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私域运营(SCRM) > 创投观察 | 场景>技术 >

创投观察 | 场景>技术

转载时间:2021.10.16(原文发布时间:2018.05.30)
269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69次

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26篇

分享人:36氪资深分析师徐宁 

我们在上篇创投观察中论证过:“当AI成为一种标配,各公司的技术水平趋同,0.1%、0.2%的效果已经不足以称之为壁垒,客户需要的更多是针对某场景的解决方案。”所以,留给AI创业公司的窗口期只有6—18个月。

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场景>技术”这个命题是成立的,尤其是目前阶段。

举两个36氪最近报道的项目来理解,什么算好场景?

一、

一家叫“盯盯科技”的公司,它给零售门店提供硬件摄像头,同时利用人脸识别等技术,生成用户画像,以及空间热力图等。可以说它的人脸识别技术并不是业界顶级水平,但它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场景——“巡店”。

第一,作为防盗、管理的基础设施,摄像头是刚需,从这上面做文章很讨巧。第二,零售企业门店众多、地域分散,公司需要派专人不断巡店,查看各门店运营情况、下达指令。靠人力出差访谈不仅效率低下,也不够客观。切这个场景,意味着团队对零售行业的需求比较了解,即避免在技术上死磕,还抓住了痛点,客户也愿意买单,百果园、阿里零售通、百丽集团、来伊份、都市丽人等都是其客户。

试想,AI公司通常拿人脸识别讲什么故事?大概是提供用户画像,然后做精准营销。因为涉及到了后端的广告投放产业链条,所以对于“精不精准”的效果很难评估,久而久之,客户就会觉得没用。

二、

另一家公司叫“数心科技”,从电销机器人切CRM。单来看它把语义理解、多轮对话应用在电销这件事情上:

此前,大部分AI公司都在讲“机器替代客服”的故事,但其实多应用在售中、售后过程中,这些场景用户问题非标,各行业的知识图谱又差异较大,机器所能替代的人力工作实在有限,还给用户带来比较差的体验。但售前就不同了,尤其是销售的第一通电话,询问你是否要买楼、买保险,这个场景中,问题基本固定,用户不感兴趣就挂机,感兴趣则问问地址价格,通常只涉及5-10轮对话。相比之下,机器人能代替的概率极大提升,还避免了人力客服反复被挂电话的情绪干扰。

同时,通话记录就是天然的语料库,企业也希望监控和反馈,所以基本会开放给服务商,这样一来,语料数据用于机器训练,提升效果,可以说是不断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创投观察 | 场景>技术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私域运营(S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