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在线作图 > 愿景是什么? >

愿景是什么?

转载时间:2022.10.04(原文发布时间:2021.06.21)
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36氪经授权发布。

小时候课堂中,很多人都会被问到这样问题: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多数同学都会满怀激情带着洋溢笑脸,高举小手回答老师:我要做名科学家,画家,警察,建筑师等。

若再被追问,做建筑师你想建什么样高楼,部分同学会描绘出一幅五颜六色的画面,迫于同学间“比学赶帮超”心态,那些还没想到梦想的同学也会随声附和。

老师也曾问过我,而我回答与众人相似“科学家”,其当时对此关键词并无太大概念,觉得虚无缥缈,幻想都不知什么样的。慢慢步入社会,我也曾尝试询问身边同事同样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

得到回答多半是:“你怎么突然问这个问题”?又不是三岁小孩儿,好好上班努力工作,没什么理想。从语言的迟疑焦虑与无奈中,我欲言又止。

作为成年人,每天被各种嘈杂声音影响着,如工作竞争压力大,做成件事真难,这种负面声音拉扯很快让人从快乐积极的“马”上被拉下来。

站在个人角度,如何向内求问“初心”找到愿景呢?就不单单是几句指导性问题所能解决,其核心与个人认知,目标,社会三者有巨大关系。

站在企业“向外求”角度,愿景指导组织前行,较多人存在认知偏差认为是画大饼,也确实有组织利用其价值肆意推崇。

愿景与画饼区别在于“里程碑与路线图是否有清晰规划”,愿景更能成为实现目标的精神支柱,画饼则是光说不练。

01.初心的形成

人常说,我做件事是基于“初心”,那初心是什么?维基百科释意为“最初的心意”,我认为它随着人的心智成长有两种发展阶段:

其一儿时的初心

我们刚出生是张白纸,在儿时所受的影响无外乎家庭环境,教育以及社会环境,两个孩子在同一家庭也会形成两种不同的人格。

先说家庭环境,我始终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譬如细节教育,两个孩子小时候同时看到妈妈对别的孩子好,若一个觉得嫉妒,认为妈妈去关心别人而没关心自己,另一个觉得妈妈很友爱,那今后就会受到细节观念影响,这些念头往往会随之长大。

譬如,有些家长本身没有接受更高层次文化,在35岁后就形成固有认知也不愿意学习,加上结婚早对孩子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就很容易让小孩在形成基础认知时得到教育不够。

作为家长,老师,你问小朋友在小学时初心是什么?或许他根本回答不上来,最多告诉你要把作业做好,听话,不犯错。

中学时期是道分水岭,因学科不断增加,此时孩子已经脱离家庭居住,重精力投入在学习中,但“学生社交”是他们必须功课,每个人性格特征不同,同学间相处对观念的影响也有起到巨大作用。

现在换个角度,若我现在问你,为什么要上大学?

或许你有很多答案,譬如以后成为像电视中谁一样的人,体验大学生活等,这一切总结成为两个字叫“期待”。

大学生活变的丰富,人总是对未来不确定性产生好奇与期待,并去追逐。但此时会出现因外界有趣事物的诱惑而造成精力分散。

譬如很多学生认为学校老师不管,就开始“谈对象”,“搞组织”等,也有人找到自身特长,在重点方面培养,在此开启截然不同旅程。

时间加快,毕业后1-5年为职业探索期,此时完成从学生到社会成年人的转变,我们不在依赖他人,学会独立面对困难,从心理上慢慢开始成熟,学会独立思考,并且尽可能在经济上也独立起来。

此阶段多数人开始学会规划自身未来及职业发展,但也有人因社会与学校不同,缺乏自我管理与自律而变得懒散。

若智远此时再让你思考,选择一份工作初心是什么?或许从原本大学时的无知无畏开始变得更加有“目的性”

其二对目标的初心

这段话你应该听过,工作目的是什么?有三个人回答分别为:挣钱,积累经验,为事业奋斗。这三者没有对错之分,分别从不同阶段出发,但成年人初心往往更最容易在过程当中迷失。

譬如你去家公司为寻求“挣钱”,单靠仅有的固定工资是很难发家致富,那就该用业余时间去思考人生下个阶段目标应该是什么样?

