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首届蓝领互联网招聘行业研讨会《聚蓝海 赢未来》在苏州正式展开,本次研讨会由58赶集集团主办,真格基金、欧凯集团协办。
到场的蓝领创业者100多位,投资机构有真格基金、蓝湖资本、IDG、光速安振、北极光等,还有苏州当地大型用工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人。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李天国主任、苏州工业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刘广立局长、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定宪、博尔捷集团董事长侯正宇、天坤集团董事长王云雷等分别做了开场致辞和演讲。
下面一起来听些行业干货吧:
为什么说广义的蓝领赛道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呢?
此前我在36氪发表的《白领招聘已饱和,蓝领招聘还空着呢》文章中提到,官方统计数据,中国目前蓝领群体近 4 亿,其中农民工 2.74 亿,占全国总人口约30%。举个例子,很多蓝领都在用一款叫做“快手”的视频软件,该软件在2014年4月到2014年12月这8个月间用户量从400万涨到1亿,每个月用户增长1200万,每天用户增长40万。上面有一段视频,讲的是一个人放屁把裤子崩掉了,获得了百万级的点赞。这说明蓝领群体能给移动端APP带来多么增长是非常强劲的,但是相比于蓝领移动端的用户数量,目前市场上可服务于他们的应用软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谁可以最早的切入这批人群,谁就可能成为下一个数十亿美金的独角兽。
再从求职和招聘两个角度,谈一下相较白领,为什么更看好蓝领招聘?
1)从求职者的角度出发,白领有相对全面的职业规划,而蓝领则粘性较低。比如一个服务员被主管骂了顿,拿出手机一搜,对面的酒店也在招服务员,薪水还更高,马上辞职跳槽了。我们分析一下深层次的原因:对于蓝领而言,工作与工作间是低差别的,这就意味着高可比度。高可比度则给蓝领招聘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因为它能把选择量化,量化了之后就能进行比较,做出快速判断,从而给用户更高的价值。
2)从招聘者的角度出发,蓝领胜任工作的能力呈显性,仅需知道基本外在条件如外貌,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就能大致筛选出合适的人;所以可以通过技术来实现量化的比较,软件可以代替HR来对求职者筛选,结果还能八九不离十,对招聘者而言也提供了便利的价值。是一个可以规模化、具备网络效应的方向。
蓝领招聘演进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渠道,来帮助招聘者和求职者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二阶段为优质信息+服务,即我现在可以很容易看到有哪些工作了,但我不想受骗,想找到更好的工作 享受更好的招聘服务 怎么办?第三阶段是数据化+降低成本,即通过不断的交易积累,建立行业标准与个人信誉,实现招聘方与求职方更加精准的匹配。
终局会怎样?优质的公司将成长为一个规模化的蓝领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包括招聘、派遣、培训、保险、金融服务等。
蓝领互联网招聘将有一个非常广阔的未来,几千亿的规模,但是现在包括58赶集在内,所有的公司都在探索。
蓝领招聘未来会是入口级服务,因为只有蓝领的招聘,才能真实的反映求职者的薪水、居住地、社交等方面的大数据。并且,大家都在做招聘,实际上大家的目标不仅仅是招聘,而是从招聘开始,延伸到社交、衣食住行、金融服务、培训等整个蓝领服务的生态。
为什么招聘会和职业服务和生活服务在一起?今天去仔细看了看58赶集top50的客户,我原来一直以为top50是像德邦、维创这样的客户,但是里面有35个是教育、培训类公司,因为一个活的简历、一个活的联系方式往往成为一个教育公司、一个交友公司的营销工具,所以才有70%的大客户是来自于这个方面。也就是说实际上他们真正的客户已经深刻的理解到,招聘是一个入口,是一个大有所为的领域。
再举一个例子,百度科学家曾找我要58和赶集的十年前的简历数据。为什么?十年以内没换过电话号码的蓝领,贷款基本上是可靠的,这就是他给银行信贷提供的大数据。
市场方面,其实粗略看,整个蓝领和白领的边界在慢慢的模糊。更多的应该是区分务工蓝领、生活服务业蓝领,还有一部分是营销类蓝领,也可以称之为白领。因此,要搭起“梯子”来,逐步的让蓝领有进阶的机会。但我们去看2015年Q1的时候,虽然求职者远多于就业人员,可企业总说缺人,所以,一定要想到怎么让一个合格的求职者能够进入就业者的范畴,或者怎么让他成为就业者,这就是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58赶集集团每天产生两个将近50万份的资料,一百多万次的投递。但是我们的拨打电话量是300多万次,远远超过投递简历的数字。这是为什么?
