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私域运营(SCRM) >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转载时间:2021.09.14(原文发布时间:2020.03.05)
306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06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 彭剑云,36氪经授权发布。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为什么优秀的企业家都会选择一名教练帮助自己?

  • 什么是教练式管理?

  • 如何通过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善提问者如木工伐木,先寻容易地方入手,然后再砍木头节疤。职场亦然,善提问者,更易看清事物本质,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事实上,提问的影响力远超我们想象,是人类世界进步的导火索。

原始人思索什么工具可吓退野兽,取得熟食?得到了促进人类繁衍核心的火种。牛顿思考苹果为什么往下掉?发现了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果。

可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人不敢或不善于提问。

问下属,担心影响权威;

执行第一,不深究背后逻辑;

开会发问,显得标新立异或被怀疑能力;

……

但你必须打破心理障碍,跳出舒适区,才能得到成长。

世上提问最多,并通过提问获取最大成效的人,莫过于每个行业精英的教练。

CEO发展机构伟事达私董会的总裁教练关苏哲告诉每位队员:

管理者都应拥有教练思维,通过提问启发集体智慧,为企业真正界定和解决问题。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这里,他分享在教练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心得,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什么是教练思维? 

20世纪5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有个著名的“安灯拉绳法”:

在工厂安装一根绳子,工人发现问题,就马上可以拉绳终止生产,把问题先解决。这种信任和责任的下放,促进员工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打磨每个环节让精益生产。

这种流程下,丰田汽车以其低成本和高质量而领先竞争者。到2008年,它超越规模化生产的美国公司,成了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

那么在要求凡事“执行第一,效率第一”的今天,谁可以成为在企业内部能让员工主动思考,寻求答案的那根绳子?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一家企业咨询公司抽取了100家500强企业,去了解培训和教练对公司的影响。数据显示,只做培训的公司,生产率是23.4%,但是任何公司的培训加上教练技术,效果将提升4倍。

运营“教练”的公司中,有77%的主管认为,采取有系统的“教练”能降低员工流失率。93%以上的企业认为能显著提升组织的整体运营绩效和个人能力,并提升员工忠诚度和客户满意度。

被美国商业周刊推崇的杰出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到人们的学习之道:除了在繁复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寻找方法自我表现、反省,更快的捷径是雇佣具备“学习工具”和“技术”的教练。然后用这些工具或技术培养个人独立思想能力,去找自己的解决方法。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在这里,教练和培训的最大区别是:

培训主要是传递知识和技能,而教练重点是培养个人独立思想能力,去寻找自己的解决之道。

韩非子有一句话:下君尽己之力,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所以,聪明的管理者会尽人之智;而拥有“教练思维”管理者则更厉害,因为他们会尽人之心,尽人之欲望。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那怎样的人才算是拥有教练思维呢?下面,请你先来做个测试。

当和别人讨论问题时:

你说话的时间比聆听时间长;

你提问时,倾向于用封闭式方法;

你给答案的频率远超过提问的频率;

你知道对方表达的观点,但不清楚他内心的想法和情绪;

和你谈话后,对方并没有表现得更加自信和积极。

如果你上面的答案都是“否”,那很好,你已经拥有了“教练思维”的能力或潜质。但如果有一个“是”,那你还需要通过持续的学习和训练,才能真正拥有那根让员工敢于发出自己声音的“绳子”。

这里,我们分享管理者拥有“教练思维”的原则和方法:

你要放弃控制欲和表达欲,以教练的方式去聆听。通过正确的问题框架和提问技巧,引导员工进行多维度思考,在其心智提升的过程中,为员工赋能。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我们要改变以“领导者”为核心的传统沟通方式,因为它不能激发团队潜能,让员工更倾向于被动执行。

只懂执行,缺乏思考的企业文化,不仅造成管理资源资源浪费,更对人才和公司商业创新进行了最大的扼杀。

靠一个强势CEO打天下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对领导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员工去创造出新知识,看见新方法。

二、6步法提问框架,

助团队提升思考力

让管理者拥有“教练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简单易用的就是6步法提问框架,它适用于大部分团队沟通:

发现问题,追溯本质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哪个方案值得尝试,如何实施方案。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其中发现和追溯问题两个环节最关键,问题源头错了,团队执行力越高越可怕。

下面是每个环节中常用到的方法:

1.发现问题

让对方把问题关键字定义清楚,如员工说“团队工作积极性低”。你让对方明确:

  • 团队指谁,基层还是高管?

