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90后的我在时代前沿看教育,终于明白为什么将要被00后“拍死在沙滩上”了 >

90后的我在时代前沿看教育,终于明白为什么将要被00后“拍死在沙滩上”了

转载时间:2022.08.27(原文发布时间:2018.03.17)
4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43次

我是36氪教育记者孟小白,日常工作是在时代前沿看教育创新。我发现今天的小孩子正在接受与我小时候非常不同的教育,特别令人羡慕。我想把它们写下来,分享给大家。从我接触过的项目中,我选取采访了“TECHPLAY”和“摩比思维”两个风格不同的公司;36氪不为它们背书或者打广告,但是非常感谢各位被访者真诚、详实的分享。

这篇文章献给两种人:一种是怕被00后“拍死”的90后,另一种是怕孩子被同龄人被“拍死”的80后。

90后的我在时代前沿看教育,终于明白为什么将要被00后“拍死在沙滩上”了


章节如下:

TECHPLAY:你没有、但是00后拥有的创造能力组合

摩比思维:你未体验过的“融会贯通”和开放视野

作为80后、90后,我们该怎么办?


正文:


TECHPLAY:你没有、但是00后拥有的创造能力组合


(一)

在TECHPLAY校区,我看到了如下课表。简单扫了一眼,发现自己的水平大概在4年级左右。

90后的我在时代前沿看教育,终于明白为什么将要被00后“拍死在沙滩上”了

我和李校长分享了我的“发现”;他表示,这个课表写得很保守,图中“4年级”的水平,7岁的孩子就可以达到。

关于TECHPLAY,我曾在《在创客教育大浪淘沙的时代,「TECHPLAY」用“真工具、真材料”筑起竞争壁垒》一文中详细介绍过:

传统美国创客的工作空间是车库,TECHPLAY尽可能还原了创客的环境。面对4岁以上的用户,TECHPLAY完全摒弃了乐高,而向他们提供数十种真实世界中的工具、设备和机床,对于高进阶的孩子,他们也提供多样传感器和软件工具。4岁开始,孩子就在TECHPLAY的工作间里,跟着老师,使用纸、木板、水泥、电路板创造真实的东西。

但其实我的疑虑一直是,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学会我逐渐在初中阶段才开始掌握的物理、以及那些只有在大学选择了专业课才会接触的知识和理论?


(二)

李校长问我:“2层楼和10层楼,哪一个更容易爬?”

我说:“两层楼。”

李校长说:“有台阶的楼更容易爬。”

简单且娱乐性的问答暴露了我其实蛮严重的问题:惯性思维、观察能力弱、以及没有什么想象力。没有格外留意过对自己这些能力的培养,所以才导致我看不懂课表。

其实,课表中12阶课程背后的设计逻辑是这样的:

  • 首先,鼓励孩子拆东西。从由几个部件构成东西开始,例如笔(笔帽和笔杆)、凳子(靠背、坐板、凳腿和横梁)、手电筒(电池、电源、灯管、开关和灯泡);再拆更复杂的东西,例如滑板车或者电视机。拆东西的过程中,孩子会对一个物品的内在结构有所认知;在这个基础之上,再鼓励孩子把东西拼装回去,又会提升对原理的了解。

  • 顺理成章的下一步就是组装。使用真实材料和工具,可以锻炼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和动手“造物”的能力。

  • 组装成功后,孩子需要学习编程,从而让自己造的东西动起来。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具备了理解一个东西完整结构的能力,他需要做的是向不同部件(电源、马达或者传感器等)发出指令,实现对物件的控制。

  • 最后,当孩子拥有了理解构造-组装-控制的能力后,他们开始学习3D建模技术,来创造生活中本身不存在的、自己希望造出来的东西

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孩子刚开始只能够利用空间想象力在脑海中拆解普通的凳子,但是随着能力的不断增强,李校长表示,他希望能看到也许像马斯克那样“能在大脑中将火箭或者跑车中数万个零件瞬间拆解的人”。


(三)

不过,上面这些对课程设计逻辑的拆解也并没有触及教学最核心的东西。因为TECHPLAY的这种创客课程也只是教育的一种载体,参与课程的小孩子长大之后并不都会去造硬件或者写程序,所以更底层的,是对孩子组合能力的培养,这包括:

