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私域运营(SCRM) > 在亿滋、达利的夹缝中生存,这家70多岁的饼干企业即将主板上市 >

在亿滋、达利的夹缝中生存,这家70多岁的饼干企业即将主板上市

转载时间:2021.11.05(原文发布时间:2021.06.25)
131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31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快消”(ID:fbc180),作者:李珂,编辑:橘子,36氪经授权发布。

老兵不死,更不愿逐渐凋零。养活了“四代人”的饼干企业——青岛食品即将上市。

顺利过会,即将转板

昨日, 在证监会第十八届发审会上,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食品”)作为当次会议唯一一家上会企业顺利通过发审委员的问询与审核。这代表了,青岛食品即将登陆深交所主板。

在亿滋、达利的夹缝中生存,这家70多岁的饼干企业即将主板上市

公开信息显示,青岛食品始创于1950年,前身为青岛食品厂,至今已“71岁高龄”。公司主要从事饼干与花生酱等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青食”品牌钙奶饼干、“青食”品牌休闲饼干和“海友”品牌花生酱,同时亦通过OEM模式代工生产少量花生酱产品。

青岛食品核心单品“青食钙奶饼干”算得上家喻户晓,是几代人从小吃到大的食品,即便在如今各类零食层出不穷的市场上,青食饼干仍然占据着不小的份额,甚至成为不少婴幼儿的辅食。

业绩报告显示,青岛食品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80亿元,同比减少0.5%;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09.52万元,同比增长5.27%。

在亿滋、达利的夹缝中生存,这家70多岁的饼干企业即将主板上市

从股权结构来看,华通集团直接持有62.33%股份,为青岛食品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青岛安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山东康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1.85%和1.65%的股份,分列公司第二、三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食品原控股股东为青岛益青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持股比例为60.35%,此外,青岛市经济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青岛食品1.98%股权,二者均为华通集团全资子公司。去年4月,青岛食品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益青公司60.35%股权、经开投1.98%股权无偿划转给华通集团。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华通集团正式成为青岛食品的第一大股东。

据了解,目前青岛食品拥有4条钙奶饼干生产线,4条休闲饼干生产线及2条花生酱生产线。此次IPO,青食股份拟将募集资金全部投向智能化工厂改建、研发中心建设、营销网络及信息化建设三个项目,共计约4.64亿元。

2020年3月,青食在青岛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正式启动新三板转主板IPO的工作。此次IPO,青岛食品拟将募集资金全部投向智能化工厂改建、研发中心建设、营销网络及信息化建设三个项目,共计约4.64亿元。根据规划,未来三年,青岛食品将新增4条智能化饼干生产线,其中3条为钙奶饼干生产线,1条为休闲饼干生产线。

事实上,作为传统食品企业,青岛食品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寻找向资本市场靠拢的机会。2018年,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挂牌交易,正式成为了上市公司。挂牌至今,青岛食品的股价几乎一路上扬,从2018年4月份的最低每股4.21元,截至6月23日,青食收盘价已经上涨到27.5元,股价上涨超过553%。

在新三板的出色表现,也被认为是青岛食品本次冲击IPO的动力之一。

老牌企业,全新挑战

当地有种说法,青岛至少有四代人,是吃青食钙奶饼干长大的。

1950年1月,刚刚解放的青岛百废待兴,为繁荣市场,由青岛市联社沧口办事处主任王北晨主持,招收近十名食品工人,在升平路46号成立了青岛市联社沧口食品部,在简陋的棚厦和土瓦房里,使用擀面杖、切菜刀等简单工具,开始生产糕点、糖果等食品。8年后,公司经青岛手工业管理局批示更名为青岛食品厂,从此变身为专业食品厂。

在亿滋、达利的夹缝中生存,这家70多岁的饼干企业即将主板上市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钙奶饼干一直是“中流砥柱”。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国家暂时困难,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病患儿增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青岛食品根据婴儿发育所需营养研究原料配方,推出“青食”牌钙奶饼干,被列入计划供应的婴儿食品。

此后,“青食”牌钙奶饼干凭借出色的品质,影响了当地几代人的饮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食钙奶饼干已是青岛响当当的品牌,在那个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钙奶饼干供应也不多,很多青岛人为了能买到、甚至要托关系。

在亿滋、达利的夹缝中生存,这家70多岁的饼干企业即将主板上市

改革开放后,青食率先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扩大生产,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992年,青岛食品厂正式改制为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青岛食品逐渐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生产企业。

作为山东食品行业中的“老字号”,2006年9月,青食牌饼干荣获“中国名牌”称号,2012年底,“青食”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不过,在发展到壮大的路上,青岛食品却一直没能走得更远。

虽然其营收及净利润依然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已出现滞缓迹象。财报显示,2017年-2019年,青岛食品营业收入分别为4.44亿元、4.74亿元、4.83亿元,增速分别为5.42%、6.62%、1.96%,营收增长滞缓;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8亿元、0.67亿元、0.75亿元。

此外,和大部分老品牌一样,青岛食品产品结构单一,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饼干产品的销售情况。过去四年,公司饼干产品贡献的销售收入占主业收入的比例分别达79.87%、82.61%、83.16%及87.08%,贡献的毛利占主业毛利均超过9成。

青岛食品坦言,饼干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的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饼干产品的销售情况,如果未来该领域竞争加剧,或者该行业市场环境发生系统性不利变化,抑或消费者认可度或口味发生重大改变,均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区域化”也是其一大软肋。2017-2019年,青岛食品在山东省内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分别为80.02%、82.06%、82.29%,始终高位。而在山东省外的销售额占比则分别为5.83%、6.03%、5.77%,多年来没有太大变化;3年来,外销到国外的占比分别为12.89%、10.43%、9.72%,呈现出了下滑态势。

同时,在休闲零食企业越来越重视的线上销售方面,青岛食品的布局也十分缓慢,截至2020年,线上销售仅为青岛食品贡献了2.8%的收入。

业内人士认为,饼干市场虽达千亿元规模,但产品多、竞争激烈,已是红海产业。销售区域的集中和跨区域经营的短板,都迫使青岛食品加快走出山东和突破饼干品类的步伐。但对于作为具有极强区域标志的休闲食品而言,要想突破区域销售实现跨区域覆盖,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这背后不仅有各区域消费者习惯、口味和市场文化的差异,更有休闲食品行业渠道的残酷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处在上市关键期的青岛食品,自去年9月以来已经被4个城市市场监管部门通报处罚,原因都是食品安全问题。其中,今年2月初,青岛食品因制售千箱不合格饼干被重罚120万元。监管部门通报显示,被青岛食品召回的“问题食品”仅不足一成。

不得不承认,虽然经历70多年的发展,“老字号”青岛食品在行业内依旧只能算是“小企业”,而同行企业亿滋国际和达利食品近年来营收均在百亿元规模。虽然资本之路颇为平顺,但如何走出“自留地”,搭上国货崛起这班车,青岛食品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在亿滋、达利的夹缝中生存,这家70多岁的饼干企业即将主板上市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私域运营(S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私域运营(SCRM)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