  • 积极性指什么?是主动沟通,还是对结果不担责?

  • 如何衡量工作效率低?

帮对方理清思路,在重塑问题过程中找到本质根源。

2.追溯本质问题

针对回答中的模糊或矛盾点展开追问,让对方进一步清晰思路。可用what exactly的句型:

  • 具体问题是什么?

  • 这个问题为谁解决?

  • 怎样区别现象和问题?

不断追问到每个小点上,让对方洞察问题本质,并发现被忽略的信息。讨论过程中,双方注意力也会逐渐聚焦在有用信息上,避免源头方向错误。

在一次总裁研讨会上,销售总监小于,告诉关苏哲他的困惑:团队缺乏工作斗志。他刚想要提供公司和部门数据时,关苏哲就开始了提问:

关:哪个级别的人缺乏斗志?于:大部分是一线经理。

关:多少比例的一线业务经理缺乏斗志?于:嗯,主要是长期高频出差的地区经理,大概有35%的比例。

关:你认为具体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缺乏斗志?于:他们来公司很多年,大都娶妻生子,有房子,收入高,不再像以前单身时那样有斗志。

关:缺乏斗志具体指的哪些行为?于:工作积极性减少,像减少出差频率,缩短在外周期这类。

通过这4个问题,这位销售总监清晰了团队中哪类员工缺乏斗志和背后原因,明白了制定团队激励方案的方向。

3.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多用开放式提问,例如:5Why追问法。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用5Why法追问生产线停机原因的案例最为典型。

一次,大野耐一发现生产线上的机器总是停转,工人修过多次但仍不见好转。他忍不住问工人:

一问:“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二问:“为什么超负荷呢?”

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三问:“为什么润滑不够?”

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四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

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五问:“为什么磨损了呢?”

再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噢……我们这就去安装。”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 工人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方法。

5why, 只是数字象征,根据原因的复杂性,甚至会去到七或八次。如果没有挖掘出潜藏背后的深层原因,企业无论换多少根保险丝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再如:用反问和引导性提问法引导员工反思。

对于深刻问题,管理者的提问要给足够时间,并引导每个参与者深入反思,而非随口回答。

关苏哲曾参加一知名企业的高管小组会,他给每位高管一张白纸。让他们一分钟内写出目前企业最严重的问题,并大声念出来。

结果每个高管都可以写出2~3条,大都是其他部门没做好的事,比如销售部认为生产部没履约客户订单需求,导致业绩下滑和客户投诉。

关苏哲等高管发言完毕,用反问式提问:“请各位反思,问题的产生和你没有一点关系吗?”

看到大家有点惊愕后,他继续用引导性提问:

“这些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你觉得你该承担什么责任?我给15分钟大家思考。”

15分钟后,奇迹出现了,每个高管都开始认识到,自己需要承担部分甚至主要的责任,而不再是他人。

比如:生产部无法履约的原因,销售部意识到是自己部门提交订单需求过晚。

4.怎么解决问题

好的方案是思想碰撞的火花,可通过“提问爆炸法”激发大家的“发散性”思维。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关苏哲曾在私董会上用这个方法,于30分钟内,对一个案例提出了100个问题,结果里面蕴含了不少创新想法,帮助案例主最终解决了问题。

这里的关键是:提问者不要想为什么这么问,被问者用一句话快速回答他想回答的问题。大家对提问和答案的合理性不做解释评判,也不能提反对意见。

5.哪个方案值得尝试

  • 提出建议过多

针对建议过多时,主持者可以提出“哪些建议其实是统一类别?”把杂乱的信息合并归类。

如:加强团队执行力、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敬业度等,都可以归类到“高效团队塑造”中。