  1. 探索发现能力:观察到细节、变化和问题

  2. 创意能力:提出方案,试图解决

  3. 设计能力:拆解问题、提出合理设计方案

  4. 动手能力:根据方案,造出成品

  5. 逻辑能力:控制一个复杂的解决方案

  6. 表达协作能力:复杂的项目需要分工,由协作能力延伸出领导力

虽然小时候应试教育过多的我很难想象小孩子该怎么理解和获取这些能力,但李校长很显然不这么认为:

以观察探索能力为例,我认为想象力的缺失跟观察能力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历史上那么多人看到过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为什么只有牛顿从中思考出了万有引力?观察不只是看到,而是注意到不那么容易被看到的东西。

我们不会直接告诉小孩子什么是万有引力,而是会用手指推一下桌上的杯子,然后问孩子们“杯子为什么会动?”;孩子会说“因为你推了它”。

我再问“为什么我推它它就会动?”;孩子会说“因为你有力气,或者对它使了劲”。

“我们现在知道,如果你不对一个东西用力,它就不会动;只有用力了,它才会动。那么,苹果掉在地上,是不是有人向下推了一下它?”;“对……但是又没有人推啊。”

“如果不是人推的,那一定有什么别的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推了一下苹果。我们就对这种看不到的东西取一个带‘力’的名字好不好?”;孩子们会起很多名字,但我们最后会说牛顿叫它为“引力”。

“所以,你们现在和牛顿的方法差不多,都发现了‘引力’的存在。”

TECHPLAY每天大量的教研工作研究的并不是教什么,而是怎么教;不是孩子学什么,而是怎么学。上面“万有引力”的例子说明,教学方法不仅决定了教学效率,还锻炼了孩子的观察探索能力

李校长说,教育界和家长间还都没有达成共识,就是教育不是学知识,而是基于能力、而非学科的培养。能陪伴孩子终生的,是这些能力,而非任何学科的知识。任何课程都该只是能力教育的载体,而非目的本身。

作为一个90后,我小时候不知道创造力是可以围绕着六大能力培养出来的,等我知道的时候,就已经长大了。

摩比思维:你未体验过的“融会贯通”和开放视野


(一)

首先,不管你是80后还是90后,我向你发起一项挑战:

假设你手头只有一个苹果,并需要围绕这个苹果给小孩子上一堂课,你会讲些什么?

你能讲出来多少东西,其实跟上一部分说到的“观察力”相关,如果你从没有认真观察过身边的事物,即便看到一个苹果,我们也并不知道它有什么可说的。但是摩比思维的沈老师说:

我们会先跟孩子讲,苹果是怎么来的?它里面长什么样?它在结果之前长什么样?它生长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那个地方?

然后会说,如果我们生产了很多苹果,需要分给很多人,该怎么分比较合适?班级人数不同,比例该如何划分?如果出现非整数情况,我们该如何理解分数?

分好苹果之后,我们需要运输苹果到目的地。如何让车辆沿着特定路线行驶?如何确定什么是既定路线?如何控制车辆的行为?

最后,我们再回到宏观视角,了解一下苹果种植的发展情况,种植地相关的风土、灾情、文化等相关的人文历史知识。

这么下来,围绕着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苹果,孩子们学习了生物自然、数学、编程和人文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是融会贯通、相互串联的。生物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图像,而是用来观察生活中有机物的一种方式;数学也不只是公式和习题,而是用来解决分配问题的工具;编程也不再只是屏幕中的代码,它是有目的的控制事物的方式;历史知识的灌输,是为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

还有,除了让这些知识学习有了应用场景之外,这种教学方式更是提供了一个探索世界的框架,孩子熟悉之后可以举一反三。之后再看到西瓜、火龙果、石榴或者泰迪熊、曲奇饼干、共享单车,他们不太容易像以往那样仅仅是看到而已,这一连串的思维路径会在大脑中呈现一遍又一遍;他们可以问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知道该怎么去探寻答案。

90后的我在时代前沿看教育,终于明白为什么将要被00后“拍死在沙滩上”了


(二)

当然,上面也只是沈老师为了照顾我的理解能力,为我举的一个简单例子。孩子的求知欲比我们强得多,一个“苹果”显然不能够满足他们。

实际上,我走进摩比思维教室的时候,看到的是这么一副景象:

教室里到处散落着手工材料和制作工具;几个孩子半蹲或趴在地上,摆弄一张手绘地图上各式各样的装置。看到我,班主任曹老师起身向我走来,孩子们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依然热火朝天地指着地图讨论什么事情。曹老师告诉我:这堂课在20分钟前就已经结束了。

