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竞争最终呈现出来的格局会不会存在规律?Charles Arthur猜测,可能有。
这个话题要从Mozilla的一个操作系统说起。7天前,Mozilla Foundation宣布,将终止为智能手机开发操作系统FireFox OS的计划,FireFox OS智能手机的开发与销售也相应停止。这样下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格局变成了三国时代—Google的Android,苹果的iOS,以及微软的Windows Phone。只不过他们的实力对比差距有点大,按出货量大概是85:14:1的比例。
桌面操作系统的情况类似。最近一个季度的桌面OS份额情况大概是91:8:1,依次为微软的Windows、苹果的Mac OSX,以及大概是装Linux的组装机。
这个比例令人想起了2006年的一个观察测算数据。说的是在如果有100个人在网上互动的话,那么有1个人会创作内容,大概有9个人会提供反馈,而剩下的90个人光看不说(对:说的就是你)。后来的研究普遍证明了这个规律。
无论是PC还是智能手机,在早期阶段经历了寒武纪式的大爆发(玩家纷纷涌入试图成为市场统治者)之后,大部分的市场参与者都被淘汰,最后呈现出90:9:1的竞争格局。
比方说,在PC市场,曾经出现过的操作系统浩若繁星,DR-DOS、MS-DOS、CP/M、GEM、Amiga以及后来的BeOS、Linux等只是其中的几个而已。
智能手机市场上也曾经出现过Symbian、Meego、Windows Mobile、Asha、BlackBerry 7、BlackBerry 10以及Firefox OS等。现在这些都已经烟消云散,黑莓已经投向Android,Firefox OS刚刚列入阵亡名单。Jolla濒临死亡,大概只剩下三星的Tizen还在硬撑。
这些操作系统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组件商品化的推动,但由于操作系统及应用生态体系的维护成本高昂,市场整顿最终在所难免。比方说BB10的放弃就是因为给不同的芯片写驱动的成本太高,转投Android压力就变成Google的了。
搜索引擎的情况也类似。根据Statcounter的数据,Google占(欧洲)桌面搜索90%的市场份额,微软Bing拿到了7.3%,Yahoo占3.5%,剩下的1.2%被一大堆“其它”瓜分。在移动侧,Google为94%,Yahoo为3%,Bing为2%,其他为0.3%。
浏览器呢?2002-3年微软的IE占据了主导地位,拿到了95%的市场份额,当然,这是由于Netscape被微软的捆绑攻势打压,以及苹果的Safari和Firefox还没出来所致。随后Firefox成为了“9%”玩家,并迅速获得流行,在2009年份额一度达到了24%。但2008年随着Google携Chrome杀入,这个市场开始发生巨变,IE和Firefox份额逐渐减少,Chrome正在慢慢掌控市场。
越是网络化的环境,在市场成熟后90:9:1的现象就越常见。当然,局部的变化是由的,未必每一个市场都严格遵循这种比率,比方说iPhone用户多一点,Mac用户少一点。而浏览器市场的变化是因为Chrome像以前的IE一样有个大靠山:Chrome是Google唯一在首页推销过的广告。
但为什么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市场格局也接近这一比率呢?这些不像OS那样要靠商品化生产,其部署成本和维护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不可见的。但它们相对比较容易开发,其使用的网络效应往往对做得好的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产品都是网络化世界的一部分,而且都是互斥的活动,也就是说,每一次你只能用一个。很少有人会同时使用两部智能手机、两个桌面操作系统。每次只能用一个搜索引擎搜索,浏览器也一样。
不过有一个硬件领域并不遵循90:9:1规律—游戏机。上一代的游戏机(任天堂Wii、索尼PS3、微软Xbox 360)呈现的是真正的三国争霸,销量比大概是1.01亿:8590万:8490万,基本势均力敌。现在的这一代游戏机也仍然背离那条规则。这种现象可能可以解释为游戏机从未“商品大众化”过,因为每一个都只有一个制造商,而PC和智能手机的制造商却是一堆堆。只要竞争对手能提供有吸引力的内容,游戏机的平台合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领域也不遵循这条规律,那就是社交网络。你可以同时是Facebook和Twitter、Instagram、Snapchat等的用户,而且在这些平台上面发送同样的内容。在通信工具上,你可以同时拥有WhatsApp、BBM、Google Hangouts、Skype账号。所以这些网络和app的用户数并不遵循这条规律。
其原因就是这些活动的非排他性。那90:9:1会不会成为互斥活动产品竞争的规律呢?比方说看看共享打车市场最后会不会呈现出Uber、Lyft、Hailo 90:9:1的格局?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会不会也类似呢?再观察几年吧,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