  • 方案难以抉择

遇到方案各有优缺点,难以抉择时,可通过“哪个方案的缺点最难接受?对结果影响最大?”来进行排除法。

例如,公司希望开年会,有不同方案选择:

A方案:地方大,但东西不好吃;

B方案:东西不好吃,但交通方便;

c方案:场地大,东西好吃,但价格偏贵(仍在预算内)。

决策者就可以询问参与者,哪个是大家最不能接受。如果大家觉得东西不好吃最难接受,那么答案就是显而易见的。

管理者掌握了提问原则和方法,再选用适当的提问框架,员工思考大门一旦被打开,整个团队的思想之轴就能被彻底推动。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三、用提问提升思考,

打破思想围墙

在怎么解决问题环节,管理层还可以通过5W1H与3v组合提问法去帮助大家升维思考,找到有创意的产品或者方案。

这个方法是日本高管教练粟津恭一郎总结的:5W1H指: 

Who——谁,When——什么时候,Where——在哪里,What——做什么,

Why——为什么,How——怎样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3V指: Vision(愿景),就是一个人希望达到的状态、真正渴望得到的东西。

Value(价值),就是一个人在判断事物时所重视的价值观。

Vocabulary (常用语),就是一个人在平时的对话中的常用词语。

“5W1H”和“3V”相互任意组合,就像堆积木一样,可以创造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开会时主持人要将这九个元素写在卡片上,进行任意组合提问。比如,一个经营者提出,怎样让一家生意一般的咖啡店,吸引顾客和增加收入?

如果单从产品维度出发,会问“要不要推出新产品,让口感更好“。这种思维只是停留在手段方法how上面,没任何新意。

但如果用5W1H与3V来进行思维升级,我们会怎样思考呢?

客户喝咖啡的3V:Vision(愿景)——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Value(价值)——幸福感,人际关系提升Vocabulary(常用语)——有品味,咖啡文化,环境舒适,方便快捷

那么结合5W1H,我们可以有无数种组合方法。

谁需要缓解压力?什么时候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在哪里会觉得有品位?做什么可以味道好?为什么可以提升人际关系?怎样可以提高幸福感? 

有一个咖啡店解决了怎样让客人觉得环境舒适和有品位的问题,从而营造出一个适合客人看书思考、分享情感以及谈判合作的氛围。它就是“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星巴克。

另一个品牌思考的是:客人在哪里需要缓解压力?怎样才是方便快捷?于是,它提出了咖啡外卖上门的解决方案,方便顾客在工作中随时可以饮用。这个品牌叫做瑞幸。

每个问题伴随不同的产品体验,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没人可预判答案。但那些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或产品,正是从一个又一个不起眼的提问中诞生。

四、根据角色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提问模型

提问的框架和方式并非一成不变,我们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希望达成的目标,选择最恰当的提问模型。

作为上司,你希望下属感觉你愿意共担责任:

可用开放式:“我们在哪方面做的不够?怎么做才能更接近目标?”

作为员工,你希望展示主动性和合作性:

可用封闭式:“根据公司情况,我的想法是……请问您是否有什么补充或指导?”

在商业谈判中,你希望震慑对方得到更大让步:

可反问对方:“你们不知道这样做的风险吗?为什么没有备用方案?”

在商务沟通中,你希望改善人际关系,拉近距离,可通过提问先打开对方的心。

关苏哲就曾建议一位研讨会参与者,让他在发表自己观点前添加一句:

“我很好奇你为什么是这样想的,可以分享下吗?”

让对方从原本略带进攻性的谈话模式,转变为谦虚内化的沟通模式。让对方从开始无人互动改变为会议结束时,大家都主动和他留下联系方式。

所以,职场人士要学会根据不同场景和目标,选择最适合的提问方式,去塑造你的形象,发挥你最大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会提问的团队,更高效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私域运营(S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