若单纯就为寻求“积累经验”,那就应该思考累积到什么程度,在哪些公司能得到释放,我在何时寻求展示机会等。

若是为事业奋斗,在决策困难与想要放弃时更应该思考,我为何加入此团队,做这件事的初心是为什么?那么,人们在为某个目标所奔赴时,为什么初心会发生改变呢?

主要分为内因与外因两种情况。

内因方面,初心会随着心境,阅历与目的三者而变,因阶段所在不同遇到问题解决方式不同,明天的认知或许高于昨天,在决策上显而也就需迭代升级。

外因方面,很多时刻我们因为错误的认知,会导致会做与想象有所背离。不忘初心的本质不在于阶段对错,而在所行所想是否达成一致。

试着思考下,你一路走来,只要确认大方向是向上生长的,每个阶段追逐虽不同,但整体都是前进的,结果自然不会太差。

就像我,每年核心围绕“迭代自己”出发,只比昨天的自己要求进步一点点,我发现,成长速度是非常之快。

其次社会也会影响人的目标与初心,它更让人们在追求个人目标时向内思考,如本分,踏实,友善,社会的初心与后期教育是持续完善自我观的过程。

何为自我观?

它分为三块,其一叫自我认知,指自己各种身心情况,人,我关系的认识。其二自我情感,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其三自我意识,伴随自我认知升级,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

自我观是人思想的内核,初心的形成会随目标与时间而变化,但每次选择与决定性因素往往与“自我观”有很大联系。

如一个人长期是固定性思维,它自我观看待某件事物同样也会本能性带这种思维模式,如一个人是成长型思维,反之愿意去接纳身边发生的一切,更有开放型的心态。

邓超电影中有句经典台词,如果你没有找到靶心,重复的拉弓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初心是什么?是为什么要出发去做这件事。目标是什么?指导初心在行走过程中形成可量化的一种工具。初心不在阶段对错,而是知行合一的意志与精神。

02.如何找到初心

在一段旅途中,我们往往是带着初心出发,但时间久了,就会被各种嘈杂声音所迷惑而忘记为什么要出发。

如何找到初心呢?有两个方法论值得你去践行,其一是:审视自己回忆从前,展望五年,其二是定目标。

回忆从前

我常用工具为复盘,试着尝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个周末空出半天时间,关掉手机,电脑,关上房门在没有任何打扰情况下,拿出笔和本从毕业开始尽可能回忆并写出每一年重要的二三件事。

它具有成长或者的挑战意义,当罗列清楚之后,接下来在另一张白纸中央写下这句话:“我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是的,接下来你要做的便是回答这个问题,把你脑中闪过各种想法马上写成一行,比如书法,舞蹈,音乐,任何想法都可以,可以只是几个字或几句话,也可以是“赚很多钱”。

你可能写着写着会突然有种内心情感涌动,但不至于哭出来,然后继续找,过程中可以回顾这些答案,试着思考“哪几个是我最想要的”。

很多人会出现想要太多或每个都没有强烈反应,那就做筛选法则,把不强烈的先划掉,最后留下2-3个进行决策,也有人立马能够找到直击心灵的那个,它就是你的初心。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把事情做好,金钱自然到达身边”,所以找到的初心可能离金钱很远,不过没关系这些都是可以进行规划。

展望五年

“今天的自己是昨天行为造成的”,若让你思考10年后的自己什么样,你或许看不到画像,但让你展望5年后想达到什么高度还是可以计划而来的。

试想下想要的生活,理想的工作状态,认识哪些朋友?跟谁在一起?等,同样把这些问题写在本子上,然后做减法。

为什么是减法而非同步进行?想要的多哪个都做不好,所以我把它们归类成为两类,其一:职业发展(事业,工作),其二生活(住哪里,生活条件)等。

后者是前者造成的,在前者上面尽可能在进行细化,如目前从事市场工作5年后我想达到什么职位,什么状态?