因为蓝领是一个标准化的职位需求,它不需要过去的经验去证明他有这样的经历。整个蓝领应该去做大数据的清理,如果你知道他过去在哪个工厂工作过,他再去求职一个蓝领工作的时候基本上不用面试,而这些数据在他的简历上是没有被体现的,而这些数据和这些信息,在整个的体系中是可以被留存和记录下来的,而这样就会形成一系列的动作。58赶集要建立自己的面试中心,这个不是说要建58和赶集的面试中心,是要建立企业用工和用户面试更加有效率的中心。
举个例子,整个招聘的效率其实在前端时候是最大的,真正到了面试环节的时候损耗是不大的,我们可以看到下载200份简历可能只有10份简历应,真正面试到入职可能就变成3个了,前端的损耗效率是我们主要的损耗。其实前端的损耗效率也是人的损耗效率,一个求职者如果这两周他要找工作,他要跑10个以上的地点,我们有没有办法让他只跑一个地点?有没有办法让所有的用工方在面试之前就知道他的信息,这是58和赶集未来要做的事情,就是速聘以后要做的事情。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我们需要大量的合作伙伴,一起布局。58赶集要做的是一类似联盟的模式,把行业内的人、资源聚集在一起,实现蓝领招聘产业最高效。那么58赶集要做什么,能为合作伙伴提供什么?
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数据能力,二是资源整合能力,三是投资能力。
第一,数据能力就不用说了,我们有两亿多份简历,每天一千万个用户的访问,用户是一千万次交付或者投递,活跃人数是四百万。
第二点,简历背后是代表着一个活生生的人,或者说投递行为代表了活生生的人,包括他的薪水、工作、居住地、下一次的跳槽的目标。这个体系可以打通,不但是数据打通,而且是体系和人的打通,是可以传导的,这是我们要输出资源整合能力。
第三点,在招聘上我们更是往前看,不但是资本的能力,更多的58和赶集产出能力。我们有一批成熟的管理者和成熟的管理方法论,这些比资本更加重要。我觉得实际上是58赶集集团在资本之外能够给大家更多的帮助和辅导的地方。所以说我总结是资本+资源+能力,能力是最核心的。
赵世勇(斗米兼职董事长兼CEO):
凯文·凯利的一本新书里面提到了未来科技的四个必然的趋势,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共享,他认为共享是未来30年财富真正有巨大增长的领域。谷歌的创始人在2014年也提到过,未来的劳动力一定会从全职转向兼职。互联网女皇的报告中也有类似观点。
今年我们去日本一个集团访谈,提到的一个惊人的数据,他们的招聘业务占了公司的接近一半的收入,在招聘里面又会有全职和兼职方面,兼职的收入是大于全职收入的。日本已有很成熟的体系,每年自己的GDP增长不高,同时面临老龄化的状态,有些发展现状其实有可能是我们中国未来的一个参考轨迹。从整个的大趋势来讲,我们认为未来人通过分享去贡献自己的时间和技能的比例会越来越大,Airbnb、滴滴就是共享经济下的典型成功案例。
看一下兼职的市场规模,光是C2B的领域潜在的企业用户数就有四千多万,像加多宝和支付宝,每年用在线下推广的费用都超过了1个亿,全是兼职人员去完成的。但一直到现在关键的几个痛点都没有解决。
比如对于C2C来讲,首先是信息不对称,其实是判断选择困难。比如如果你给他一千块钱是一个月之后,你让他选我现在给你七百,他会选择直接要七百的,因为兼职他就是这样,希望快速拿到钱。这个时候即便是正规的企业,也会受到财务的约束,这时候其实需要中间有实力的平台去预付,或者跟金融机构去合作。
对于B2B来讲很明显,可能周日搞了一个活动迅速要五百人,可能到周一到周五的时候又不用了。
然后对于O2O的兴起,在全国同时做活动,一下要用到多少人,但是线下的兼职绝大部分的公司都是局限在某一个地方,甚至在北京有很多局限在区,所以现在没有一家能够具备很强的全国性的品牌。
