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8年之前,中国市场在苹果的全球版图上还显得微不足道,但短短数年间,这里却成为苹果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地。这一令人羡慕嫉妒恨的成就后,是中国消费者独特的面子文化还是苹果产品本身的独特优势?究竟是什么秘诀让苹果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呢?
本文是本系列文章的第五篇,探讨了苹果对滴滴的投资。第一篇总叙了该系列文章。第二篇文章解释了苹果在中国的产品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第三篇探讨产品的本土化。第四篇探讨苹果在中国的服务以及与腾讯的关系。第六篇总结了苹果在中国的经验教训。文章来自DistillingFrenzy.com,原标题《Apple’s Success in China : Inexplicable Investment in DiDi》
苹果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总是有些偏离主航道的惯例。
例如,自2017年以来,苹果“在中国设立了4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北京、深圳、上海和苏州--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5.09亿美元),雇佣了超过1000人,致力于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创新”。
苹果公司的组织架构高度集中,员工基本都集中在加州库比蒂诺,最近才扩展到旧金山。
但苹果公司最不典型的投资,是在2016年5月13日对中国网约车公司滴滴进行了10亿美元的投资。
苹果的滴滴的投资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战略投资。苹果公司的并购策略通常是苹果公司直接收购那些产品和技术容易整合到苹果现有项目的小公司,而不是投资少数股权。
例如,苹果以2.78亿美元收购了半导体公司P.A.Semi,并为后来成为苹果专有的A系列SOC奠定了基础。同样,苹果以超过2亿美金收购了Siri公司,其技术后来成为iOS上的Siri。
这种并购模式的解释是,苹果公司倾向于垂直整合,这就是所谓的蒂姆·库克主义,即“拥有并控制[苹果]产品背后的主要技术”。
对滴滴的投资显然不符合这一趋势。
首先,按照苹果的标准,投资额度过大(10亿美元),获得的股权过小(无控股权)。作为纯财务投资也没有意义,因为苹果公司的一般立场是持有现金或将现金返还给股东,而不是代表股东进行纯财务投资。
其次,一家B2C打车公司与苹果公司的业务之间没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关于滴滴和苹果进军汽车行业传闻已久的合作猜测,坦率地说不太可能。鉴于苹果的组织DNA是以创造垂直整合的产品为目标,而不是与其他公司合作,因此,苹果和滴滴之间并不清楚有什么有意义的合作空间。如果苹果在这个领域有什么值得追求的机会,那一定是比苹果投入的10亿美元要大得多。
第三,或许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滴滴也是唯一一家获得苹果投资的中国公司。
要理解苹果投资滴滴的意义,必须注意到这笔交易是由滴滴的总裁柳青谈成的,而柳青是中国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柳传志的女儿。她还领导滴滴公司的政府关系、公共关系。
苹果投资滴滴时,滴滴和Uber还在争夺中国市场。目前还不清楚苹果的投资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在投资宣布之后不久,Uber随后在2016年8月被滴滴收购了中国业务,退出了中国市场。
根据监管文件,苹果公司的并购主管Adrian Perica将在滴滴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与刘炽平(腾讯总裁)、彭蕾(阿里巴巴高管)以及滴滴总裁柳青和CEO程维一起进入董事会,这一点值得注意,因为滴滴是为数不多的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是投资者的中国科技公司。这里没有篇幅来阐述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的全方位竞争。就我们的目的而言,只需注意到苹果的投资不会被认为是在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竞争中选边,而腾讯和阿里巴巴通常要求其投资组合公司拒绝来自竞争对手的投资。
综上所述,苹果对滴滴的投资最好理解为,通过展示其对中国科技生态系统的长期承诺来改善苹果与中国的关系。
因此,苹果对滴滴的投资代表了中国商业环境的复杂性,苹果没有选择惯常的做法:收购。
(译者:蒂克伟)
相关阅读:
苹果在中国的成功是怎么来的(一):唯一的例外
苹果在中国的成功是怎么来的(二):产品与时代特征契合
苹果在中国的成功是怎么来的(三):最低限度的产品本地化
苹果在中国的成功是怎么来的(四):“友敌”腾讯
苹果在中国的成功是怎么来的(五):对滴滴的“奇怪”投资
苹果在中国的成功是怎么来的(六):结论