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中国不缺旅店、招待所,而缺少的是将这些酒店连锁化运营管理,医疗影像服务同样需要综合运用互联网等手段,形成线上与线下的联通,实现医疗影像运营服务的规模化,连锁化。而我们在其中更像是一个‘酒店管理公司’的角色。”这是同心医联CEO刘伟奇对目前医疗影像服务行业及自身定位的判断。
医学影像在医疗诊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人口增长、消费升级、政策利好等因素更是推动着医学影像市场不断扩容。据预测,据预测2020年,我国医疗影像市场规模为6000-8000亿元。
千亿级的市场自然也引来了众多的市场参与者。比如,平安租赁宣布投入百亿试水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阿里健康2.25亿投资华润万东旗下的万里云;西门子医疗中国与美年大健康合作,共同设立与运营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此外,还有如汇医慧影、锐达等众多创业公司都切入了医学影像市场。同心医联也以其独特的市场定位和资源优势参与到影像市场的开发之中。
同心医联定位于互联网+医学影像的运营服务,已经实现线上+线下的业务闭环,为现有的医院影像科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与效率,进而形成影像服务的连锁化、规模化运营,并借此积累大量标准化影像数据,为未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奠定基础。据了解,其团队主要来自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大医学部,由多年医疗信息化、医院管理和医疗投资的背景与经验。在电子健康档案、海量云存储、医学影像视频出来方面有较深的技术积累。去年8月,同心医联完成了7500万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经纬中国,君联资本,联想之星,博见基金,飞象资本等。此前,同心医联还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完成天使轮与A轮融资。
同心医联的平台上,医学检查与影像运营形成了全流程服务,连接了患者、临床医生、影像科医生、医院影像科、以及临床专家和影像科专家多个主体。同时,结合同心医联的实体影像中心,完成线下与线下的联通,形成完整的影像服务体系。
同心医联最初推出的产品为“易检查”,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免费健康咨询和检查预约,通过其平台可以按照临床医生的要求,预约检查项目,完成检查后,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而另一产品“快诊”则是医生端的产品,方便医生随时查看患者病例报告。在医院的影像科,同心医疗提供了云影像平台,可以替代医院PACS系统的功能,方便影像科医生在移动端阅片,撰写报告,完成影像后处理等工作。当遇到普通影像科医生不能判断的问题时,同心医联还可以对接专家,进行远程阅片。对于临床上有需求的用户,也同样可以通过同心医联对接临床专家,进行二次问诊。
据了解,目前同心医联平台中已有4万名临床医生,合作医疗机构近100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与天津四地,为20万患者提供了医学检查服务。在医学影像上,同心医联自有的影像科医生在10人左右,另有四个专家分别带领的兼职医生团队。
在线下,同心医联在北京已经与民营医院以联营模式建立了两家影像中心,由同心医联提供人员与设备,并负责整体的运营管理。据介绍,两家影像中心分别于去年底和今年初正式开业运营,目前两家中心都已经实现盈利。
刘伟奇表示,从商业角度看,目前医院在影像服务上,只有在拍片环节上是收费的,后续的诊断、存储、影像后处理等服务都没有收费,所以如果单纯做轻模式,难以规模化收费,遇到变现问题。而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则是一条较好的实现路径。
除北京两个影像中心外,今年同心医联预计还将在华中、西北等地区的二三线城市与医院联营,设立影像中心。
“小医院或民营医院自建影像科投入很大,同时也缺少优质医生以及患者来源,并不划算。而我们通过连锁化的运营,可以将其流程优化,形成连锁酒店式的管理,为医院带来患者,提升其运用管理效率。”刘伟奇称。
去年8月,卫计委出台了《关于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明确了第三方影像中心标准,也为医学影像服务市场带来新机遇。据了解,一脉阳光、万里云、联众等医学影像公司都在着手布局。
刘伟奇认为,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的机会在基层。在一二三线城市,国家在影像设备上的投入已经很多,以北京为例,超过100家医院拥有核磁设备,但是真正运转饱和的也就30家左右。在这些城市开设独立影像中心,与医院产生直接竞争,也不易获得患者。而四五线城市、县级市原本的医疗影像资源薄弱,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有着较好的机会。
因此,同心医联在第三方影像中心上,将与政府合作的PPP模式,对县级市中的原来的公立医院进行改造,形成覆盖当地整个区域的影像中心。目前同心医联与政府合作的PPP项目也正在东北、江西等地筹备中。
尽管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加入了第三方影像中心的筹备建设,但是刘伟奇表示这与同心医联并不冲突,与重资产投资建设影像中心相比,同心医联可以在其中负责对影像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
“未来大医院在影像服务上依然会占据很强的地位。”刘伟奇谈到:“但影像的拍摄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将来也很难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所以独立影像中心还需要结合当地的政策、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区域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