我们所做的模式一是大流量,二是闭环。
为什么强调大流量,不管你做什么样的行业,不管是兼职还是全职,如果你做的方式方法是通过补贴,把线下已经存在的流水搬到平台上,那我认为它是毫无价值的。所以我们做的一个事情一定是有大量的自发的用户、自有的用户在平台独立成立,这个平台才是有价值的。
然后是闭环,就是说从第一次投简历开始一直到后面,整个的全流程,包括上岗、评价,包括支付公司,C也可以给企业评价,都是通过线上的方式去实现。这样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工资支付的问题,不会受骗,不会被克扣,因为都是通过平台去走的,他一定会很及时,因为我会在中间。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模式其实可以积累非常多的数据,这个数据刚才当中也提到,对于招聘的平台来讲,只是简历,这个简历的价值是比较低的,虽然他有价值但是很低,但是如果你能养住人,能积累很多方面的数据,比如从兼职角度来讲,他什么时间段可以兼职,然后兴趣点,然后约好之后失业率,放鸽子的比例是什么样的。包括企业也是,他会有积累大数据,对C和B都是非常有效的数据。
关于未来,我们是要建立两个库和一个环节。不只是积累简单的简历,还要积累企业的动态用工库。因为企业对兼职用工是多样性的,有这两个库之后,可以通过技术方式来真正提升动态。比如一个企业发布需求,详细的描述了这个需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需要多少人,而这个时候我的后台预算到底把这些平台推荐给哪些人,我们还有自己的兼职人工,他们平时表现怎么样,我推荐给什么样的人,可能你如果平时表现好,实际上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再往远了看,这个模式建立起来不只是覆盖基层,比如说业内一些大佬,假如张川在机场坐飞机晚点了,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平台上就可以发布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做行业咨询,然后有什么总监也在机场,或者行业创业者也在机场,就可以约他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智能把他推荐,所以行业大佬也是可以做兼职工作的。
在实现了大用户平台、大流水、大的企业用户之后,再会做相应的增值服务,包括金融,包括行业培训等。我们自己做不了这么多,可以跟很多家进行合作。
蓝湖资本是一个专注于互联网早期投资的研究型VC,投资过“手机贷”,这家公司就是给蓝领做金融服务的。还投资了一家公司叫“米菜网”,现在一天可以给几万个餐厅送食材,几千个分检工,几千个司机,这些人都是兼职,是一个巨大的蓝领用工方。
从投资方的一些视角,我们为什么看好蓝领这个领域?首先蓝领人口是远远大于白领的,另外蓝领的求职频次远远高于白领。
某著名外包工厂,一个月工人的流失率是35%,只好再招三分之一的工人,这就是蓝领市场的用人现状。可能用人单位很痛苦,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低效的市场,有低效就有效率提升的机会。一个最大的变化因素就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基础设施的改变,有可能会改变这个行业的现状。我们有一个判断就是低技能的工作是更需要“on-demand”撮合,就是随叫随到这样的服务,这样的服务是需要用智能设备来撮合的。
怎么判断市场特征?