如对现在工作不满意,那就扪心自问自己想要什么工作,这所有一切要抛开金钱方面去思考,最后将得到聚焦式答案。

有很多工作3-5年内的人不知道如何规划职业发展是什么,最简单方法从行业入手,尽可能确认一个行业,即使换工作也不换行业。

有人展望未来从职业入手,有人是从“兴趣爱好入手”,若两者结合更能有效赋能自身。

譬如我有位朋友,他找自身初心前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一直觉得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

经过反思与复盘,他对“茶艺,茶道”感兴趣,在这门学科上研究近2年,吃透近上百款茶品类及功效,然后结合运营经验把两者合并,经验就成为自身最大生产力。

后来它在某短视频平台做“视频科普”,现在拥有自己的公司,成为垂直细分领域TOP10。

出发初心不同,对于结果导向的方向也就不同,若基于把事情做好的态度,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还可能磨炼心性与觉悟。

若基于金钱出发,过段时间发现不赚钱,也就慢慢放弃,很多事情都是基于感兴趣兴奋开始,但要时刻注意兴奋不等于初心。

兴奋≠初心

很多人认为不擅长就要敢于突破,因为恐惧而做的事,那多半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坚持下去会发现最后达到一个陌生地方,然后你疑惑,恐惧,觉得自身根本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继续走就会偏离路线。

这时原本的目标就会遥遥无期,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回到那个让你内心混乱和纠结的点,往回走直到你感觉要被治愈,想要达到你目标的热忱,然后再往前走。

这个热忱便是“初心”最初心动的感觉,你要去找事情中让自己兴奋的感觉,兴奋不是初心,但要研究背后为什么兴奋,那个“为什么”很重要。

很多人误以为一时的兴奋是真正想要的东西,于是便出现“三分热情”。

兴奋不是坏事,它是启程时让你血脉喷张拥有的行动力,但过兴奋期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就会出现怀疑或迷茫。

比如一位朋友看到短视频大趋所势,自身躬身入局,但在行动半个月后发现并未达到预期状态,如“用户增长度,粉丝关注量”等,此时出现狂躁不安。

所以不同阶段会面临各种疑问,要知道从那一刻开始你的下个目标就会出现,它若未表现在所在事情上,即会存在“内心修炼”上。

而初心则是当达到某个阶段目标时,你的第一反应不是焦虑和暴躁,而是沉淀下来用心规划“下一步做什么”。

03.根据初心设定目标

你找到初心要做的事情后,合理计划再有效执行是必经之路。

我见过很多人上来就快速AII-in,疯狂投入段时间后也就不了了之,这如同一个人规定每月看4本书,可每次刚翻开第一页,忍不住就玩手机去了。

你认为自身执行力差,意志力薄弱或者做事本身就乏味无趣,其核心却没意识到是“方法论”不对,那些围绕初心把事情做成的人或团队,他们赢在设定目标的方法与众不同,更为科学。

我把目标分为两块“过程目标”与“里程碑目标”,两者都不能缺少的关键词为“数字化可衡量”。

过程目标的设定

万事起步难,初期的学习更注重过程。譬如我一位从零做到百万大V博主分享,他说初期自身创业做短视频时,把所有的竞争对手全都屏蔽掉,也从来不看知识付费课程,因为所有的外在信息都会给自身造成压力或熵增。

早期他并没有成立公司,白天在公司工作,下班在家内容,每天辛苦的从拍摄,剪辑,选题,策划全部自己搞定,唯一能做的是静下心来学习与“刻意练习”。

他认为不急功近利是年轻人做事最基础的准则,起初账号更新视频频率保持每周一条,在他看来前期注重质量比效率重要,很多人初期寻求素材内容多样化,就会忽略“出发的初心”。

他这样坚持3个月,共计产出视频15个,其中3条爆款给其带来数据的指数型增长,那过程怎么设定呢?

