是上海西区历史的一道缩影。
△ 1930年的上海沪西地图
当时,此处不仅是孙中山先生之子孙科先生的住所(由著名的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并建造),更是驻沪美侨的休闲娱乐场所。
△ 孙科别墅
之所以叫”哥伦比亚公园“,除了项目内一处老建筑的原型是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Columbia Country Club)外,还有一个和老上海息息相关的原因,是公园的另一头番禹路,它在解放前又名哥伦比亚路,而项目所在区域当时被称为“哥伦比亚圈”,是曾经著名的高端住宅区,从城市文脉来说有一定的记忆点。
△ 美国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整体一览
△ 这里曾是当时美乔休闲娱乐的生活圈
近一百年来,对于普通上海普通老百姓来说,这里是神秘、遥不可及的。哪怕是解放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简称:上生所)接管了该地区,这里变成了国营研究所,他们都未曾踏进这块片区。
直到如今,从上生所拿到租赁权的万科,携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OMA 将这改造成一个新的创意产业园区。重新打造后,它变成一个多元化的开放空间,兼具办公、生活方式、展陈和公共空间的混合功能园区。
片区对外取名为“哥伦比亚公园”,并采用“上生·新所”作为整个项目名,保留其曾经的历史,并赋予其新的生命。
作为城市更新项目,OMA高度还原了片区原来的相貌,并给予它新的作用。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的露天泳池,也是目前上海仅存的近代侨民总会露天游泳池,现已成为园区最具人气的打卡点。
美国乡村俱乐部 — 昔日与今朝
每栋建筑都清晰可见“上生新所”的logo,包含了他们各自的编号。logo源于曾经一栋建筑壁炉上的标志,经过简化后而来,这也意味着项目背后历史与现代融合的理念。
美国乡村俱乐部昔日壁炉标志
上生·新所 logo
为了纪念历史而开放的项目其实不少,例如香港的九龙城寨公园。而野心勃勃的万科显然希望赋予哥伦比亚公园更多“标签”。
引入的业态大多数都具有充满了典型海派风格,充分满足都市年轻人的口味:逼格满满的fusion餐馆、兼容咖啡吧和展览功能的独立书店、开放式的酒吧,贩卖家具家居的生活方式零售。
△即将开业的SEESAW
△在泳池旁“喝一杯”
在公园的东北角,我们发现了尚未开业的裸心社。这家创意办公空间在未来落成后会为公园输入更多都市创意的血液,让公园发挥多功能的城市生活综合体的功能。听说,谢霆锋的数字王国也即将入驻于此
△ 裸心社
此外,万科似乎有意将公园加上“时尚”的标签,上海时装周分会场,adidas的新品发布会……游泳池和孙科别墅已成了这里举办秀场和展览的“王牌场地”。而在下周,这里也即将迎来又一场大型公共展览——失恋博物馆。
△ 去年的adidas original 新品发布会
在过去讲述MINI探索城市生活的推文中,《锐裘》曾提到了人的生活半径。
哥伦比亚公园的角色,似乎将这三维度都融为一体了。和传统产业园区相比,哥伦比亚公园显得生趣盎然。它“打破次元壁”的理念体现在项目的“有形”与“隐形”上。
四周都被住宅小区包围,除了面向延安西路的主入口外,两个侧门都与邻近社区通道打通,这极大加强了项目与在地居民的连接,让它更容易接近。
lifestyle的消费场景融入了社区生活。对周边居民来说,“喝一杯”已不需要打车去其他片区,出门步行10分钟即到。
△ 公园的风情与办公与休闲场景的融合
用“用户多样性”这个词形容哥伦比亚公园的用户画像都不为过。我们很容易在这里发现不同年龄层的人,阿姨们和年轻姑娘们可能坐在邻桌,各自讨论不同的话题,这番景象竟有些和谐。
在公园北面的墙上,我们发现了一组形象生动的涂鸦墙。创作者是圈内颇有名气的艺术家Radio Woon。整片墙上描绘的,是园区里将融入形形色色的城市达人:艺术咖、生活家、夜跑者……尽情享受独特之地的无限活力,仿佛已经可预见未来丰富多元的生活景象。
△ 社区内非常吸引眼球的涂鸦墙
最重要的是这块地区背后的意义。
对城市来说,它不仅是休闲与打卡地,而是希望通过现代商业手段吸引年轻人,最终达到唤醒这块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区的作用,让年轻人记住这里。我们最近一直听到的“城市更新”,其意义便在于此。
在速食型消费时代,我们仍然需要一些富有人文色彩的当代城市产物,与当地人产生关联,其价值也更有持续性。
万科希望将哥伦比亚公园打造成上海城市更新的名片,这和同样是城市更新项目,位于北京前门的北京坊定位如出一辙。
“站在城市中心,看尽它的昔日与今朝”,我们能感受到项目团队在历史与现代元素做结合时做出的态度,正因为不容易,也使它更为动人。
历史无处不在,因为它代表着新生,Cheers for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互动时间#
你去过哥伦比亚公园了吗?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喜欢它?
欢迎在底部留言,说说你对这块新地标的感受
撰文:锐裘编辑:丁猫
本文来自《锐裘》(id:rachelhui_say),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