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图灵TOPIA”(ID:turingtopia),作者刘静,36氪经授权发布。
彩色的毛主席你见过吗?
据人民日报9月18日消息,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主旋律电影《决胜时刻》20日即将上映。
9月16日片方发布了一组新剧照——开国大典历史影像经过修复后的彩色4K画面。这是开国大典历史影像资料第一次以彩色超清画质出现在大荧幕上。
其实1949年的开国大典原来是有彩色影像的,当时中央政府还专门邀请了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来拍摄,遗憾的是一场意外火灾毁掉了这些珍贵资料。
唯一庆幸的是,最后被抢救出的残余胶片,正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片段。目前人们常见的黑白影像,则是由当时从延安请来的经历了战火考验的我国摄影师所记录下的。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导演黄建新日前透露,这段纪录片段能够以如此清晰的方式出现在影片中,也是一种“天赐良缘”。
“有人跟我说,手机上看到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的彩色录像,我一听就觉得很不寻常,因为我拍摄《建国大业》的时候,找遍了国内的资料库也只是几段黑白影像。”
几经波折后,黄建新及其团队在俄罗斯档案仓库的胶片中,找到了一段4分钟、16毫米胶片拍摄的开国大典的影像,于是就买了下来。
2017.4.14《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纪念加长版公映
对大多数人来说,电影修复工作依旧是一个神秘领域。其实,4K修复版背后,需要付出巨⼤的⼈⼯成本和时间成本。
⽬前国内⼤部分的数字电影是2K的,分辨率为2048×1080。4K电影是指分辨率为4096×2160的电影,是分辨率最⾼的数字电影。
“4K”修复⾸先要把胶⽚数字化扫描为分辨率4096×3112的序列帧图像⽂件,再通过“4K”数字中间⽚制作⽅式对影⽚进⾏修复。
⼀部“4K”修复电影的图像⽂件数据量约在6TB,在修复过程中很多环节需要进⾏实时(Real time)处理,因此需要先进的图像处理设备能满⾜修复需求。
⼀位从事电影修复⼯作的业内⼈⼠表示,老胶片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时间的消磨之下,胶片逐渐风化、发霉,胶片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脏点,修复者需要对脏点手动进行一帧帧的修复,整个过程重复而繁琐,这就考验着修复者的耐心和对胶片材质、内容、色彩的把握程度。
⼀个修复团队⾄少需要5⼈,每部影⽚需经过粗修、精修和校⾊等环节,其中最核⼼的是精修环节,需要将⼀部⽚⼦按⼆⼗分钟分段,⼀个⼈负责⼀段,⼈⼯⼿动逐帧修复视频图像,“以⼀部90分钟的影⽚为例,其⼤约有12万到14万帧,在⼀般难度下,每⼈每天只能修复4-5分钟;⽽如果碰到修复难度很⼤的影⽚,⼤家会进⾏‘会诊’提出综合修复意⻅,⼀个⼈⼀天有时候只能修复30秒。”
修复前后对比
人工修复成本巨大,近年来,人⼯智能的发展为⽼⽚修复带来了新的机会。
去年爱奇艺在业内推出了⾃主研发的ZoomAI视频增强技术,为⽼⽚修复提出了普适性的解决⽅案。这也是业内第⼀个利⽤较低成本,将深度学习技术⼤规模应⽤在视频画质增强场景中的⽅案。
在⽼⽚修复领域,⼈⼯智能技术是⼀个从⽆到有的过程,在AI开始“⼯作”之前,它必须经过⼤量的学习来搭建模型和推演算法,学习材料主要来⾃两⽅⾯:⼀⽅⾯,对照⼈⼯修复前后的影⽚;另⼀⽅⾯, 在清晰的⽚⼦上加糊、加噪,⼈为模拟⽼⽚。通过这些基本素材,超分辨率、去噪锐化、修复污迹、⾊彩增强成为了⼈⼯智能技术助⼒⽼⽚修复的“基本技能”。
⼈⼯智能技术还有不断“⾃我迭代”的能⼒。“对于样本的不断补充,多样性很重要,这有助于不断调整、优化、细化算法模型。”爱奇艺负责人表示,最早AI的能⼒仅限于实现增强⾊彩等“通⽤修复”,后来样本库中出现了胶⽚转数字化中经常“现身”的划痕、⿊⽩⽚中常有的斑块,技术上才做了跟进。”
据悉,⽬前在线视频⾏业已经普遍搭建了⼈⼯智能团队来进⾏⽼⽚修复。
之前图灵君也曾报道过总部位于洛杉矶的 VideoGorillas开发了一种新的生产辅助AI技术,称为Bigfoot超分辨率。这种技术通过使用神经网络来预测缺失的像素,从而将电影从480p转换为4K,这些像素质量高得令人难以置信,因此原始内容几乎与4K电影里面出现的一样。
总之,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的技术来修复电影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从业者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艺术思考,可能会给行业带来更高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