运用可循环式SMART五步原则,即S=specific(具体)Measurable+meaningful(可测量+有意义)Achievable(可实现)Relevant(有关联性)Timed(有截止日期)。

把学习也具体到“事物上”,譬如截止到周末必须搞定文案脚本这件事,那么不论是写还是学,结果代表一切,而过程是“张力”,在未熟能生巧前,过程尽可能做到细致,模板化。

其次要具备反哺思维,即我在新书《复利思维》书中的做事情A,可以关联到B,B和A的综合得到C,C又是前三者的赋能对象,怎么做呢?

一个长视频制作完成往往会有大量素材,如音乐片段,文稿,短视频素材,传统思维做工作会把这些全部删除,而他习惯建立素材库,即下次不用下下次依然能够用到。

里程碑目标的设定

什么是里程碑?若从项目角度它应该是时间轴上最重要的标志,典型的里程碑包括:开始和结束时间,预算比较,外部或内部审查,试验或修正。

若从初期自身找到初心做事角度,我把他总结为“中长期规划”“项目规划”两方面,过程目标在于短期,里程碑在短期内项目管理或者中长期业务管理。

一个人做事在于目标结果,里程碑做事在于团队协助,其本质在于“人的管理分工”与目标的管理。

什么时候会用到里程碑呢?当孤单一人创业到达有10小团队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它的核心是工作分解过程,也就是项目的WBS过程,那么里程碑怎么制定?

我把它分为5个步骤分别为:立项,项目时间节点,干系人列名单,工作拆解,结果复盘。

譬如不论你在创业公司还是大企业,独立负责某个项目,但工作中需要其他部门协同,这时就可以采用以上步骤,我以制作公司官网为例,大致如下:

立项(官网制作)总负责人是谁?告诉大家最后交付时间,分工(所有人名单),工作拆解,营销文化规划,UI主视觉设计,产品设计等,最后上线后进行复盘是否有流程问题,其他细节问题等。

随着业务发展公司规模逐渐壮大需要管理更多人时,按照马斯洛需求论光做事是不能满足大家欲望,那么此时就涉及到“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制定。

使命是为什么要做的初心,愿景则是要去的地方。

没有人在刚开始就想的很清楚自身要去哪里(个人也同样),于是很多公司在开始就会做套非常务虚的愿景,譬如“打造垂直领域TO1,服务更多需要技术的客户等”,而在企业文化落地中,并不能围绕它进行落地。

04.目标到愿景升级

那么愿景该如何制定呢?它是基于小公司存活后,大家拥有部分客户打过几次胜仗,然后一起坐下来商讨进行重新梳理的过程。

思考公司这艘小船在海洋中到底要去哪里?我们的竞品它们愿景是什么?我们与此业务差异化在哪里?我们做这件事的初心是什么?等。

我见到很多公司一开始就“向伟大致敬”,譬如模仿Costco,海尔,头条,美团等这些大企业,其并不适用于小公司。总结下来智远认为愿景的设计有三大维度,分别为构建框架,制定初稿,修改定稿。

构建框架

小组织规模在写愿景时,尽可能问问这两个问题,其一你想的愿景包含哪些内容,我把它总结为“向内求,向外求”,对员工还是对消费者客户等。

其二,可以对整个公司的使命(初心)提出一个愿景,其三也可以把公司的愿景集中在某个部门,譬如客户成功,产品技术,这决定你是家什么驱动类型的公司。

其次对于愿景设定“时间跨度很重要”,那些上来模仿Costco的,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时间跨度。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阶段,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愿景跨度在1-5年,5-10年,1-10年三个维度下。

最常见为5年愿景,可以试着将愿景扩散到公司目前的问题和关注点之外,思考公司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新的关注点。

再者尽可能思考下公司未来将涉及的领域,快速与团队罗列出目前成就,这个工作不会占领太多时间,而是找到目前壁垒点。

制定初稿

此时可以用到6W1H原则,至少应该花30分钟时间问问自己,希望未来公司成为什么样?在写初稿时候,尽可能回答以下所有问题:

我们公司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成立这家公司而不是小业务生存?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们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要走到哪里去?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做?何时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的事业和工作由谁来完成,谁来负责?

