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持续了两个多月的2020“钛谷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在宝鸡高新区圆满落幕。最终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三大领域的12个参赛项目分别荣获大赛冠、亚、季军。在获得创业现金奖励的同时,宝鸡高新区政府、与部分机构和项目,在金融、创业孵化方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助力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本次大赛以项目路演的形式贯穿始终,政府、创业者、资本方、行业专家“以赛为媒”进行了切实高效的交流。创业者不仅对宝鸡高新区的产业优势、优惠政策有了深入了解,宝鸡高新区也通过大赛吸附了国内外众多的优质参赛项目,并且基于企业当前发展现状,给予针对性的政策帮扶计划等等。资本方和行业专家则从市场需求、行业增长空间、发展瓶颈等多维度帮创业者认清产业现状,助其制定后续企业发展战略。当然,现场创业者彼此之间的碰撞交流也为企业后续的发展,探索了新的思路和眼界。
赛后,36氪陕西分别对宝鸡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领导、获奖项目以及评委专家进行了现场采访,分别从不同角度畅谈对此次大赛的感受和体验。
宝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建军
宝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建军介绍说:“近年来,宝鸡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聚集双创要素,悉心培育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宝鸡高新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一直以来以建设一流创新型园区为目标,坚持“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开发建设、民生改善”四轮驱动,在较短时间实现了超常规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绿色发展三大战略,力促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高端装备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突破,加速高铁新城、科技新城、综合保税区“三个经济板块”跨越发展。 在资金支持方面,宝鸡高新区用好金融政策,用金融杠杆撬动民间投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流动经济、共享经济,助力推动消费升级。
对于本次2020“钛谷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成功举办,刘建军认为其不仅充分展示了宝鸡高新区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双创氛围,而且聚集了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示范效应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更多业界资源向宝鸡聚集,后续将进一步推动宝鸡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中科院的博士 纳米摩擦材料项目负责人叶相元
“作为高校科研人员,希望通过此次大赛加快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更多落地应用场景,切实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创客组冠军项目负责人叶相元如是说。
作为中科院的博士,叶相元一直在研究所和高校从事纳米新材料的研发,其参赛项目为“纳米摩擦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水剂润滑剂,可广泛应用于煤矿冶金、金属、塑料、木材等的切割的工业领域,该技术叶相元团队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抱着寻求资本和市场的诉求参赛,叶相元有了直接和基金资本、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路演反馈,我对我们产品的市场需求空间、行业痛点甚至产品改进方向有了进一步了解,让更多的行业专家知道了我们的产品,这是我参赛的最大收获,”叶相元介绍说。
对于宝鸡高新区发展新材料产业的优势,叶相元认为首先是政策优势,宝鸡高新区对于初创科技企业会提供相应的办公、厂房、资金补贴,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创新创业环境有活力,比如本次大赛聚集了来自全国的投资机构、行业专家,很好的推荐了项目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了科研、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大赛专家评审小组组长董小泰
“项目来源广,科技含量高,整体组织严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人社部“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本次大赛专家评审小组组长董小泰对大赛这样评价道。董小泰认为,本次大赛的很多项目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都拥有自己的技术壁垒,整体科技含量高,是能够助力国内行业解决“卡脖子”问题突破的,而且大赛整体组织科学严谨,不仅宝鸡高新区政府大力支持,而且通过路演的方式让项目和资本、行业专家有了非常高效的对接,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借鉴意义。
对于处在初创期(创客组)和成长期(成长组)的不同项目,董小泰对其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对于初创项目我们主要关注项目的技术先进性,能否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从而使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对于成长组的项目我们主要考量该项目的市场前景、创始人对行业的认知、公司的团队、股权架构、融资情况等,看该项目是否具备从1成长到100的因素,”董小泰介绍说。当然,通过本次大赛宝鸡高新区也向外推介了区域优惠招商政策,吸引了外部创新创业者力量和资源聚集到宝鸡高新区,促进其进一步高质量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