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ID:sv_race),36氪经授权发布。
硅兔君见过芭蕾,但是没见过这样的芭蕾......
好端端的舞者... 跳着跳着,变成了个几何图形。
还是那种里面有很多三角形的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开始旋转... 跳跃... 闭着眼......
舞者重新出现!
在几何图形里面完成着动作......
看清楚了么~ 胳膊、膝盖上的关节,都连着线。
还没完~ 舞者又变成了一堆碎线条......
碎线条还是跳芭蕾~
然后舞者重新出现,碎线条全部落地。
配上声音,这一幕真的美cry了!
舞者顺着规定好的轨迹完成舞姿~
好美腻!
当然,只欣赏舞蹈并不符合硅兔君硅谷科技专家的自定位。这里面用到了一个技术,叫做 Rotoscoping,即影像转描技术。
Rotoscope 的本意,其实是一部用来协助动画制作的机器。这个机器1917年由动画片《大力水手》之父Max Fleischer发明。
一个动画设计师为何变成了发明家?说起来全都是被逼的啊。
早期的动画片制作极其粗糙,动画人物动作僵硬,让观众难以直视,尴尬癌都犯了好不好!
观众们看在它与真人电影与众不同的份上勉强忍受了它的存在。Max当然也觉得这动画片丑的出奇,忍无可忍之下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动画制作方法,这个负责投影的机器就是“Rotoscope”。
Rotoscope 的应用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动画制作技术,即影像转描技术 (Rotoscoping),将拍摄的真人影片一帧一帧的投影到一块玻璃上,动画设计师将纸铺在玻璃板上,逐帧描摹演员们的动作,将演员换成自己创作的动画形象,一部动画片就这样快速成型了。
Rotoscoping制作过程
发明Rotoscoping技术之前,荧屏上动画人物的动作全靠设计师想象。
例如,制作一幕主人公从站立姿势下蹲的镜头,动画设计师需要将这一个动作拆分成无数过度的静态姿势,先拆分再串联,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动画镜头。
全靠设计师想象,将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动作拆分成一个个静态姿势,再将脑海中的想象描绘到纸上可就难了。
这种做法的缺点非常明显。与现代流行的机械舞道理雷同,演员们将流畅的舞蹈动作拆分成一个个姿势,凭借僵硬、不连贯的动作吸引观众。观众喜欢机械舞,但如果动画人物动作僵硬、行动不连贯,观众就难以忍受了。
Rotoscoping技术通过将真人影像投射到玻璃上,为设计师提供了绘制人物动作时的依据,制作出的动画变得更加自然、生动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1931年拍摄的动画片贝蒂娃娃(Betty Boop)使用了Rotoscoping技术。
1951年迪士尼发行的动画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也没落下Rotoscoping技术。
今天,动画设计师当然不再手动临摹影片,已经有许多程序可以实时捕捉影片中演员的动作并自动生成动态抽象的人物轮廓,就像视频中表现出来的那么有趣。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