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咏舍”(ID:yongshe01),作者:咏舍,36氪经授权发布。
昨天下午,我的一个朋友发来微信对我表示十分惊讶和佩服,他问我是如何做到带娃、上班、团队管理、写公众号、看书、还办成长营的?
我很奇怪他为什么要这么惊讶?因为我做的这些事并没有感觉吃力费劲呀,感觉很自然就做了呀。
直到昨天晚上看到一个同学提出要退出第二期成长营,我才发现原来大多数人在实际生活中里,并没有真正的去思考做一件事的价值或者这件事的意义,如何去更好平衡每件事的投入精力。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我的几个观点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是: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上面就是著名的三重境界的出处,说的核心观点:对于同样一件事,会有三重境界看法。
我们拿武松打虎来举个例子:
第一重境界:事情就是那个事情—武松打死了老虎
第二重境界:事情不是那个事情—武松生命受到威胁自我保护打死老虎。
第三重境界:事情还是那个事情—武松保护自己打死老虎,还为民除害。
很显然,同样一个事,第三重境界是更有长远意义的,更有价值的。
其实,第三重境界用在实际工作里,就是价值波动原理,也就是让我们跳出看一件事的成与败,而是看这件事未来产生的影响,它的联动范围有多少?
比如说拿阅读来举例吧,这个事情,短期内看不到结果,但是对于未来的价值是重要而且有意义的,我发现身边很多厉害的人,还有我曾经的领导们,他们都是阅读牛人,看的书的体量是我的n倍,知识积累和思维认知都高出很多。
我们再举一个设计师工作中的例子,我们设计师做七夕活动,花了3天画了一个精美页面,活动上了一天就下线了,这个不叫有长远价值波动。
为什么?因为它的影响和结果就是一次性的,它波及不到未来长远。
那什么才叫有长远价值波动呢?
还是拿刚才七夕活动来説,设计师在这次活动里,探索了一个七夕互动的动效,带来了用户的强烈参与度,这个创新成了一个专利,或者这个创新动效被其他春节、国庆活动借鉴,带来更好的体验。
这才叫长远价值波动!
也就是说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只考虑就是一件事的结果,这个结果尽量结合时间、价值波动范围这个维度,能对以后、对长远有影响。这样我们做的事才有价值,有意义,这才值得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做。
我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很多厉害的设计师,他们在投入一个项目前,已经都做好了未来好几步的方案规划。
以上是我今天分享的第一点:价值波动范围,不要只考虑眼前,跳出事情本身,看到长远。
我们先来理解下有限的精力这个概念。
上面这个图是一个杯子,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一个人的人生,也可以想象成职场里的大大小小的工作事项,橙色大石头的是我们有价值的目标,低价值的事情就是小沙子,小石头,我们只有先把大块有价值的石头放进去,然后才有空间再放细小的石头,如果一开始就用小石头填满那大石头就没有空间放了。
这也是导致为什么有的人穷忙,却没忙出个什么结果的原因。为什么有的人天天喊工作忙死了,却一直没升职价值。
不知道大家在工作中面对很多需求,是如何做到有条不紊的?
我相信很多人采取的方式就是流程中先定优先级,然后根据优先级有条理的来投入工作。但是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点:就是关乎到自己的晋升和自身发展。
说直白一点,怎么做能让我们升职加薪?比如这个月有 a、b、c、d、e这些需求。正常按优先级分就是每周 按顺序处理1-2个就完成了。但是我们要了解这些需求背后的影响和价值,如果b是最有 影响和价值,结合我们的擅长,最能出彩的,那我们就需要集中一个力量去攻b,把b做漂亮了,其他做普通也无妨。
昨天2群的大秉同学也给我们分享了他在腾讯里的同事的一次晋升的故事。他这个同事在晋升前,主动去找leader要合适的项目,通过把这个项目做好做精来完成晋级。
大秉也发现这个规律:绩效与晋升主要就是看那个b项目,如果按照正常流程来做,那就是正常出个设计 图,交付完事,最后结果就是普通,看不到亮点。
这就是我今天提到的第二点,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需要聚焦高价值区。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做到事事巨细,面面俱到,而且还会遇到自己不喜欢做的政治任务、紧急支援的情况。
但我们身在职场,很多情况身不由己,言不由衷。需要注意的是:聚焦的核心观点并不是教每个人去拒绝领导安排,拒绝不爱干的活。这就有点理解片面了!聚焦出发点是本着自己初心、自己意愿、擅长方向,结合项目价值,付出自己的巧劲,而不是蛮力,做到针对有价值的事情高投入、全力认真付出。
所以,再回到开头,我那个朋友微信问我怎么做到当妈妈同时,可以干那么多事?因为我主要精力都在做个人成长里,设计管理也是我的成长路线,公众号、阅读成长营都是我的核心主线的一个手段,我把自己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一个事上,写文章,做内容输出、分享,其实就是捎带换个形式而已。
怎么能识别出高价值区,避免自己瞎忙呢?
我这里有自己总结出来的模型,由四象限法转换过来。现在我把这个模型也沿用在我的时间管理上。
(1)四象限法
我们我们来看下我是怎么聚焦在高价值区,横轴是价值,左边是价值小,右边价值大,我把我喜欢的,一一罗略出来,我发现我最喜欢的职业成长在第一象限,这是我的人生梦想,在我做这样事情中让我感到幸福感。这个事的价值也是最大的,对我来说,未来可以影响更多人,能帮助更多人成长。而视觉执行,就反过来了。所以我把我的大部分精力聚焦在成长的内容上。
要点就是:第一,自己是否喜欢 (或者个人擅长)第二,是否有长远价值(或者项目重要、影响力)
昨天,我在问那位退出的同学的原因时候,我认为他是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他在当下面临太多事要做,各种打卡,晋升述职、ppt等,所以我认为从重要程度+个人喜好程度,他做的取舍是对的。
(2)列表排序法
另外,我这还有一个列表法,可以帮大家自己一一甄别,哪些事项是自己可以做,哪些不去做的?左边是自己想去做的一个个事项,右边是自己投入的时间、金钱、精力、以及带来的快乐感。每一项总分是10分,按照自己的 感觉去打分,最后看到结果时候就会很惊讶了。
比如,我心中还一直有2 个理想:想拍纪录片、想做插画师。在我做了列表法后,就放弃了。因为在目前这个阶段,我没有办法去付出更多精力在其他事情上。
这个列表法可以迅速打完分,看到一些很明显的结果。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点吧:要结合自己的爱好。自己擅长去做,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知行合一。不然明明做的很痛苦,又不愿意去做的,干嘛非得苦苦逼迫自己呢?我认为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有大于 100 分的惊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