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悦涛”(shenzhenjingji),作者:悦涛;36氪经授权转发。
深圳是一座互联网城市么?“是的,有腾讯。”
然而在腾讯光环之下,深圳有在这一轮互联网浪潮中落后的危险。
典型表现是青黄不接。深圳有了7家世界500强,但是在腾讯、迅雷之后,深圳多年没有出现拿得出手的互联网公司了。
深圳的互联网业严重缺乏“新兴中等收入人群”。
它可能会让深圳“互联网一线城市”地位岌岌可危。
互联网开闸20多年,已经走过粗放成长的阶段。
那么城市间的对比,就是个值得严肃对待的问题了。
2016年初,美国研究机构SpokeIntelligence和VBProfile联合发布独角兽企业报告,33家中国企业上榜。
北京13家、上海8家、杭州5家、深圳2家。
腾讯科技写的稿子分别罗列了北京、上海和杭州的独角兽,并总结各自特点。
北京
上海
杭州
然后在结尾提了一嘴:
“除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珠海、广州、重庆、厦门也都有企业上榜。”
这算不算对深圳的。。。。。人格侮辱?
至少是网格侮辱。
今年初,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
131家独角兽企业中:北京65家、上海26家、杭州12家、深圳12家。
从数量上看,深圳和杭州持平。
但是,从质量上看,前十名如下:
深圳入围的两家是:大疆创新和菜鸟网络。大疆是硬件企业,菜鸟……好吧,毕竟注册在深圳。
然后,再看体量。
北京第一:总估值2137亿美元,占全国总估值44%。
杭州第二:总估值1335亿美元,占全国总估值27%。
上海和深圳分列第三、第四位。
深圳独角兽估值占比:8%。
刚上市的创业培训机构i黑马也给深圳补了一刀。
它去年发布的互联网独角兽报告(估值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统计如下:
北京:37个
比例:44%
创业资源指数:★★★★★
投融资指数:★★★★★
上海:22个
比例:26%
创业资源指数:★★★★☆
投融资指数:★★★★
杭州:8个
比例:9%
创业资源指数:★★★☆
投融资指数:★★★☆
深圳:7个
比例:8%
创业资源指数:★★★
投融资指数:★★★
不知为什么,悦涛觉得深圳在互联网界的舆论里是受欺负的。
以上几个榜单,说明这几年深圳互联网业没有培育出足够的“中等收入人群”。与互联网一线城市的地位不相称啊。
除了腾讯,没有第二家10亿美元的互联网上市公司。
迅雷:3亿美元;500彩票网:4亿美元;A8新媒体:11亿港币。
两家有牛掰潜力的企业:快播已废;走秀已残。
之前在美国上市的乐逗游戏已经退市。
未上市公司中,刨去大疆、柔宇等硬件公司,房多多成败未定,就剩下了土巴兔和分期乐(乐信集团)。
对比杭州,阿里与腾讯目前难分伯仲,但在独角兽企业上,深圳已经落后于杭州。
最近一个消息是:国内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杭州落地。意味着杭州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得到自上而下的强化。
一流企业做标准,一流城市恐怕也都想做标准。
本来深圳的竞争对手是北京,现在杭州迎头赶上,上海也显示出多元化的发力。
深圳已经面临在“互联网一线城市”竞争里落败的危险。
深圳本质上是一个硬件城市。这是深圳一直以来的比较优势:完善的组装供应链、便捷的物流外贸、珠三角城市群的协同。
深圳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4000多亿)是远远超过互联网产业(768亿)的。
前者显示深圳的务实性格,仍然是深圳的支柱、也是基因所在。相比之下天马行空的互联网,深圳更擅长务实的部分。
人才,尤其是梯次衔接的人才,是深圳最大的短板。
知乎上一个深圳本土生长的工程师这么形容:
人才,特别是寻找实习生,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的时候,这三类人才资源基本上在深圳本地是找不到的。
由于大学的缺乏,导致整个城市严重缺乏文化底蕴,所以在这一轮(2013 - 至今)深圳并没有诞生类似 知乎、陌陌 这样的互联网产品....
甚至我没有听过任何一家新出现的有趣的互联网初创公司。
高房价
华为和腾讯这么牛掰,任正非和马化腾也都对房价发表过意见。
任正非去年吐槽房地产对制造业的挤压效应。
马化腾在2012年就吐槽:一线城市高房价让员工和企业的压力都加大,要转向二线城市布局研发中心。
今天的房价比2012年又涨了2倍。
于是腾讯科技去年搞了个采访:房价暴涨让大批互联网从业人员逃离。
其实来去都有,但是卖房创业那些,的确受伤不浅。
生活质感
深圳是个高度工业化的城市,服务业也是工业流水线的特色和效率。
但社会结构高度垂直和割裂。各条块的行业、人群间缺乏交互氛围,缺乏链接点。也就各忙各的,工业化、务实化、效率化。缺乏交融氛围。
比如生活类、消费类的创业基因,是欠缺的。
但是近几年互联网的风向,恰恰在向这个方向吹:滴滴、摩拜、58同城、大众点评……包括2C的电商。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里的四大重点领域,第一条就是“生活类信息消费”。
再诞生一个腾讯有多难?
深圳毕竟是一线城市。不是吓大的。
乐信CEO肖文杰曾是腾讯财付通的产品总监,2013年从腾讯拉出5个人做分期乐的时候,效率没问题、产品没问题,咖啡馆里忙3个月,就把平台推上线。
刚开始只注重支付转化率。因为这是当年财付通的核心指标。但优化了很多遍他们发现有些指标还是上不去。
最后肖文杰反省:我们发现这里面本质还是用户购买力的问题。
互联网创业,要坚持一些东西,要舍弃一些东西,还要拥抱一些东西。
否则,会被自身固有的基因一直局限。
“互联网一线城市”的战争已经打响。
竞争的必要条件:丰富兴盛的互联网业态、稳定持续的创造力和更新换代、与现实社会的交互,而不只是码农的自娱自乐。
深圳的产品能力、技术开发能力、硬件能力,很强。
深圳对软件的支持力度也不弱,在软件税费等方面,一直给极大的优惠和鼓励。
然而软件局限在应用化、工具化层面。
但是这一轮互联网浪潮,大量交易、数据与生活交融化、线下打通化,追求生态丰富性、场景多样性。
深圳面临的就是生态上的短板。
这个短板甚至跟城市基因相关:务实度高、生活敏感度弱。
这是生态之争。除了腾讯这样的大象,还要有层次丰富、多样的“中等收入人群”。
人们的生活正在搬到线上,有多少独角兽企业,决定了能吸纳的流量、能处理的数据、在新经济里分红的比例、就业、税收,以及衍生服务业。
实体产业和线下商贸未来仍然重要,但增量部分很大程度上来自互联网上能占据多少空间。
“互联网+”的能力意味着一座城市未来的入口平台地位。
(本文有删减,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