接着,他跟我回顾了刚刚这堂课长达8小时的全部过程:

  • 从孩子熟悉的“三只小猪”故事开始,带着孩子们仔细观察建筑,并且发现建筑的共性:有门、有墙、有窗、有顶、有柱、有梁……

  • 了解结构之后,让孩子们自己利用手头材料(例如橡皮泥)做一个房子模型出来。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发现之前没有观察到的细节,有的地方少了砖头、有的地方不够高……

  • 脱离动画,播放建筑视频,让孩子了解到世界各地风格不同的建筑、冰屋、树屋、故宫、城堡……

  • 然后再次动手,使用手头的工具(例如冰棍)模拟木头屋的搭建。搭建成功后,引导孩子思考更多的事情,例如,为什么不能搭得更高!

  • 这个时候再播放一个视频,讲述什么是地基、什么是钢筋混凝土、以及这些东西怎么帮助人们建起了摩天大楼。

  • 关于单一建筑的知识普及完毕后,老师会使用PPT讲解城市规划、以及不同建筑的各种用途。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被引导观察和思考自己在城市中遇到过什么建筑,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位置。

  • 系统地了解之后,孩子可以搭建和定义自己的建筑,然后共同在地图上创造自己的城市分布;他们会讨论文教区、商业区、住宅区如何合理分布,自己的建筑应该放在什么区域;还有对例如游乐园的位置产生观点冲突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沟通解决问题。

  • 此外,老师还会提出“公共厕所怎么分布”“警察局怎么分布”等不容易被留意的公共设施相关问题。

  • 最后,一个城市需要供水排污电力暖气系统、还有合理的道路规划,孩子们会再次经历提出设想、聚焦冲突、然后达成共识的过程。

  • 上课时间结束,孩子们对自己所建造城市的讨论并没有结束。8个小时后离开教室,楼房、道路、路灯、商店和民宅等一切城市中的东西在他们眼中,和上课前都完全不一样了。

令我羡慕的点在于,经历过这种课堂的小孩子对城市的了解程度将远远超过我。还有,他们深度体验了探究一个陌生领域的全过程。更甚,过程中他们聚焦冲突、通过沟通论证达成共识的能力训练是我到了国外大学才接触到的东西。

所以其实,回归到最开始我提出的关于“苹果”的挑战,很多80后和90后在没有经历过如此训练的情况下,很难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到底教会了孩子什么东西。为了解决父母不理解甚至对课程本身产生误解的情况,摩比思维还为家长制作了问答卡;教他们如何在课后询问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激发更多思考,而不是“你今天学了什么”和“我学了建筑”这样的简单问答。


作为80后、90后,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你身为父母,在看完了上面这些分析之后,依然举棋不定,那么下面是两周前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

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得对学校中高考情况进行排名,以及向学校提供非本校的中高考成绩数据。

虽然说政策并不会立竿见影,但是我们很难期待现在的小孩子在十年后还面临如同今天一般的应试环境。2014年LinkedIn网站上前十大最受欢迎的岗位在2009年都还是不存在的,对能力的重视和培养是孩子、公司和国家领跑未来的关键所在。

我和沈老师的交谈中注意到了“元认知”这个概念,指的是“对认知的认识”,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更简单地说就是,我意识到我掌握了某个东西,那么我是怎么学到这个东西的?我想到了这个问题,那么我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我得出了这个结论,那么我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这些过程合不合理?我该怎么改进这个过程?

你懂不懂“元认知”可能并不那么重要?但是你的孩子得明白


后记

*对于尚未做父母或者更加担心自己未来会不会被00后“拍死”的90后,我们也不是全无办法;但是关于在职教育,我们未来再写。

*文中使用的课程例子只是TECHPLAY和摩比思维课程体系中的一种,不代表全部的课堂形式。

*对于如何判断和选择优秀的教育产品,延伸阅读:《一份「清单」和一个「坐标轴」:这是2018年我看教育的方法论》,文中给出了评判教育产品的7点清单。

*最后要重申的是,本文挑选作例子的两家公司来自于我最近接触的项目,36氪并不表示他们做出了市场上最好的能力教育产品。散落在全国各地有非常多优秀和真心的教育者,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创新能力教育。在这里,祝他们获得教育和商业上的双重成功!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在线作图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