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璐瑶 (dongluyao@36kr.com)
编辑:石亚琼 (syq@36kr.com)
**
2020年可以说是工业互联网的“大年”。年初,在新基建政策加持下,工业互联网引发了广泛讨论。与此同时,伴随疫情引起的“开工难”问题,工业互联网又迎合了人们对“线上化、无人化、智能化”的新型生产制造模式的需求。
工业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共识,资本市场也正在加速该领域的布局。今年,工业互联网领域大额融资不断。海尔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完成2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过10亿元人民币,TCL旗下的格创东智以及雪浪数制、上海慧程、云工厂等企业也相继完成过亿元融资。
新基建光环下,年初开始,工业互联网领域被认为是今年可能的创投热点。那真实情况如何?以及到底什么样的公司更受资本青睐?为了探究投资事件背后的潜在规律,我们以近几年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融资案例为基础,分析了该领域投融资方面的特点。以下案例统计均以鲸准洞见数据库为主要来源。
2012年,“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此后,新成立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数量稳步上升,并在2017年到达顶峰,2015年-2018年每年新成立公司数量均超过20家。事实上,目前市场上较活跃的工业互联网公司,比如雪浪数制、上海慧程、格创东智、蘑菇物联、锱云科技等均成立于2015-2018年。
图一
从融资金额来看,现阶段,企业的融资金额主要聚集在少于500万元和1000-5000万元两个金额区间上,这也符合工业互联网企业的融资轮次分布。我们筛选了74家有可追溯融资路径的公司,统计发现目前工业互联网企业的融资轮次仍停留在种子轮或者A轮,处在种子轮和A轮的公司占比达到70%。
图二
图三
不过,与2017年之前相比,近几年B、C轮融资案例也在显著增加。
图四
二、近两年融资案例数量和总金额均暴涨,能源电力、半导体、电子组装等细分领域最受追捧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目前获得融资的工业互联网企业特点,我们以36氪所覆盖到的2017-2020年共52个融资案例为标本,研究了其公司模式、下游行业以及投资机构的特点。
图五
我们发现,从2017年到2020年至今,融资案例数量和融资总金额都有了高速增长。与2017年的4个融资案例相比,2020年至今已经出现了24个融资案例,融资总金额达到23.6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了65倍。
图六
按照融资金额大小分类,通用型平台所获资金占比达到64%,只有36%的资金流入了非通用平台、解决方案及细分应用。
工业互联网不能算是一个行业,它更是一种概念。该概念下的企业在下游市场、商业模式等各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其投资案例也无法使用通用的行业投资逻辑来概括。
继续追踪这36%的资金去向,发现能源电力、半导体、电子组装这三个细分领域相较于其他领域,吸引了更多资金。
图七
也要特别说明,不少工业互联网企业横跨多个领域,比如一些公司同时针对能源电力、钢铁化工等流程型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半导体也常常与液晶面板、电子通信等领域同时出现。这里是根据公司的主线业务,以主要的细分行业为基础进行的大致分类。
细分领域的投融资比重受该领域大额融资影响大。我们统计了2020年行业内过亿元人民币融资案例,共有8起,分别是:
图八 注:“过亿元”融资均按1亿融资额计算
对比发现,通用型平台仍是大额融资聚集地,其他细分领域的过亿元融资成为能源电力、半导体、电子组装领域融资额占比高的主要推动因素。
与此同时,除了大额融资案例,也有数家企业在近期连续完成2轮、3轮融资。我们52家样本案例共对应着35家工业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中31%都获得过2轮或2轮以上融资。
图九
三、不少投资机构在该赛道频频出手,国有及产业背景基金表现活跃
投资机构方面,也有不少机构连续在工业互联网赛道下注,投资案例数在2次或以上。统计如下:
投资案例在2次及以上的投资机构统计
图十
此外,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的组成部分,其产业意义不言而喻,国有及产业背景基金也是融资事件中的常客。我们统计发现,在52个案例总计36.3亿的总融资额下,国有及产业背景参与案例的融资金额达到22亿,占比61%。
之前,工业互联网企业常常因为模式重、可复制性差以及商业模式不清晰等原因被资本市场诟病。然而,也正是因为模式重、定制化程度高,企业更易于在细分领域构筑竞争优势。从市场规模、客户的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上看,工业领域也具备培养“独角兽”企业的土壤。在整个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契机下,国内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有望迎来新一波增长,相应的,资本市场也不会缺席。从目前普遍存在的“种子轮”、“A轮”到未来的“B、C轮”,甚至是公开上市,工业互联网领域在资本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上升空间。
附录:2017-2019年52个工业互联网投融资案例
附录1
附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