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镜头扫描就可以了解到食物里的营养结构,脂肪、糖类、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各占比多少,再结合用户一周以上扫描结果的连续数据分析,为用户规划未来合理的食物摄入量,并导向具体的周边商家,这是初创公司“微营养”的健康管理O2O思路。
其实依靠手机摄像头拍照后的图像识别+具体食物数据搜索和匹配,并不是很新的idea——曾经有Meal Snap做过,Siri背后的实验室SRI也在最近推出了Ceres项目,拍张照告诉用户食物里有多少热量,国内的外卖平台饿了么也在愚人节提出了类似的概念产品卡路里相机……不过“微营养”在自己的技术和模式上,都有与先前产品差异化的特别之处。
首先在技术上,微营养的图像处理原理是“图像的多维模块分析”,即把镜头中的菜切割成n份,把最小模块中包含的食物和后台的数据库(团队有此前创业所积累下的7000个美食数据)做一个比对,得到其中的含量成分,并计算出每种成分在这道菜中所占的比例。据微营养创始人鲍虎称,目前这项技术对中式餐饮的识别结果很准,尤其是在用户360°多角度扫描的情况下,而水果、西餐和少量海鲜则不行,或者是光线过亮或者过暗时,都会由于菜的颜色被盖住以致识别不准。
其次,识别之后如何建立商业模式,也是很有趣的一点。“微营养”的思路是,每个用户如果持续扫描一周以上,就可以根据这个连续的食物摄入数据,加上后台计步器记录的用户运动数据做分析,分析其日常饮食结构是否不够合理,比如脂肪含量过高,蛋白含量过低等,并据此给出未来合理的饮食规划建议。在给建议的部分,一则可以在后台接入营养师,由营养师给出个性化的饮食建议。二来也可以用O2O的方式,基于LBS和大数据,找到用户身边可以提供更健康的食物的商家,让用户到这些商家就餐,而这些商家所能提供的饮食的数据则由微营养的用户UGC或是与餐厅进行合作获得。
除了to c之外,微营养也考虑to b进行合作,商家为他们提供菜单数据,而他们可以为商家提供食物的营养结构数据,以及进店食客最喜欢吃什么菜的数据。比如到了饭点时,用户进店打开微营养,就会弹出一个适合他吃的本店食物出来,并且清晰显示这道菜里的营养成分和比例,这就是微营养和商家可以合作的地方。
鲍虎说,其实微营养就是一个入口,这个入口向上(健康主题生鲜电商)、向下(商家)都有可想象的盈利模式。而他们目前要做的还是先抓住用户,他预期中这款产品的目标群体是父母亲和孩子,因为现在的孩子读书时都是在学校吃,家长很关心孩子的饮食健康,会愿意让孩子用自己的手机扫描以跟踪孩子的饮食情况。
而就我自己的角度来看,“微营养”的思路确实有趣,因为在此之前的健康管理app都因为用户持续使用的动力不足而最终失去黏度,我觉得归根结底是一个只有记录和分析作用的线上产品很难和用户每天的生活有充分交互。但是如果在食物的拍照识别之上加入健康管理和O2O,则可以让产品离用户的生活更近,它能知道你每天吃了什么,你也能给它及时的反馈,这是之前的产品没有做到的。不过目前从产品层面来说,微营养的UI等等部分都还在很早期的阶段,个人觉得使用不够流畅,还有很大的打磨空间。
下载地址:点击进入微营养的36Kr Plus主页后,可在右侧的产品信息下点击Android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