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维小维生素”(ID:Weixiaowei6),作者维小维生素主创们,36氪经授权发布。
在最新一期的《圆桌派》中,窦文涛谈到了现代科技是个“骗局”。
“我发现不是人们想花钱,是(现代科技让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花的。”
“(现代科技)给了你更多的自由,但你也更多地处在了牢笼之中。”
是啊,现代科技带给我们方便的生活,但是花钱太容易了,也悄无声息地蚕食了我们的财富。
在这里,窦文涛老师的思维,其实是一种 “适得其反” 的思维策略。
何谓“适得其反”呢?打个比方。
PPT的确增加了我们演示、汇报、沟通的美感。然而PPT本身并无助提高我们的时间价值,甚至是让我们时间价值降低的。因为,我们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去学习、去钻研、去升级这个软件,同时市场上也会有各种胡里花哨的PPT模板出现,我们选择模板本身也是一个耗费心智的过程。
可能有时候一张纸、一支笔能说清楚的方案,你却用了一天时间在做PPT!
到最后,就出现了窦文涛思维中那种状态: 科技是进步了,但作用适得其反。
其实,生活中真的充满了逆向思维。这些逆向思维,让你保持更清醒的思考,防止一不小心就掉坑。
为此,德国作者罗尔夫多贝里根据过去40年心理学研究成果,总结了52个思维策略——《清醒思考的策略》。而这些思维策略连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都在迄今沿用。
思维策略的不同,正是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
那我从这52个思维工具里面找出几个,帮你捋一捋,那些让人清醒思考的策略都有什么?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咱们飞机的窗户是圆形的呢?
跟你讲一段往事吧。
英国的哈维兰彗星I型科技是世界上第一种被量产的喷气式飞机。然而,1953-1954年,这型号的飞机却发生了一系列神秘的空中解体。
随后,人们发现那是因为飞机的机窗是方形的,尖角引起了细小的裂纹,导致飞机解体。
所以,你现在看到的飞机窗户,都是圆形的。
这件事之后,飞机师戴维·沃伦建议每一家飞机当中都安装一个“黑匣子”,用以精准记录飞行事故的原因。
黑匣子的发明,除了是航空史上创新的记录方式, 更加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复盘。
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如你几年前买了100块的股票,而现在股价已经跌到了10块钱,你会怎么想呢?
是每天烧香拜佛乞求股价迅速回升?还是开始咒骂大盘,亦或是借酒消愁?
其实都没什么作用。老实说股票并不知道你买了它。
你更应该做的是,复盘当初你为什么买入这只股票,为什么买贵了,以后如何避免。
这才是对待错误最有用的方式。
其实,关于对待错误,没有哪个领域会像航空业一样认真了。
机长萨伦伯格曾说过:
“航空领域中的所有知识、所有规则、所有程,它们之所以存在,都是因为曾经有飞机在某个地点坠毁过。”
所以,高手通常把失败的经历看作是“黑匣子”。
然后拿着这个飞行记录仪彻底地去解剖,复盘记录,但求之后每次航线都能安全着陆。
只要你了解了失败的原因,你的人生就会因为这次糟糕的失败而变得更加美好。如果你无法解释自己究竟错在哪里,那就没法看懂这个时间,也没法看懂自己。
换言之: 无法解释自己的跌倒,那么你下次还是会跌倒。
巴菲特的人生座右铭是:“了解你的能力圈并坚守在圈中”。
他的商业伙伴查理·芒格补充道:“如果你试图在自己的能力圈外的事情上取得成功,那你的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
一个人一生要避免一塌糊涂,最明智的做法,是认清自己的能力,并且固守在那里。
这两年很多人都提倡要跳出舒适区,更倡导在能力圈范围外做事情。
但殊不知,守在自己的“圈内”,同样也会带来惊喜,这份惊喜通常来自于专注带来的复利。
就像年轻时候,
比尔·盖茨沉迷于编程
为什么要强调坚守“能力圈”?
道理很简单,一个卓越的程序员比一位不错的程序员强上两倍、三倍甚至十倍。
在解决同样的问题时,前者需要花的时间仅仅是后者的千分之一。律师、外科医生、设计师、研究员和销售员的世界也是如此。圈内和圈外,二者之间存在着千百倍的差别。
坚守自己的能力圈,也意味着量力而为。
当你在能力圈内积累的势能越多,你不知不觉会觉得自己投入产出比越来越高,获得的满足感也自然会越强。
这时你会觉得在,能力圈内投入1个小时,会比圈外投入1000个小时更加值得。
有一句话,很多人都觉得扎心:“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人到了差不多的年纪,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一下子像长期压缩的弹簧一样过日子。
长期的焦虑会导致慢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耗费我们数年的阳寿。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加拿大研究者做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实验。
研究人员用网罩把麻雀们隔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
然后一边用扬声器播放掠食者的声音,另一边却只播放自然的声音。
结果,听到掠食者噪声的麻雀产蛋量足足少了40%,而且孵化率偏低。成年的麻雀因为恐惧不敢觅食,因而雏鸟会被饿死。
最后,整个实验证明, 无需真正的威胁出现,恐惧本身足以影响一个人的生命。
其实很多时候,这些焦虑,往往都是人类臆想出来的元素。
毫不夸张地说,胡思乱想在如今社会颇为盛行:为了避免处理麻烦,大家都会将注意力放在未来一些抽象想象里面。
说句大白话,头脑中不好的念头,总是像扬声器一样放声大喊。
马克·吐温曾在晚年说过: “我已年老,经历过很多苦恼,然而担忧过的麻烦大多都没有发生。 ”
其实啊,大部分人臆想中的烦恼,并不会发生。
那减轻焦虑有什么实用的方法?
第一,留出固定的时间去专注于自己的焦虑。 把让自己忧虑的事情记录下来。
第二,专注于工作,让令人着迷的、内容充实的工作转移注意力。
也许,专注当下,才是开启幸福人生的一道开关。
日本管理之父稻盛和夫,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小学考初中、高中考大学,以及就职考试全都失败了。
后来他痛定思痛,苦思冥想之后,得出一个“人生结果方程式”:
人生的结果 = 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
你看, 思维方式的优劣,足足 占了三分之一 。
一个人拥有一个怎么样的人生,关键在于如何思考。
如果你觉得自己离幸福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那可能是,你走在一段脑袋偷懒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