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终身教育布局:巨头们怎么做? >

终身教育布局:巨头们怎么做?

转载时间:2022.09.19(原文发布时间:2018.12.16)
2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7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凯力说”(ID:carryyyyy_2018),作者:李凯力,长期关注泛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机会。

过去的几个月中,职业教育融资时间频发,其中最为“大手笔”的要数已经进入C轮、估值据称达到50亿人民币的高顿了,而高顿背后的产业投资人新东方在职教领域的布局也引起了笔者的好奇。新东方从出国留学语培起家,切入职业教育市场是在客群年龄段上向后的自然延伸。事实上,高顿也只是新东方在职教领域十二起投资/并购标的之一。

新东方职业教育领域投资/并购事件不完全统计:

终身教育布局:巨头们怎么做?

新东方职业教育布局

直观上来看,2016年是新东方调整投资策略的分水岭。16年之前的投资标的以成熟期企业的财务投资为主,达内、高顿和尚德均是新东方对于新的培训学科和新人群的探索;16年之后的投资方向回归至对于现有学生群体和老师的深度服务,出现更多早期企业,也有了更强的战略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新东方在投资/并购和自建业务的选择上也很有趣。15年,新东方成立“海威时代”做应届大学生(以归国留学生为主)的求职服务和技能提升,项目基本以失败告终后,新东方在16年底和17年夏天快速投资布局了两家做相同业务的公司,实习Plus和Unicareer。其中,Unicareer也是以留学生的求职服务起家,并已经成为该细分赛道中的第一名,而新东方业务团队则不在职前教育领域中有动作。

同理,在观察到14年拿了自己投资的高顿迅猛的增长后,新东方迟迟没有兑现“依靠在线平台给高顿网线导流”的诺言,在专做金融财会基础证书培训、协同最强的“职上网”上看不到任何可直接进入高顿的入口,仅在“新东方在线”最下端友情链接中的倒数第二行中得到了一个位置。

这样的安排是否预示着新东方对于金融领域培训也打着自己的算盘?毕竟,学英语、考GMAT去留学和考CPA、CFA的人中,也有着不小的重合度。虽然这只是笔者的猜测,但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新东方也是“自创不成则投,投而优则自创”的代表之一了。

和稳扎稳打的新东方相比,同样以标准化考试培训起家的Kaplan在职业教育的布局则要激进得多。Kaplan 17年营收为15亿美元,与新东方去年的营收水平相似,却从上个世纪开始就已经开始了买买买之路。仅统计2010年至今,Kaplan完成了至少16起收购和3起投资,横跨医疗、编程、金融、能源等多个学科和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等7个国家,无不体现着Kaplan从一个美国本土备考公司转型至提供终身教育的国际企业的决心。

细致看下来,Kaplan对于投资/并购的标的有着较明显的偏好:

1.标的收入多在1,500万美元以内,500-1,000万美元左右的居多;

2.除了学校、留学中介等重服务型企业,成人职业教育类标的基本均为纯线上教育平台;

3.以面向高层次人群的高客单价产品为主,培训学科也均为高收入职业。

在亚洲等国家收购留学中介,在英国等地收购接受大量来自亚洲学生的国际学校,将这部分流量导给自己的标准化考试培训业务、预科、本科及职业教育项目,并在英语国家进行横向的学科和证书培训业务的整合,冠以Kaplan的名字进行品牌背书,逻辑看似合理,然而结果却并不如意。

仅在15到17三年间,由于长期亏损,Kaplan就再次出售或关闭了职前收购来的三个职业教育项目。而其自有业务由于学生数量连续下降,也出售了高等教育业务线中的几乎所有的线下校区、在澳大利亚的一个英语培训学校、在中国的一所预科学校,甚至将核心产品之一“Kaplan University”(多学科在线教育平台)整体打包卖给了普渡大学,更名为Purdue University Global,并以非营利形态运营,帮助美国没能上大学或完成学业的人们在线上重新获得证书或学位。

连续的买买买、卖卖卖和不断的重组使得Kaplan近几年的财务数据并不好看。除了预科业务有微增长,高等教育及标准化考试备考培训收入均连年下降,而新开发的企业培训业务也还未成体量。Kaplan将业绩下滑总结为需求的减少,但跨地域、跨学科、跨目标客群年龄段的投后整合能力的缺乏或许才是导致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线下和线上的抉择中,Kaplan选择了线上,但纯线上的学习方式是否完美适用于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从澳大利亚起家的另一个大型教育集团Navitas,依然坚守于与大学合作、学习期间提供一份实习的线下职业教育,仅购买Lynda的线上课程作为补充。依靠相对简单的业务线,Navitas成长为年培训8万学生,营收10亿美元级别的公司,但对离开大学后的终身学习尚未开始布局。

都是从备考业务和国际教育起家,新东方和Navitas选择谨慎观望,Kaplan选择大胆布局但尚未成功,至此,教育巨头布局对终身学习的布局并未完全走通。

随着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红海,国内教育巨头、海外教育巨头和各路创业公司纷纷入局,做平台的机构科目越扩越多,做服务的机构越做越重,目标客群却变得越来越“挑”—— 打价格战的平台陷入客单价2,000元魔咒(且复购低),打个性化的机构越来越小而美,让人不禁重新开始思考真正能构建壁垒的职业教育模式是怎样的?亦或者,职业教育切“高层次”人群是否是最佳的进入点?满足市场最大需求的“中端”教育在中国也已经日渐成熟,而做惯了高收入人群、高客单的教育巨头们如何切入、如何成功整合,也令我们倍感期待。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终身教育布局:巨头们怎么做?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在线作图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