我们觉得招聘市场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双边市场,就是说他有一个供给方和需求方,而且它的特点就是你的规模越大,效率越高,这是我们看到的适合规模化的特征。当你有更多的、更稳定的求职者的时候这个平台,那你就可以更快的、更低成本的、更精准的去满足企业的需求,满足好企业的需求,企业端就会有更多更稳定的用人需求放在你的平台上,你有更多、更稳定的用人需求之后就会更快地帮助求职者找到更合适的工作,那就有更多的求职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闭环,能够让规模更大的人效率更高。
在匹配过程中,因为规模更大,所以匹配效率可能是技能匹配、距离匹配、时间匹配。尤其像兼职,像斗米可能就会有小时工,只是在中午工作,或者只是在周末工作,这样时间的匹配也需要一个巨大的规模,需要你有用户的密度,需求的密度,才能满足好。
另外从规模化的困境来看,有一些因素让你规模越大越难,另外有一些因素是规模优势,让你规模越大越容易。任何行业里面都是两种因素PK,如果是规模不经济的因素PK胜利了,这个行业就会变成一个特别分散的行业,大量的中小企业占主体,反之,规模优势若胜利,这个行业就有可能出现一家独大,其实像58赶集就是很典型的。
在招聘里面我们发现规模不经济的因素有哪些?
比如我们看制造业的招聘,服务很重,需要依赖于信任,招聘服务商的客户关系变得特别重要。但其实一个人能维系的客户关系是很有限的,公司就没办法做的特别大,就不能更好的满足足供给需求,就没办法为工人不断地找到好工作,所以他的劳动力这一端也没办法长期留得住。招聘服务商就只能靠自己信任的这些工人然后介绍人,返一部分给介绍费,不断地招新的工人,所以这个模型是不能够规模化的。但招聘行业其实又有一些因素是具有规模优势的,主要体现跨区域能够满足大型连锁企业的需求,比如很多O2O领域的企业,需要大量人力。
从创业者来说,切入点有两种思路。有的行业需求方和供给方是相对稳定的,为这个行业做优化,整个产品以及内部的生态系统都是为这个行业做优化,纵切能够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可以横着切,招聘的第一层其实也是最浅的一层,只解决信息量大、透明度的问题。第二层就是派遣,对于用工方来说,不是说上来发信息让大家来报名,也不是专门去筛选,是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第三则是按效果服务,比如说一些推广,是按效果服务。这一部分其实是比派遣要更重。总结下来,信息综合是普招,派遣是包招,按效果付费是包工。还有一块是外围服务,比如像我们投资的手机贷,就是外围服务,给人群提供金融服务,比如说在手按两下,就给你带来一两千块钱。过一两个礼拜你发了工资就可以还钱,其实这个服务也是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你做起来以后,大家不一定能进得来。另外像软件、培训以及服务外包,这些可能如果你找到对的接入点有可能把壁垒建立起来。
给大家分享一个挺有意思的公司Glassdoor,这个公司起步是做白领的,白领可以去搜公司的名字,鼓励用户去爆料,这个公司给的工资多少钱,公司的妹子好不好看。后来慢慢切入到蓝领,比如说沃尔玛,我在这个超市工作,看到旁边的公司工作时间怎么加班工资发的及不及时,切到蓝领的时候增速还在继续扩大。其实从增长速度来说,他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招聘公司。它现在的阅读用户超过三千万,累计融资1.6亿美金。这个切入点挺有意思的,说白了就是点评,又有点像社区,其实蓝领在上面发东西,看东西的频次很高。也许是再多的创业者可以研究的方向。
最后提两点建议,第一是关注用户黏性,二是思考“规模化”的难点和问题。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思考一下跟58赶集的关系,58赶集其实是一个把基础设施搭建的非常好,如果你做事情跟58赶集很类似,你也是做一个信息平台有可能是死路一条。你要做的是怎么避开58赶集信息方面的优势,第二是你要利用58赶集平台的资源,第三是你怎么利用这个资源,怎么把这个业务构建起来,能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面有独特的价值,能够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