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 一线城市,个人消费主导,产品与用户匹配是关键;
• 新一线城市,非私人购车比重高,借模式创新打开市场;
• 二线及以下城市,渠道布局和区域政府支持是基础;
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成熟度进一步提升,非限购城市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低级别城市销量占比不断扩张,区域市场研究的重要性也逐步提升。
今日(7月12日),36氪与行圆汽车联合发布了《2018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发展格局》报告,该报告从政策市场环境和差异化区域市场两方面,分析了2018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格局。
一方面,随着新能源车财政补贴退坡,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
补贴技术门槛提高,补贴金额标准逐年下降,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双积分考核在即,但车企加速新能源产品布局车企油耗达标率仍较低。2019年开始考核,留给车企的缓冲期越来越短。另外,双积分交易制度制定和平台上线,为车企提供了过渡方式,但长远发展仍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市场成熟度在提升,非限购城市和非私人购车需求潜力大。
新能源乘用车正逐渐摆脱“摇不上号的无奈选择”,非限购城市销量贡献率超6成。同时,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的认知和接受度不断提升,销量贡献率超7成。经研究发现,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非私人购车销量明显高于乘用车的平均水平。
《报告》从全国区域市场、一线城市、新一线、二线城市四个维度分析了系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格局。
就全国区域市场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区域市场下沉,低级别城市购车潜力大。其中,一线城市销量贡献率仍最高,其中个人消费占比80%。迅速发展的新一线城市,非私人购车占比远高于其他级别市场;二线及以下城市销量占比逐年迅速扩张,市场增长潜力大。
其次,区域购车消费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线城市PHEV和SUV产品市场份额明显高于其他级别市场,而迅速扩张的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主要集中于适合日常代步的18万元以下BEV微型车产品。
另外,区域市场用户结构差异化明显。一线城市用户集中于30-39岁,新一线城市中50周岁以上用户占比最高;二线及以下城市25岁年轻用户占比相对其他城市更高,但仍以30-39周岁和50周岁以上用户为主。
就一线城市场而言,2018新能源乘用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线城市新能源用户主要集中30-39岁的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他们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个人需求优先于家庭需求。打造个人消费市场,生产与目标用户匹配产品是关键。
其次,一线城市偏好PHEV,上汽荣威、广汽传祺和华晨宝马颇受青睐。2018年,一线城市能够有效缓解用户里程焦虑的PHEV销量占比达62%,是全国市场平均水平的2倍;上汽荣威、广汽传祺和华晨宝马产品叠加地域优势,终端销量表现突出。
而对于新一线城市而言,借非私人购车打开区域市场,推动流通模式创新。 2018年新一线城市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非私人购车占比过半,其中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和吉利汽车是非私人购车选择的Top3品牌。
另外,北汽新能源“多渠道合作+自建出行平台” 深耕非私人购车市场获成功,北汽新能源积极与主流出行服务商合作的同时,利用自建出行平台的方式拓展出行服务市场。
二线城市及以下,经济适用的北汽新能源、江淮和宝骏是销量前三的品牌。低线城市出行半径相对较小,新能源购车需求集中于日常出行,因此经济适用的产品更受欢迎。
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和吉利汽车凭借相对成熟的经销网络,销量区域分布相对更均衡,辐射区域更广;其他品牌尤其是新晋新能源品牌多集中于生产地周边或各别区域市场的开发。
在总的区域发展方向上, 一线城市中高端PHEV产品缓解用户里程焦虑,兼顾事业上升期用户品质追打造满足目标用户需求的产品是关键。 新一线城市,以非私人购车为突破口,快速覆盖市场,提升用户感知度,进作用私人消费市场。二线及以下城市,用户购车需求释放仍需时间,提前完善销售网络和争取地政府支持为提升区域竞争力打好基础。
在差异化区域需求上,一线发达城市,个人消费主导,用户个人需求优于家庭需求;迅速发展的新一线城市非私人购车需求旺盛,销量占比达50%;二线及以下城追求经济适用,满足日常出行需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