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大学生职前教育市场的三个反思 >

大学生职前教育市场的三个反思

转载时间:2021.04.25(原文发布时间:2019.09.05)
34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47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栋伟”(ID:dushibuluo),作者 张栋伟,36氪经授权发布。

从2015年8月,我辞别北京前往黄河科技学院做专职大学生创业导师算起,在大学生职前教育领域已经熬过了4年。

2018年4月,作为厦门市高层次引进人才,我创办了“酷实习”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咨询平台,时光如梭,已经又是一年。

今天谈谈对大学生职前教育的一些感悟吧。

一、大学生市场的机遇

我在差不多去年8月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国务院令加持,大学生职前培训的风口要来了!》,简要的阐述了目前大学生市场的机会。

我国在校高校学生已经达到了3750万人,每年毕业接近900万人。

换言之,就是有一个长期半封闭的小社会,里面有3750人的消费常量,还会每年自动更新替换900万人的新增变量。

以公共数据参考,每个在校学生平均每年消费为20000元,也就是一个7500亿元的消费市场。

大学生职前教育市场的三个反思

这个市场里的用户群,年龄跨度不超过5岁,知识跨度几乎无差,消费观念基本一致,作息生活完全趋同,具备充分的可复制性。

同时,这个市场里的用户群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庇佑,善良到单纯。

这么好的一个市场,被政策封闭了很多年,一直到“双创”时代,终于把学校大门向社会打开了。

趣分期(趣店)、分期乐、饿了么、美团、ofo、北大青鸟、达内教育、中公培训等等,都在大学校园里掘到了第一桶金,或者成为关键市场之一。

这么大的市场,自然就有一些创业者,一些机构,也把培训业务打入校园。

二、大学生职前教育市场的困境

从理论上,企业端面临着招聘难,大学生端面临着就业难,貌似通过“职前教育+实习就业”可以形成连接,来解决这个供需矛盾。

但实际上,我在《834万大学生要毕业了!但就业难只是表象》文章中讲过:

1、企业招聘并不难,是企业自己难;

2、大学生的确就业难,但这是个伪命题;

3、教育体制也许该改革了。

因为实际上,要开展大学生职前教育,就必须回答三个核心业务问题:谁来学?学什么?谁来教?

1、谁来学?

大学生培训有个悖论,就是越是985、211之类的高材生,越爱学习;越是普通院校的学生,越不爱学习。

换言之,就是自身水平很好,根本不需要担心工作机会的大学生,到处在找学习提升和实习工作的机会;

相反那些很需要进修补课的大学生们,倒是天天混吃混喝,过的逍遥自在。

2、学什么?

想考公务员或者教师证,有中公网这类的考试培训;

想出国考雅思,有新东方这样的老牌机构;

想找个工作就业了再说,有达内培训、火星时代之类“包推荐”的培训工厂。

但目前扎堆在大学生职前教育的,比如职优你、职业蛙、三节课等等,也包括酷实习在内,实际上都是培训“软实力”。

“软实力”这个素质+技能的综合体,需要较长的时期之后才能显现出其价值。对于“我要的现在就要”这一代,很没有吸引力。

3、谁来教?

谁来教,也就是师资力量的问题,更是当前所有培训机构,尤其是线上培训机构的死穴。

但凡在实际岗位上做的很好的中层干部,根本没有时间给培训机构录制什么鸟课程。

至于还能拨出时间在线上与学员们亲切互动的,那都是企业里实在混不下去了,出来拿曾经的老东家公司品牌混口饭吃。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学员们看到的招生简章里,老师的介绍基本都是英文名——因为这样你就没办法去百度一下核查真伪——其实这个从业于3个大企业的“高管”,就是先后在3个公司给经理打过杂而已。

即便遇上个真的是BAT企业里的“经理”“总监”,千万不要惊讶。腾讯光“副总裁”就有40多个;阿里光M5级别以上的资深总监就有300多个。所以,那个给你在视频里或者音频里侃侃而谈的“总监级”,充其量是数千个高级经理之一而已。

现在的大学生职前教育课程模式,还无法解决“让真正有实力的人”来教“真正想学习的人”。

三、大学生职前教育市场的瓶颈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你就自己去招聘网站上搜一搜,看一看已经在行业里的培训机构,整天在忙着招聘什么岗位?

——招生。

不管是叫课程顾问,还是什么校园代表,乃至什么班主任、教学助理,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忙着“招生”。

原因无他,就是前面已经提过的“谁来学”的问题。

之所以“谁来学”这么难,就是因为“学什么”,而最后回到了“谁来教”。

技术基因差一些的企业,靠包装“内推就业”来忽悠;

忽悠能力差一些的企业,靠运营“学员推荐”来裂变;

裂变水平差一些的企业,靠搞定“校企合作”来变现。

看来看去,都不像是一个做“教育”的路数。

我一直倡导大学生职前教育应该是一个公益社会服务,他的价值模式应该要有一个三级火箭或者价值圆环。

当然我自己也没特别想清楚,否则“酷实习”也不会到现在还是持续亏损的探索状态。

如果你对大学生市场,或者大学生职前教育市场,感兴趣的话,欢迎加我一起探讨(百度一下,就能找到我)。

匆匆记录于2019年9月5日,厦门

作者:张栋伟(市场营销专家、资深互联网人士、“酷实习”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创始人)

特别提示:关注本专栏,别错过行业干货!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大学生职前教育市场的三个反思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