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产业曲江”(ID:chanyequjiang),36氪经授权发布。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成绩单”,国民经济开局良好。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从新兴产业相关领域来看,新动能快速成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直播带货、在线诊疗、远程办公这些新模式发展向好,线上线下融合提速。新兴产业发展亮点频现。进入新发展阶段,曲江新区牢牢把握新产业变革带来的“变道超车”机遇,加紧布局新兴产业发展,以创新的发展理念,高质量赋能文化产业体系建设。
近年来,发达国家加紧制定未来产业行动计划,重振实体经济,抢占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我国也抢抓产业变革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开局之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新兴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多个省市将发展未来产业写进“十四五”规划,纳入地方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2035年远景目标之中。并且创新投入、产业扶持、资金支持以及人才政策等也逐步到位。
湖南、湖北、山东、云南等多省明确了新兴产业规划和部署,包括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培育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发展新动能。同时,包括千万级财政资金、千亿级基金在内的多路新增资金正加速向新兴产业集结。
2020年,曲江新区紧盯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曲江新区产业发展实际,出台《曲江新区发展新兴产业与数字经济的工作方案》,为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产业发展方向。之后相继发布《曲江新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曲江新区关于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加速区内新兴产业布局,以政策扶持为发展新兴产业保驾护航。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具规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随着5G、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等新基建项目的投运,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得以巩固升级,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条件下,曲江新区勇立潮头,深耕新兴产业新蓝海。
精准推动产业布局调整,促进各类企业协同发展。促进头部企业创新驱动、规模放大,形成大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的优良产业生态。近年来,曲江新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体系。抢占新兴经济风口,以园区为承载,推进新兴产业新布局。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引领,招大引强释放强劲动力。运用产业链招商、小团组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打造产业链,吸引了智诚跨境电商基地、猿辅导西北中心等一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落户曲江,形成产业矩阵,不断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挥新基建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2020年,新基建政策出台,5G网络、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网络、技术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广阔国内市场、提供战略需求。曲江新区明确重点培育新兴产业5大领域,同时将发展数字经济摆在首要位置,全力支持电子商务、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 “新基建”相关产业领域蓬勃发展。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传媒产业领域的深度应用,研发设计搭载新技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鼓励产学研结合,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曲江新区继续推动园区建设,孵化特色项目,支持和引导有条件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产城人”“产学研”“教研创”深度融合、共促发展的特色产业基地。以跨境电商为核心的跨境电商数字文化产业园,作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基地,未来将成为曲江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重要示范和推动力量;作为校地合作典范的西安曲江财大创新创业产业园逆势而上,未来将在培训教育、产教融合、产业投资与服务等方面发挥园区作用。
加强创新人才培育,面向全球招徕人才。近年来曲江新区强化“双招双引”联合互动理念,坚持招商与招才并重,引资与引智并举,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的项目和人才支撑。积极招贤纳士,筑巢引凤,筑起了人才的“蓄水池”,巩固了曲江新区的“人才向心力”,吸引了一批行业“大咖”落户曲江,形成产业矩阵,不断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强对外合作,注重产业的国际化布局。在“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曲江新区随西安分团参加洽谈会的相关活动,同时主动出击,瞄准新兴产业展开多方位推介与招商,积极寻求资源合作,共谋新经济发展;同时,2020中国(西安) 跨境电商全球企业高峰会议在曲江举办,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开放合作提供契机,不断挖掘曲江经济发展活力与潜力。
下一步,曲江新区将持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全面营造适应新技术、新业态蓬勃涌现的生态环境,打造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平台,形成一批带动作用强的新支柱产业,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同时不断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进程,推动数字技术、高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适宜新兴产业成长的良好的环境和土壤,不断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