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乎日报”(ID:zhihuribao),36氪经授权发布。
题图:中华遗产杂志/知乎
李白一辈子没怎么工作过,整日游山玩水,他的钱从哪儿来?
答主:ashy112(1600+ 赞同)
在李白所在的时代,普通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块:
1、当官。
在封建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考取功名,进入官场,不但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还是主要收入来源。
但是,李白一生几乎没担任什么官职。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只有在唐玄宗天宝初年(公元742年)经别人引荐当了三年的翰林待诏。说是三年,其实满打满算就一年多。翰林待诏是什么职位呢?其实就是一个陪皇帝玩乐的御用文人,还不参与政治事务。除此之外,他就没有在官场担任什么职务。
2、置产业。
封建时代,如果你有自己的产业(诸如田产、店铺之类),可以做庄园主。靠收租日子也可以过的很滋润。但是,李白一生到处游荡,辗转如飞蓬。即便有,估计也很难持久。
3、做生意。
商人在封建时代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漫长历史中,依然涌现诸多豪商巨富。只是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李白是做生意的,而且以他的性格,估计做生意也做不好做不久。
在排除的以上主流的收入来源之后,到底什么支持李白一生游山玩水呢?
李白的父亲叫李客,史料关于他的记载极少。(关于他具体是做什么的,下文有考证为商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李白 24 岁从蜀中出来游历的时候,身上曾带有一笔钱。这有他自己写的文为证:「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上安州裴长史书》 )。
不管这钱怎么来的,反正不是他自己的钱,很可能是他父亲或家族给的。而且他拿出 30 万钱救济落魄读书人,那么他拿出来的应该不止 30 万。
不过,这笔钱应该也不会太多,并且也很快被李白花完了。李白写过一首诗《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其中有这么一句「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这首诗写于公元 727 年,李白 26 岁,从蜀中出来也就三年。
李白一生有许多朋友,而且这些朋友不乏权贵和富豪。比如《将进酒》中那个元丹丘,两人交往达 22 年之久。
元丹丘是著名的道士,也是大庄园主,在河南嵩山、在国都长安都有自己的产业。
李白曾写过一首《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这首诗的序中有这么一句话:「丹丘家于颍阳。新卜别业」。别业,就是别墅的意思,说明元丹丘有自己的产业,他经常邀请李白到庄园做客。
李白还有个朋友叫元参军,他在太原也有自己的庄园,也经常请李白去游玩做客。有次李白到元参军庄园一住就是半年,还写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一句「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李白一生经历过 4 次婚姻:两次正式的,两次非正式的。
两次正式的婚姻中,第一次婚姻是入赘许家。女方是名门闺秀、相国府的许氏,算是富贵之家。
第二次婚姻,也是入赘(李白看来是靠女人上位的),女方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也算是一个权贵之家。这个妻子陪伴李白到最后,后来他犯事的时候,还是妻子从中斡旋解救的。两次正式婚姻,多多少少都会在经济上帮助过李白。
李白在长安呆了三年之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就是给了他一笔钱,让他走。这笔钱到底多少,史料并没有记载。但是,皇帝要赏赐肯定不会少。比如当年贺知章告老还乡的时候,唐玄宗就赏了他一个湖。
润笔也就是稿费。封建时代,虽然没有现在的职业作家那样,加入作协,有固定收入,还可以靠稿费活得很好。
但是,因为李白当时名气实在太大,慕名前来请他写文做诗的人非常多。他自己说「平生所作诗文,十散八九」。李白现在留下来的诗文 981 篇,那么,他写过的诗文可能达到一万篇。
而这些诗文中很多就是应制的诗文。这种时候肯定就会有一定的报酬,有时候是实物,有时候就是钱。
这可以从一些诗文标题看出来,比如《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人家给他送五云裘,写诗答谢)、《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想要白鹇,写诗来换)、《酬张司马赠墨》(人家送他墨,写诗答谢).......
唐代的另外一位大诗人白居易,与元稹是好友。元稹死后,白居易给他写了一篇墓志铭,元稹家人给他送了一笔钱。多少呢?六七十万钱。白居易觉得两人曾经是好友,不想收这钱,元稹家人硬要给,后来他就拿去修寺了。
这六七十万钱,应该就是当时请人写墓志铭的市场行情。白居易既然如此,那么,李白动动笔,稿酬肯定不比他少,甚至更高。
古代人的追星,其狂热并不比现代人弱多少。李白作为唐代的天王巨星,绝对的超级偶像,粉丝群遍布全国各个阶层。
达官贵人就不用说了,汪伦作为安徽的退休小官(有说是农民),也是李白的超级粉丝。他听说李白在泾县,特意酿好了酒,请李白来做客。后来李白临走时他还踏歌相送,李白非常感动,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名句。
还有一个山东的小官,李白游览鲁郡,到达中都时,他特意携了美酒和汶鱼来旅馆拜访李白,席间李白诗兴大发,做了一首《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送给他,这也是李白深受粉丝喜爱的证据。
......
