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AppSo,作者:周芷蔚,36氪经授权发布。
无论你怎样不情愿,时间总在毫不留情地流逝。
现实是很残酷的:有人拼背景赢了,有人拼资源赢了,有人拼运气赢了…… 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应该拼什么?在有限的时间里,拼效率是最佳策略。
尽管很多人都认识到「珍惜时间,及时做事」的重要性,却总是发现「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那么如何避免陷入无意识的时间黑洞?借 AppSo 这个平台,我来结合自己的小小思考和践行成果,尝试解答这 3 个问题并给出
解决方法:
时间黑洞 1.0:为什么做事总比预期慢?
时间黑洞 2.0:为什么应该做的总是没完成?
时间黑洞 3.0:做事为什么比别人慢?
我们总是倾向高估自己
和所有热爱规划的人一样,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制定的规划都无法顺利、按时完成。
这里就出现了时间黑洞 1.0:理应完成的工作 / 任务,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撇除走神、摸鱼等偷懒原因外,造成这个结果的最大原因可能是:以为自己有足够多时间完成这些工作,同时也高估了自己完成
对应任务的速度。
我后来将步骤较多的任务,比如写稿(完整流程涉及找题图、配图、搜集素材、排版、错别字检查),计划时间乘以 1.2 倍来估计耗时。
在面对较为复杂的任务(尤其是项目)时,可以尝试使用工具进行拆分,方便自己更好地预估时间。这里 AppSo 推荐大家使用脑图工具对任务进行拆分。
macOS 及 iOS 上收费的推荐 MindNode,全平台免费加内购的可以用 XMind,线上免安装版本可考虑幕布。
正如 AppSo 之前的文章提到:这类工具的特点是「调整灵活」,拖拽相应的节点,就能改变一段甚至一大段内容的顺序和从属关系。
思维导图能做的事还有很多,从会议头脑风暴、读书笔记、项目计划到工作总结,你甚至能用它来做长期规划,这里就不展开多说。
在时间黑洞 1.0 中,由于缺乏对时间的感知,造成实际耗时 > 理想耗时,我们自己「创造」了一个「丢失的时间」,只要及时调整对自己能力 / 效率的预期即可。
时间都花在哪了?
但事实上,更多地困扰大家的是时间黑洞 2.0:在时间规划里已经预留位置给「丢失的时间」,但为什么做事依旧缓慢?
对此的应对方法是,我们得清楚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
以这个已经记录完成时间的 todo 清单为例,很清晰可以知道「排版」这项任务的耗时是过长的(排版要用 3 小时?!看到这个计时的时候我是震惊的)。
面对这种恼人的情况,有一个比较靠谱且可行的方法:找到曾经和你做过一样事情的人询问,看看别人完成相同任务所耗费的时间,是否有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及时改进。
这里 AppSo 给大家推荐几个时间记录 App,以便大家发现「时间黑洞」。
1. Toggl #iOS #Android #macOS #Windows
这是一个全平台时间追踪 App,只要输入当前工作事项,它可以很方便地记录工作耗时。
登录 Toggl 的网页版,还可以看到任意时段的工作任务及耗时,以图表的方式让你清晰地看到什么事项占用了你最多的时间。
2. RescueTime #Android #macOS #Windows
这是一个很老牌的时间追踪工具了,只要打开,它就能自动识别你的行动,判断积极或消极(行为的类别可以重新自定义),并计算耗时。
同样地,登录网页版你可以看到日视图、周视图、月视图等时间追踪报告,让你直观地感受自己当天是否足够「高效」。
以上这两个软件是我曾经使用的,同类型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 TopTracker、iHour、时间块等。
通过上述的方法,找到最花你时间的事情,决定做还是不做,如果做,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想做的事——只要注意力不被优先级低的事项占据。
话虽如此,但我难以专注……
比起上述提到的两个时间黑洞外,时间黑洞 3.0 显得更为「隐蔽」,也不方便测算。
为什么?
因为时间黑洞 3.0 是:多任务切换时(包括工作分心)的损耗。
任务切换时,断开当前任务的连接,启动另一项任务,需要中断思考,重新整理身心,由此造成了「时间损耗」。
而且,切换多任务和自我损耗(Ego-Depletion)也有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做一次选择,就会消耗一定的心智,后续自制力会变差,也就更难成事。
也正因为这样,专心做事的人,效率必然比频繁切换任务的人高。
所以,面对时间黑洞 3.0,我们要强迫自己专注起来。首先得戒除的,当然是手机。
关于戒手机的话题,AppSo 曾经做过一期话题讨论,读者们贡献了他们亲测有用的方法。
有人利用 App 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长:
Offtime 挺好用的,强制禁止碰手机。by 筠
上高中的时候,出了个叫做「我要当学霸」的 app 当时就去下载了。你要是开启了学霸模式,手机就像被锁住一样,什么应用都打不开。by 郝疼痛
上述的这两个 App 均是 Android 独占,iOS 用户可以尝试使用 Forest。
只要在保持一段时间的专注,就会种下一棵树,专注时间足够长,便会成为森林。倘若中途碰手机,种下的树木便会「枯死」。
也有人尝试将手机内的娱乐功能逐一剔除:
QQ 更换成看不了空间的 TIM;微信朋友圈把不太重要的人全屏蔽掉,这样也就基本不刷朋友圈了;公众号重要的置顶(比如 AppSo ? ),不重要的大批量清理。 by 芜榖杂粱
上面的方法,其实是一种相对消极的应对策略,我们躲开诱惑,将自己放置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积极的应对策略是:创造动机。
或许大家认为,有内在动机的人必然是信念坚定,找到梦想的人。其实未必。
AppSo 曾经推荐的两个 App,就能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帮你创造动机,它们分别是 PlayTask 和 Habitica。
它们可以帮你像玩游戏一般完成任务,养成好习惯,再也不用纠结脆弱的自制力。
PlayTask 分为两大版块——成就商店和副本。成就商店包含任务和奖励,通过成就点数连结在一起。
用户可以自己制定任务以及完成后可获得的点数。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在 app 内确定任务完成,并获得点数。
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的成就点数,可以用在奖励里做自己想做的事。当然,奖励也都是自己设置的。
至于 Habitica 的简介可以看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