我们要为谁做事情?我们做的事情要对谁负责?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该如何做这些工作?如何实施,方法流程是什么样?

愿景是什么?

《6W1H制定愿景》

你是如何衡量公司的成功,与用户满意度等其他相比,利润有多重要?

你希望自己员工如何看待他们的工作,他们如何看待公司,如果你是创始人,你对公司有什么看法,你会雇佣什么样的人,他们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当对上述内容梳理后其次跟着感觉走,你可以写出些自然的东西.不要考虑什么看起来现实,看起来别人喜欢等因素,现在思考这些,可能会使目标感太低。

然后换个维度,展望未来,可以尽可能想象未来五年,将会成为什么样,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以这种方式思考,可以帮助聚焦。

同时若想发展长远,就需要让公司以外的其他人看到它的价值,此时需要“审视公司”,若它将无法改变其他人的生活,需求,那用户对公司的价值是没有思考兴趣的。

最后将个人目标写在初稿中,最为初心想做这件事的人(创始人)大概率可以把个人目标与企业结合在一起,比如埃隆·马斯克。

此外写进去的个人目标应和公司有关系,因为它将影响你工作的方式,譬如想早点退休与家人在一起,若是无关项如减肥,则不用写。

你还需要明确个人和工作的价值观,若公司与这些价值观背道而驰,就无法对自身设定的愿景保持热情。

修改愿景

写初稿是熵增的过程,写完后先搁置两到三天,再重头通读你的初稿。

一旦当平静下来再次阅读,可能会意识到当初的想法多么不切实际,你会想立马删掉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但是,请不要删除它们。

在你阅读时,需要思考这个愿景是否真的适合公司阶段性成长,扪心自问哪些内容能到你感到兴奋与鼓舞,哪些是让你感到恐惧与遥不可及,这些可以帮你确定初稿的优劣势。

修改阶段需要让愿景看起来更加现实,但并不意味要缩减愿景,而是需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可以实现的愿景上,若想实现每个阶段终极目标,后续需要执行采取的行动步骤。

如果对照愿景无法制定这些行动步骤,目标可能最终都无法实现,愿景也将成为空话。

在结合目标后弄明白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后就需要重新撰写愿景,这个版本的愿景需要比初稿更简洁,具体,在确认最终愿景前可能会经过大量反复修改,形成多个版本。

此时你可以寻求信任的人指导建议,最终这句话不应该只对自身有意义,也要得到其他人认可,譬如寻求专家,合作伙伴,经验丰富的企业文化负责人帮忙是不错的选择。

最终版本确认后,和你的目标用户,投资人,合作伙伴,同事等关键人员分享,得到大家认可。

随着不断发展的壮大,愿景的迭代也可以从过往曲线,当前状态,未来预期,供应链角度,应用场景描述,生产过程产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产业布局的角色,是补充?拓展?维护?还是0-1的突破等均可嵌入6W1H原则审视。

总结一下:

什么是个人愿景?一个人基于某件事的初心对未来制定的蓝图,虽会随着时间而迭代,但在关键时刻它是指导个人前进的动力源,当你迷茫时,可以照镜子,思考为什么而做。

什么是公司愿景?一个人基于某件事的初心对公司未来制定的蓝图,业务成型后分析我是谁?我要带着大家不同阶段到哪里去?

世上万物都有它的自然定律,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思去对待,一切事物都是对心智的考验。

此刻试着问问自己,现在的你在哪个阶段?行走这么久,我为什么要出发?祝你趁早找到自身的愿景,奔赴山海;保持热爱,积极心态接纳一切事物。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愿景是什么?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在线作图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在线作图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