总之,李白一生虽然几乎没做过官,也没啥产业,也没有从事过商业活动。但是,凭借着他出类拔萃的才华,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的追捧,也得到很多朋友家人的帮助,使得他一生虽然没有荣华富贵,但是,生活过的还算可以,并不是许多人想象的穷困潦倒,也因此可以一生漫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众多不朽篇章。
答主:中华遗产杂志(100+ 赞同)
不只是知友们有这个疑问。
历代的李白研究者也很困惑:李太白没有俸禄,没有地产,没有正经工作。他何以能赤手空拳既能周游寰宇、漫游山川,又可以如《将进酒》所说,「千金散尽还复来?」
裴斐在《李白经济生活探源》中认为,李白除了写诗并没有别的谋生手段,经济来源恐怕还是靠诗名和写诗谋取馈赠。可是仔细考证下来,这个说法有些疏漏:第一,李白出名以前花钱就挺大手大脚的;第二,李白成名后靠诗名和写诗馈赠的那点钱,还不够他塞牙缝。
我真的不差钱哦!
开元七年,十九岁的李白开始蜀中漫游:出入成都、登临峨眉、遍访蜀中名胜古迹。他在《留别广陵诸公》,这样回忆蜀中生活:
忆昔作少年,
结交赵与燕。
金羁络骏马,
锦带横龙泉。
寸心无疑事,
所向非徒然。
开元十年,二十二岁的李白
「与逸人东严字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上安州裴长史书》
开元十四年,二十四岁的李白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浮洞庭,历襄汉,」「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看看。李白不仅自己大手大脚,还带着落魄公子一起开心花钱。李白不用工作,也不需要还房贷。这个消费力和购买力,也忒恐怖了点儿。
物质的极大丰富才能带来精神的极大满足
三十余万金,相当于今天多少钱?
唐高祖时铸开元通宝钱,一枚(一文)重一钱,1000 文为一缗。一缗重六斤四两,三十余万金大致重一千九百余斤。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开元年间米一斗价十三。李白所散的「三十余万」可以买米 23000 余斗。唐代一斗米相当于今天 12.5 斤,23000 余斗=287500 斤。今天大米批发价 5.5 元/斤,那么「三十余万金」约为今天 1581250,每个月败家 100000+。
李白出名后,更是出手阔绰、日日笙歌:
他喜欢游山玩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喜欢采药炼丹,「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留别金陵诸公》
大家最熟悉的,还是他喜欢喝酒,「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赠内》
更不用提他娶过四个老婆、迁居六个地方,喝花酒娶小妾......这可都需要钱的。
李白一辈子都去过哪儿?
回到原题。李白不节流,没见他开源。李白的钱从哪儿来?
目前对李白经济来源有确切记载的,就是他在长安供职翰林期间的朝廷俸禄了。
天宝元年秋,李白应诏入长安;天宝三载三月,李白诏许还山,当了两年翰林。唐玄宗很礼遇李白,赐他珊瑚鞭、让他骑龙驹御马,想来李白也能有一大笔翰林的朝廷俸禄。但朝廷俸禄再优厚,也无法支撑李白的生活方式。所以算来算去,我们就把目光集中在李白他家上面了。
李白家是做什么的?
李白的从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说:李白的祖先世居陇西,隋末谪居西域碎叶。唐中宗神龙年间,李白他爹来到四川,客居绵州。碎叶,正处在丝绸之路上,这是一个诸国商胡杂居处,当时的商贸重镇。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考证:「李白排名李十二,足见他的兄弟辈很多。他的父亲李客由中亚碎叶迁徙入蜀,是拖着一大家子人的。李客必然是一位富商,不然他不能携带者那么多的人作长途羁旅。
李客入蜀后,把李白培养成一个漫游成癖,挥霍任性,游手好闲,重义好施的人,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商人地主;李家商业的规模相当大,他在长江上游和中游分设了两个庄口。一方面把巴蜀的产物运销到吴楚,另一方面又把吴楚的产物运销巴蜀。」
李家不只是商人,而且是大商人。李家搞着巴蜀「电商」,垄断着重庆四川的物资流通渠道。只有这样的家底,才可能孕育出李白这样的人、这种的诗。否则,即便累叶贵胄的杜甫,也得经常哭穷,捉襟见肘。
我觉得:可以邀请李白来回答另外一个知乎问题:「家里有矿是什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