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我11月的时候参加过中信证券组织的一场关于90后消费的研讨会,主讲创新工场的文化投资策略和布局成果。
午饭的时候一家基金公司的老大突然问我:“你投了这么多日本相关的内容,不怕日本相关的内容里所带的价值观影响中国的下一代吗?”
说实话,我要是以前碰到这样的问题,肯定会不假思索地说“在商言商,管你屁事。”
但是那天,我停顿了一下,迟疑了片刻,没有回答。因为我当时确实感觉到了些许的忧虑
众所周知,昭和热血男儿,平成废宅。昭和时代流行的都是高仓健一般刚毅的男人,到了平成年代,早期还有圣斗士星矢和灌篮高手这般热血的作品;越到新世纪,作品的口味就越奇怪:从《进击的巨人》开始,《东京食尸鬼》和《寄生兽》实际上在描述吃人的事情,是非常残忍和血腥的。虽然剧中主人公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正直的,但是有的时候也摆脱不了末世、阴谋、变态等一系列的情感。不知道这些内涵,会对中国现在的青春期少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我的记忆中,14岁的青春期开始后,消费的文化内容是会影响人的一生的。比如那时我就像信了一个教一样地喜欢上了《新世纪福音战士》。也因为这部作品,我吸收了周边很多神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军事的知识,基于这些,才生发出了我今天的知识体系。
日本当代动漫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和日本社会多年的经济衰退有关,年轻人不再有向上的动力:因为努力了也没有结果,全社会都是中产,所谓一亿总中流。人和人之间没有很大的差别,于是就丧失了奋斗的目标。照前文所说,这就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体系。平成时代的日本年轻人的主流思潮有点像今天中国的屌丝人群,每天嘲讽揶揄度日。差别是当今中国的屌丝人群的生活尚且在越变越好,日本却丝毫没有能再向上的可能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我回家的路上,仔细的反省了一下。创新工场投资文化的初衷,是希望能够真真正正、切切实实地影响一代中国的年轻人。如果让日本当代的废宅价值观影响了下一代中国年轻人,这些孩子以后都随随便便对自己没什么要求。中国虽然强大,但距离世界一线强国还是有些距离。这么下去,仍会有些担心。
在本届的政府执政纲要当中,有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并且能够向全世界进行传播,影响一代人。我深切地认为这是正确的。我们这代80后,是消费海外的文化内容产品成长起来的一代,哪怕到了今天,90后和00后的小朋友仍然以欧美日韩的文化内容为精神食粮,特别是当互联网的发展拉平了全世界的文化消费水平的时候。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多久?
如果要生产真正意义上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我觉得可以仍然从内容的“形”和“意”来考虑
所以基于这个理念,我们投资了散打王的团队和米漫科技(古风音乐)这两个项目,都是利用现在流行的、年轻人能够接受的媒体和内容形式,但是嫁接上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内涵。
我们也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利用国外优秀的内容产品形态、内容标准、工业流水线、甚至直接是国外产能的;但同时又能够根据中国国情做好本地化,弘扬传递中国精神的内容公司,在欧美日韩文化的包围中突围出来。
关于产业未来的看法
近期政策壁垒逐步加高,在我看来,可以看到的既是“危”也是“机”。
我们经常会抱怨中国没有自己的文化输出,这是多年文化沙漠造成的,大兴土木的年代谁会在意这么多精神层面的事情。回想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制造业,也是同样的情况。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家中的电器都是以用进口的为荣,突然有一天,国产品牌开始崛起,中国也诞生了一大批自有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家电企业。
我认为中国的文化传媒领域,再下个十年,也会像当年中国的制造业一样诞生能够生产出世界级水准,向外输出文化内容的企业。现在我们所处的,只是文化内容产业的制造流水线建立的阶段,中国没有很好的演艺经纪公司(CAA),中国没有大型媒体集团(如NewsGroup和Disney),中国没有优秀的漫画公司(Marvel和集英社),中国没有优秀的动画公司(如GAINAX和SUNRISE),中国没有好的偶像团体(如AKB48和J家以及SM旗下的一系列偶像)。中国现在的内容文化类投资的机会,是要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而不是“好”和“不好”的问题。
这个系列文章一些想法、逻辑、论据因为理工科生的文笔,会有些生硬干巴,也感谢大家看这个系列文章直到最后,希望是抛砖引玉。在这个系列之后,能够有更多的思维火花迸发出来~
我无法预见十年后的中国内容文化产业会发展成怎样的规模,但是我愿意持续在这个领域持续投入精力和时间,希望能够看到中国人自己的内容产品和公司可以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
就让梦想继续闪耀吧~
—————我是分割线————(´-ω-`)————————————————
目录(不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